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高效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采用Taylor展开技术构造了一种具有线性迭代格式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算法,对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分别给出了理论证明和数值检验。该算法不仅形式简单、便于程序实现,且适合于任何类型的等参单元,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逆变换算法。文中还给出了算法的实施框图。  相似文献   

2.
提出多结点六面体单元的结点形函数构建方法,解决了数字化分析时两个多尺度有限元网格在接触界面由于单元结点不匹配而导致的结点属性不能连续传递问题。首先将全局坐标下的六面体单元及其表面上多结点通过等参逆变换转成局部坐标下的规则六面体单元及其表面上多结点;在规则单元中,以每个结点为基点,分别沿三个正交的局部坐标方向在单元内寻找三个邻近结点,以基点与邻近结点间的距离和其属性变化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三个一次函数,以这三个函数的乘积形式来构建或修正六面体单元的多结点和原结点的形函数,形函数将结点场值的影响域限制在由基点和邻近结点所确定的六面体可控区域之内,实现了网格结点属性在接触界面的无缝连接,保证了分析区域的场变量变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边界元法(BEM)求解实际工程问题时,很大一部分误差来自于离散误差。为此,本文基于Lagrange插值原理,提出了一种三维等参管单元边界元算法,该单元能很好地模拟管状结构的几何外形并对物理量进行高阶插值,大大地消除了离散误差。另外,当在边界元法中使用等参管单元时,提出了一种在等参平面内消除积分奇异性的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划分网格少,求解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12结点三维等参奇异单元的构造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三维8结点六面体等参单元的结点位置、结点数目和形函数,构造了一种12结点三维等参奇异单元,该单元的应力场具有1/(√r)奇异性,可以模拟裂缝前沿的奇异应力场;该单元的位移模式在其中两个坐标方向是线性变化的,因此,该单元与线性单元连接时不需要过渡单元,仍能保证交界面位移协调,克服了20结点三维等参奇异单元不能与线性单元协调连接的缺陷;文章最后将该奇异单元布置在裂缝前沿,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三点弯曲梁预制裂缝前沿的应力强度因子,该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吸收有限元与无网格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自由单元法.此方法在离散方面,采用有限元法中的等参单元,表征几何形状和进行物理量的插值;在算法方面,采用单元配点技术,逐点产生系统方程.主要特点是,在每个配置点只需要一个和周围自由选择的节点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等参单元,因而不需要考虑物理量在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导数连续性问题. 本文介绍强形式与弱形式两种自由单元法,前者直接由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直接产生系统方程,后者通过在自由单元上建立控制方程的加权余量式产生弱形式积分式,并通过像传统有限元法中的积分过程建立系统方程组.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单元配点法,对于域内点为了获得较高的导数精度,需要采用至少具有一个内部点的等参单元,为此除了可使用各阶次的拉格朗日四边形单元外, 还 给出了七节点三角形等参单元,用于模拟较为复杂的几何形状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边界元法(BEM )求解实际工程问题时,很大一部分误差来自于离散误差。为此,本文基于Lagrange插值原理,提出了一种三维等参管单元边界元算法,该单元能很好地模拟管状结构的几何外形并对物理量进行高阶插值,大大地消除了离散误差。另外,当在边界元法中使用等参管单元时,提出了一种在等参平面内消除积分奇异性的方法。算例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划分网格少,求解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吸收有限元与无网格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自由单元法.此方法在离散方面,采用有限元法中的等参单元,表征几何形状和进行物理量的插值;在算法方面,采用单元配点技术,逐点产生系统方程.主要特点是,在每个配置点只需要一个和周围自由选择的节点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等参单元,因而不需要考虑物理量在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导数连续性问题.本文介绍强形式与弱形式两种自由单元法,前者直接由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直接产生系统方程,后者通过在自由单元上建立控制方程的加权余量式产生弱形式积分式,并通过像传统有限元法中的积分过程建立系统方程组.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单元配点法,对于域内点为了获得较高的导数精度,需要采用至少具有一个内部点的等参单元,为此除了可使用各阶次的拉格朗日四边形单元外,还给出了七节点三角形等参单元,用于模拟较为复杂的几何形状问题.  相似文献   

