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钢纤维混凝土受拉性能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次数:5
|
|
|
|
|
卢亦焱 肖焕雄《实验力学》,1999年第14卷第3期
|
|
在分析国内外钢纤维混凝土受拉性能实验研究存在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法——钢纤维混凝土环状试件,在内油压作用下的受拉性能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设计及正确的实验步骤,成功地测出了钢纤维混凝土环状受拉应力- 应变全过程曲线,为深入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受拉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
2.
|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
|
|
|
鞠彦忠 王德弘 李秋晨 贾玉琢 肖琦《实验力学》,2011年第26卷第3期
|
|
通过实验研究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拟合得到了抗折强度与劈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钢纤维体积含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含量在1.0%~3.5% 之间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体积含量超过3.5% 后,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劈拉强度略有提高,而抗折强度仍有明显的提高。
|
3.
|
中应变率下钢纤维混凝土受拉全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李夕兵 罗章 赵伏军《实验力学》,2004年第19卷第3期
|
|
在简要评述有关中应变速率下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现状后,详细介绍了在Instron1342材料实验机的基础上经自行改装设计的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测试系统,并对实验方案、试件制作与加载及量测过程进行了阐述。利用该系统,成功完成了应变率由1.38×10-4s-1~0.532×10-1s-1三个数量级范围内的钢纤维混凝土受拉全过程试验(四点弯拉),得到了中应变率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应变率下,应变率不同时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而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与弹性模量(割线模量)随应变率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应变速率从1.38×10-4s-1增大到0.532×10-1s-1时,SFRC的抗拉强度提高30%左右,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提高10%左右,动态拉伸弹性模量提高20%左右。中应变率(1.38×10-4s-1~0.532×10-1s-1)下,当钢纤维掺量从0%增加到4%时,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1.3倍左右。
|
4.
|
高强高含量钢纤维混凝土抗侵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次数:15
|
|
|
|
|
刘瑞朝 吴飚 张晓忠 沈贵松 牛小玲《爆炸与冲击》,2002年第22卷第4期
|
|
用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各种钢纤维含量的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抗侵彻性能的异同之处。试验结果表明 ,高强高含量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 ,具有良好的抗侵彻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在混凝土中掺加大量钢纤维后 ,材料的抗压强度及抗冲击韧性大幅提高的结果。
|
5.
|
杆弹侵彻钢纤维混凝土实验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赵晓宁 何勇 张先锋 张年松 王英维《实验力学》,2011年第26卷第2期
|
|
采用DOP实验方法,进行了35CrMnSiA杆弹对不同钢纤维体积含量的钢纤维混凝土的侵彻实验。分别研究了杆弹着速和钢纤维体积含量对钢纤维混凝土抗侵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弹速增加,不同钢纤维含量的钢纤维混凝土侵彻深度都会增加,但钢纤维混凝土中弹体侵深增加较素混凝土缓慢;而钢纤维能增强混凝土的抗侵彻性能,且随钢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开坑直径显著减小,侵彻行程也会降低。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防护工程及战斗部工程的设计。
|
6.
|
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塑性极限分析
|
|
|
|
|
赵军 高丹盈 朱海堂《力学季刊》,2005年第26卷第2期
|
|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确定了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的屈服条件,建立了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模型,运用塑性分析方法推导出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塑性解,并提出塑性解中系数μ1和μ2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塑性解考虑了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而且通过调整钢纤维混凝土层厚,使提出的塑性解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混凝土梁和钢筋钢纤维增强全截面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且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
7.
|
钢纤维硅灰高强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及界面特性
|
|
|
|
|
孙伟 严云《中国科学A辑》,1992年第35卷第2期
|
|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静载、动载作用下,钢纤维硅灰高强混凝土的抗弯、劈拉、抗冲击与耐疲劳性能.研究了硅灰掺量对上述性能的影响规律和硅灰增强与钢纤维增强及其复合效应.实验结果充分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数量的硅灰(SF)取代水泥,钢纤维硅灰高强混凝土的动、静力学行为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还充分表明,钢纤维、硅灰对高强混凝土改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硅灰的掺入有效地产生了纤维与水泥基材、集料与水泥基材的双重界面强化效应,改善了界面结构与性状.当硅灰掺量适当时,H_v-d,I_a-d,CHAS-d曲线均趋于平直,消除了界面层与基材间的差异,从而使界面和整体裂缝源尺度变小、数量减少,纤维增强、硅灰微粒增强及其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这是钢纤维硅灰高强混凝土产生优异特性的关键.
