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二维分离流涡黏性系数非线性分布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延铖  梁德旺 《力学学报》2009,41(2):145-154
以弱非线性涡黏性模型为出发点,对Delery分离流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获得了非平衡态分离区涡黏性系数与形状因子J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该非线性关系显示在分离起始阶段,涡黏性系数较平衡态先减小,后增大;再附阶段,涡黏性系数较平衡态数值逐渐增大,并在再附点位置接近最大,而后又逐渐减小,恢复到平衡态水平. 总结涡黏性系数的这种非线性发展数学关系式,并将它应用于BL模型,在不添加微分方程的情况下发展出一种适用于分离流动的改进代数湍流模型. 对低速平板流动,跨声速,超声速以及高超声速分离流动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改进湍流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各类复杂分离流动,计算精度明显优于传统代数模型以及一些两方程模型,而计算工作量仍与BL模型相当. 这表明所提出的涡黏性系数非线性发展规律是正确的,且应用在二维分离流动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以弱非线性涡黏性模型为出发点,对Delery分离流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获得了非平 衡态分离区涡黏性系数与形状因子J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该非线性关系显示在分离起始阶段, 涡黏性系数较平衡态先减小,后增大;再附阶段,涡黏性系数较平衡态数值逐渐增大,并在 再附点位置接近最大,而后又逐渐减小,恢复到平衡态水平. 总结涡黏性系数的 这种非线性发展数学关系式,并将它应用于BL模型,在不添加微分方程的情况下发展出一种 适用于分离流动的改进代数湍流模型. 对低速平板流动,跨声速,超声速以及高超声速分离 流动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改进湍流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各类复杂分离流动,计算精度明显 优于传统代数模型以及一些两方程模型,而计算工作量仍与BL模型相当. 这表明所提出的 涡黏性系数非线性发展规律是正确的,且应用在二维分离流动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涡黏性系数模型和代数应力模型联系了线性涡黏性系数湍流模型和完整的微分 雷诺应力模型.随着它们受到日益关注,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本篇综述的目的是对这些模 型加以总结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之处,指出它们与完整微分雷诺应力模型之间的 关系,以及相对于线性涡黏性系数模型而言它们在预报流场上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无壁面参数低雷诺数非线性涡黏性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松  郭阳 《力学学报》2001,33(2):145-152
建立了一个低雷诺数的非线性涡黏性湍流模式,该模式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它不包含壁面参数(如y^ ,n等),因而特别适用于复杂几何流场的计算,本模式在几种包括回流、分离、激波等典型流动中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燃烧室两相流场亚网格燃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任意曲线坐标系下采用不同的亚网格燃烧模型对环形燃烧室火焰筒气液两相湍流瞬态反应流进行大涡模拟.计算中所采用的数学度模型有:k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估算亚网格湍流黏性;热通量辐射模型估算辐射换热,分别采用亚网格EBU燃烧模型(E-A model)、亚网格二阶矩输运方程模型(SOM)和亚网格二阶矩代数模型(SOM-A)估算化学反应速率.并在非交错网格系统下气相采用SIMPLE算法和混合差分格式求解,液相采用Lagrange处理,并用PSIC算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在三维任意曲线坐标系下对燃烧室火焰简两相湍流油雾燃烧流场进行大涡模拟,3种不同的亚网格燃烧模型都能真实反映两相湍流化学反应流流动及实际燃烧过程,而采用亚网格二阶矩输运方程模型稍优于其他两种亚网格燃烧模型.  相似文献   