8.
岩石、混凝土类材料断裂破坏有限元数值模拟中的网格重划,依据单元畸变和裂缝介质间的单元干涉作为网格重划判据,采用几何体重构技术把几何实体分解成能在ANSYS上实现六面体网格划分的几个部分,利用体积判断法确定新结点在旧单元的单元编号,在场量传递上采用基于解析性质的等参有限元逆变换,把旧网格场量信息传递到新网格中。本文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三维网格重划,网格重划采用单元畸变和界面干涉两个判据,在网格再划分前进行几何体重构,提取变形后的点线面信息重新生成实体,充分利用AN-SYS的函数和体积判断法找到新结点在旧网格中的位置,在新旧网格间的场量传递中采用基于解析逆等参单元法。在平台上实现了三维有限元网格重划技术,最后利用方料的单轴压缩断裂模拟计算检验了传递前后等效塑性应变分布用载荷信息的变化,证明了所开发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利用等几何分析研究了基于Kirchhoff-Love理论的薄壳的静态问题.等几何分析采用等参思想,将精确描述几何形状的NURBS基函数同时作为场变量的插值函数,保证了在分析和网格优化过程中模型的几何精确性,并可以轻易地构造任意高阶连续的单元.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数值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等几何分析中,NURBS单元的阶次越高,网格数越多,计算结果越精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除四边形和六面体等参单元外,三角形、三棱柱和四面体等其它等参单元,由于形状函数采用了不适当的局部坐标,因而未能为这些单元提出明确的母单元,进而相应的数值积分和插值矩阵也很难做出。本文补充了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些单元中,采用了合适的局部坐标,提出了明确的母单元及其形状函数,从而为各种曲边等单元的数值积分和插值矩阵提供了统一的处理方法。简化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为单元信息的自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吴懋琦  谭述君  高飞雄 《力学学报》2021,53(10):2776-2789
现有的对有限变形条件下柔性结构变形重构的研究往往单纯基于曲率与应变间的几何关系, 同时忽略了被测体的纵向变形及其与弯曲变形的耦合效应. 为得到一种更加精确且能借助现有的力学工具进行应用方向扩展的变形重构方法, 以平面梁为对象, 借鉴变形重构逆有限元法的思想, 将平面梁的变形重构问题视作一类最优化问题. 首先, 通过引入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ANCF)对柔性结构大变形下非线性的平面梁应变?位移关系进行精确描述, 构造了一种逆梯度缩减ANCF平面索梁单元. 然后, 对此逆ANCF单元进行改进, 在简化节点自由度的同时通过引入罚函数确保单元节点处的曲率连续性, 既保证了本问题的适定性, 也提升了最终解的精确性. 最后, 基于该单元利用Newton法构造了平面梁有限变形下变形重构问题的两种求解算法, 即逐单元算法和多单元整体算法, 以实现不同需求下的稳定求解.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本方法在大变形条件下的变形重构误差小于1%, 而且在测点较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精度, 同时验证了本方法的收敛性与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有限元法和Fourier级数展开技术求解复合材料回转壳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弯曲问题,文中利用回转壳在几何上的轴对称性质,将各物理量在环向展开为Fourei级数,而在母线和壳厚方向分割单元,所采用的单元为6节点18自由度等参元,它考虑了剪切变形和挤压变形的影响,能计算厚度方向的挤压应力,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单元性能优良,算法稳定收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二维问题为模型,建立了等参元、修改等参元和最佳等参元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最佳等参元附加节点方程的解法.其数值解与理论分析一致.显示出修改等参元的许多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4.
改进四节点等参单元在一步成形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本上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一步成形逆有限元法的模拟精度,将四节点等参膜单元应用于一步成形计算,对空间四边形单元的四个节点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引起的单元翘曲进行了修正,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对L形件进行了实际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增量法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进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作者提出的建立多变量有限元模型的系统化方法,应用加权残量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建立多变量等参元模型的简明列式。然后应用该列式,构造了简明有效的平面四结点多变量等参元MQ4和MQ5前者不含内部自由度,后者含有内部自由度。文中结合若干典型算例对所构造的单元性能进行了考核,并与若干典型协调与非协调等参元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规则网格还是在不规则网格情况下,本文构造的多变量等参元,不仅能通过分片检验的要求,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some new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the Quadrilateral Area Coordinate (QAC) method. Compared with those traditional models using isoparametric coordinates, these new models are less sensitive to mesh distor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displacement-based, 4-node 20-DOF (5-DOF per node) quadrilateral bending element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for analysis of arbitrary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s is presented. Its bending part is based on the element AC-MQ4, a recent-developed high-performance Mindlin-Reissner plate element formulated by QAC method and the generalized conforming condition method; and its in-plane displacement fields are interpolated by bilinear shape functions in isoparametric coordinates. Furthermore, the hybrid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 which was firstly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s employed again to improve the stress solutions, especially for the transverse shear stresses. The resulting element, denoted as AC-MQ4-LC,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all linear static and dynamic numerical examples. It demonstrates again that the QAC method, the generalized conforming condition method, and the hybrid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 are efficient tools for developing simpl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finite element models. The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502028),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the Authors of the Nationwide (China)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200242), and the Sc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4016).  相似文献   

17.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解弹性力学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线法的基本理论。该法包括了2-4条结线的等参数单元,沿结线方向的两点边值问题采用插值矩阵法解之。算例表明,本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a 13-node pyramid spline element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tetrahedron volume coordinates and the B-net method,which achieves the second order completeness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Some appropriate example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element.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ne element has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isoparametric serendipity element Q20 and its degenerate pyramid element P13 especially when mesh is distorted,and it is comparable to the Lagrange element Q27.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lin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developing high accuracy elements.  相似文献   

19.
The unified theory in infinite elementology is presented in one to three dimensions so that developed infinite elements are C° conformably connected with the iso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s. It is further shown that the infinity mapping technology is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general finite element c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