|
8.
|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断裂破坏研究
|
|
|
|
|
张珏 方竞《实验力学》,2002年第17卷第Z1期
|
|
在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断裂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素水泥砂浆试件和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试件进行裂纹尖端的位移场测量,求解不同纤维分布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从而进行增强性能的分析比较.对于单纤维桥联增强的情况,实验结果与Carpinteri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这种图像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裂纹尖端的纤维位增强特性分析是有效可行的.
|
9.
|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抗爆性能分析
|
|
|
|
|
赵春风 何凯城 卢欣 潘蓉 王静峰 李晓杰《爆炸与冲击》,2021年第41卷第9期
|
|
钢.混凝土.钢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板相比,具有抗剪强度高、延性大、耗能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安全壳、海洋平台及储油罐等结构.本文中,设计并制作了缩尺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板和钢-混凝土-钢组合板,开展了在接触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通过损伤分析、跨中最大挠度对比研究不同板的抗爆性能.基于ANSYS/LS-DY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研究了钢-混凝土-钢组合板的损伤模式、跨中最大挠度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参数化分析了炸药量、混凝土强度和钢板厚度等参数对钢-混凝土-钢组合板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参数回归分析方法,提出钢-混凝土.钢组合板跨中挠度的预测公式.结果 表明: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降低结构的塑性损伤,增加钢板厚度可以有效降低钢-混凝土-钢组合板的跨中最大挠度.相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板,钢-混凝土-钢组合板保持了良好的整体性,且具有继续承载的能力.拟合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钢-混凝土-钢组合板跨中挠度与药量和钢板厚度的关系.
|
10.
|
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次数:1
|
|
|
|
|
任兴涛 周听清 钟方平 胡永乐 王万鹏《爆炸与冲击》,2011年第31卷第5期
|
|
利用?74mmSHPB实验装置对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和动态劈裂拉伸实验。获得了钢纤维RPC在1~102s-1应变率加载下的动态力学参数。对试件内的动态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动态实验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钢纤维RPC的动态压缩和动态劈裂拉伸的力学性能均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钢纤维RPC冲击压缩破坏应力、冲击压缩破坏应变、弹性模量、动态劈裂拉伸破坏应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动态拉压比相对静态拉压比也有显著的提高。
|
11.
|
超高性能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
|
|
|
|
王文谈 魏耀富 蒋晗 蒋鸿 曾勇《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第Z1期
|
|
制备出钢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1%、2%、3%的超高性能钢纤维增强混凝土(UHPSFRC),通过立方体抗压实验、小梁四点弯曲实验,研究钢纤维体积掺量对UHPSFRC抗压、抗弯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对UHPSFRC有明显的增强、增韧和阻裂作用。抗压强度随着钢纤维体积含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最高可达130MPa。抗弯曲性能在钢纤维体积含量为2%时达到最佳。
|
12.
|
高强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黏结应力分布计算方法
|
|
|
|
|
《应用力学学报》,2019年第5期
|
|
基于内贴应变片的高强钢筋与混凝土局部黏结试验,研究高强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通过分析黏结试件的实测钢筋应变,提出了中点黏结应力插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各级荷载下黏结应力沿黏结区段的分布曲线。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点黏结应力插值法考虑了分段中点处的黏结应力值和黏结应力分布曲线的导数值,具有较高的精度;随着钢纤维体积率增大,黏结应力极值总体向加载端移动;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后,高强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应力沿黏结区段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二者之间的平均黏结应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
13.
|
钢纤维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实验研究
|
|
|
|
|
郝龙 张磊 高伟亮 吴建华《实验力学》,2013年第28卷第1期
|
|
钢纤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抵抗层裂破坏的能力,但纤维含量、长细比和形状对高应变率下钢纤维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影响仍缺少系统研究.本文利用大直径Hopkinson杆对混凝土细长杆件进行冲击加载,通过放置在试件后方的空心铝合金杆上应变波形确定试件的层裂强度,系统研究了钢纤维含量、长细比和形状对钢纤维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层裂强度具有应变率效应,即应变率越高层裂强度越高.钢纤维对混凝土层裂强度的增加与纤维影响系数α、纤维长细比和纤维含量三者之乘积具有线性关系.动态加载条件下的系数α高于静态,其原因主要是动态加载时纤维快速从基体拔出时动态剪应力增加.波浪形纤维混凝土的系数α比扁头型纤维高.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层裂强度经验公式,公式预测结果能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
|
14.