6.
翼型与风洞侧壁交接角区分离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予秦  乔志德 《力学学报》2002,34(5):785-789
运用Navier-Stokes数值模拟对翼型模型试验时风洞侧壁和翼型模型结合部拐角区黏型分离流动进行模拟,并将简单代数湍流模型扩展用于机翼/风洞侧壁拐角区流动.计算格式在空间上采用中心有限体积离散,在时间上采用多步Runge-Kutta时间步长格式进行积分.结果显示,在翼型模型风洞试验时,模型/侧壁拐角区、模型表面、侧壁表面和模型后形成复杂的黏性分离流动和二次分离,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N-S方程出发,推得用于描述飞行器分离涡的可压缩、粘性涡核方程,给出了对于亚、跨、超音速都适用的数值解法,它可以计算分离涡或尾迹涡特性。导出了可压缩分离涡的破裂条件,并用于计算破裂位置。得到和分析了压缩性等参数对分离涡运动影响的一系列感兴趣特性。  相似文献   

8.
许波峰  刘冰冰  冯俊恒  左潞 《力学学报》2019,51(5):1530-1537
涡核模型中的涡核尺寸对自由涡尾迹(free vortex wake,FVW)方法准确预估风力机气动特性至关重要,涡核尺寸包括初始涡核半径和由于耗散效应涡核半径在尾迹中的增长.FVW方法中涡线控制方程离散采用三步三阶预估校正格式,涡核模型采用经典Lamb-Oseen模型,并考虑了涡耗散效应和拉伸效应.首先,通过气动载荷和叶尖涡涡量平均值的分析得到初始涡核半径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叶尖涡耗散特性的分析,确定体现涡黏性耗散效应涡核半径增长的经验常数的取值;最后,分析了涡核尺寸对叶尖涡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初始涡核半径和涡黏性耗散经验常数的取值对风力机气动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涡核半径大于50%弦长时,FVW方法收敛稳定且能准确预估风轮气动载荷;综合风轮气动载荷和叶尖涡耗散特性,初始涡核半径取60%到70%弦长为宜,且对应的涡黏性耗散经验常数取值也不同;风轮气动载荷和叶尖涡结构的准确预估主要受初始涡核半径影响,经验常数对其影响不大,而经验常数主要影响风轮下游尾流场叶尖涡的耗散特性.   相似文献   

9.
涡核模型中的涡核尺寸对自由涡尾迹(free vortex wake, FVW)方法准确预估风力机气动特性至关重要,涡核尺寸包括初始涡核半径和由于耗散效应涡核半径在尾迹中的增长. FVW方法中涡线控制方程离散采用三步三阶预估校正格式,涡核模型采用经典Lamb-Oseen模型,并考虑了涡耗散效应和拉伸效应.首先,通过气动载荷和叶尖涡涡量平均值的分析得到初始涡核半径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叶尖涡耗散特性的分析,确定体现涡黏性耗散效应涡核半径增长的经验常数的取值;最后,分析了涡核尺寸对叶尖涡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初始涡核半径和涡黏性耗散经验常数的取值对风力机气动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涡核半径大于50%弦长时,FVW方法收敛稳定且能准确预估风轮气动载荷;综合风轮气动载荷和叶尖涡耗散特性,初始涡核半径取60%到70%弦长为宜,且对应的涡黏性耗散经验常数取值也不同;风轮气动载荷和叶尖涡结构的准确预估主要受初始涡核半径影响,经验常数对其影响不大,而经验常数主要影响风轮下游尾流场叶尖涡的耗散特性.  相似文献   