|
新型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冲击力学性能 被引次数:1
|
|
|
|
|
刘逸平 黄小清 汤立群 罗立峰《爆炸与冲击》,2007年第27卷第3期
|
|
利用大尺寸Hopkinson压杆对新型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and 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SFRPMC)进行了冲击实验,并且在相同基准配合比下,与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的冲击性能进行了对比。观察了不同打击速度下三种材料的破坏形态,得到了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比较了三种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最后从机理上分析了掺加钢纤维和聚合物对混凝土材料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
|
15.
|
圆钢套管-钢纤维水泥砂浆加固预损RC柱轴压性能研究
|
|
|
|
|
李哲 冯学伟 吕鑫 邢乐阳 雷家奇《应用力学学报》,2022年第2期
|
|
圆钢套管-钢纤维水泥砂浆外包加固RC柱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钢纤维水泥砂浆比普通混凝土砂浆在韧性、抗裂性和延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钢套管加固混凝土柱的强度和延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以预加载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峰值荷载的百分比作为柱子受损程度指标:加载极限荷载的60%为一级损伤、80%为二级损伤、100%为三级损伤。总共设计了7根试件,分别以钢套管径厚比、RC损伤程度、预损柱离散性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轴心受压性能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16.
|
钢纤维聚合物高强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郑顺潮 黃培彦 郭馨艳《实验力学》,2011年第26卷第1期
|
|
钢纤维聚合物高强混凝土(SPHC)是本课题组最近研发的新型混凝土桥梁结构材料。为了探明SPHC的疲劳性能,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实桥上应用的SPHC及其静力学性能相近的C60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展开实验研究,得到了这两种材料的S-N实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与C60混凝土相比,SPHC材料由于掺入了钢纤维和聚合物乳胶,增加了韧性及抗裂性能,使其抗疲劳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该新材料的实桥应用,将有效地提高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
|
17.
|
芳纶纤维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次数:3
|
|
|
|
|
贺玲凤 潘桂梅《实验力学》,2003年第18卷第4期
|
|
通过对比普通混凝土试件和用芳纶纤维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抗压、抗劈裂和抗折(弯拉)试验,研究了芳纶纤维约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定量地得到了芳纶纤维对混凝土试件承载力的加强效果。
|
18.
|
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冻融性能研究
|
|
|
|
|
鞠彦忠 王德弘 单明《实验力学》,2012年第27卷第2期
|
|
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本文按照正交设计方法设计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基本力学性能及抗冻融性能,分析了水胶比、硅灰水泥比和钢纤维含量等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胶比是影响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融性能最主要的因素,钢纤维含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折和劈裂强度影响较为显著,对其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根据试件破坏的现象对钢纤维作用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
19.
|
组合钢框架火灾时破坏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董毓利 李晓东《实验力学》,2007年第22卷第5期
|
|
文章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对二种不同连接形式的4榀单层单跨组合钢框架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行为进行研究,火灾工况包括:梁、板、柱同时受火、节点不受火和梁、板受火而柱、节点不受火二种。实验中量测了各种工况的炉温,H型钢梁、柱的翼缘、腹板及钢筋混凝土楼板中的温度分布,比较发现裸钢的温度相差很小,而埋入混凝土中的钢的升温曲线与裸钢的有较大差异;混凝土的升温曲线则与钢的升温曲线差别较大,加温初期不久由于混凝土凝结水等的原因致使温升曲线存在有一平缓阶段,且随着距受火面距离增大混凝土的温升曲线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当炉温和裸钢的温度开始下降时,混凝土的温度却仍在升高。文中还对框架的变形性能作了简要的介绍,对引起组合钢框架的火灾破坏行为和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20.
|
骨料对混凝土材料冲击压缩行为的影响 被引次数:15
|
|
|
|
|
王道荣 胡时胜《实验力学》,2002年第17卷第1期
|
|
利用大尺寸Hopkinson压杆,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四种不同骨料尺寸的普通混凝土材料和两种不同配比的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压缩强度,从唯象的角度分析了骨料性质及其粒径对混凝土材料动态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力学机理,为在工程上更好地利用混凝土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