10.
叶顶泄漏流产生的局部压降及黏性损失是导致轴流式水力机械效率下降和轮缘间隙空化的主要原因.为探明间隙泄漏流的黏性损失特性和低压形成机制,以NACA0009水翼为对象,采用超大涡模拟方法(VLES)对翼端间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平均流动动能转换与输运分析,提出了间隙区黏性损失定量计算模型,研究了翼端间隙区湍动能生成、黏性损失和压降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隙区存在间隙分离涡(TSV)、间隙泄漏涡(TLV)和诱导涡(IV)等流动结构;湍动能生成是导致TSV内压降的主导因素,TLV内压降则主要受湍动能生成和平均动能的对流和扩散效应影响;湍动能耗散导致的翼端区域黏性损失占间隙区黏性损失总量的91.2%.间隙区不同流动结构对湍动能生成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翼吸力面的强剪切效应主要生成湍动能的■分量,而TLV, TSV和IV等间隙涡结构则主要生成湍动能的■和■分量;湍动能产生机制分析表明,湍动能生成项分量Pvw是TLV和TSV中湍动能生成的主导因素,减小TSV和TLV内的速度梯度■,可有效降低湍动能生成,进而减少翼端区域因湍流耗散导致的黏性损失.研究结果可为间隙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作用下金属结构从微观损伤到宏观失效的复杂过程,选用具有局部细化特征的CAS小波,先对疲劳裂纹扩展方程进行离散处理,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然后用完全积分可靠性分析模型,对一般环境中和引入环境系数的含裂纹结构的可靠度进行求解.最后,验证了利用CAS小波多尺度方法求解复杂环境中结构疲劳破坏过程是可行的,并能很好地解决短裂纹与长裂纹扩展的光滑过渡.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振动的一个新的渐近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献 《力学季刊》1995,16(3):235-243
本文在渐近法的基础上,引进谐波平衡思想,得到了一个新的渐近解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本文方法求渐近解,不必解微分方程和依靠消除永年项建立补充工程,而是将求解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因此,本文解法便于手算,更有利于用计算机计算高阶近似。  相似文献   

13.
The incorporation of algebraic turbulence models in a solver for the 2D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using triangular grids is described. A practical way to use the Cebeci–Smith model and to modify it in separated regions is proposed.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predict high-speed perfect-gas boundary layers is investigated from a numerical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4.
粘弹性半空间上刚体的垂直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弹性力学混合边值条件,建立了粘弹性半空间上刚体垂直振动的对偶积分方程,并用正交多项式化积分方程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并提出可以用围线积分和解析开拓原理把方程组系数的无穷积分化为有穷积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说明本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Rodrigues参数的陀螺体受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刚体动力学中表示刚体姿态的参数中,Euler角、Cardan角和Euler参数在工程技术中使用最为普遍.近期在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中使用Rodrigues参数的报道也引起注意,Rodrigues参数以其表达形式简明和代数运算特点而具有独特优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性以适应参数的变化,建立用Rodrigues参数表达的无力矩陀螺体受控运动方程,提出基于Rodrigues参数的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案,并应用Lyapunov定理证明受控运动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In this study, a second-moment closure model and an algebraic stress and flux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turbulent dispersion from an elevated line source located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 the modeling of the 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several models for the triple velocity correlation are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ir predicting results with the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ata. Predicted mean and fluctuating correlation quantities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by the second-moment closure model and the algebraic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comparis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econd-moment closure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atisfactorily. However, predictions of the algebraic stress and flux model are quite poor. Received on 12 June 1998  相似文献   

18.
Estimates of spatio-temporal temperatures and total heat transfer in simple bodies (large plate, long cylinder and sphere) have been done in the past with the help of charts and recently by way of algebraic correlation equations; both avenues are valid for large times mostly, i.e., dimensionless times or Fourier numbers τ?≥?0.2. The imposing time restriction comes from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runcated ‘one-term series’ because the Fourier infinite series diverge for very short times approaching zero. The central goal of this technical paper is to predict the mean, surface and center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in those simple bodies by implementing a 1-D composite lumped analysis united to a sound physics-based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The effortless combined methodology is new. It brings forth a handful of compact algebraic equations covering the full gamma of Biot numbers (0?<?Bi?<?100) and all dimensionless times, 0?<?τ?<?∞.  相似文献   

19.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于清  洪嘉振 《力学进展》1999,29(2):145-154
全面综述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模方法、模态选取及模态综合、动力刚化及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微分-代数方程的数值方法等研究热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简要展望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梅凤翔 《力学进展》1996,26(3):324-337
本文给出非完整力学系统方程的研究进展,包括方程形式的推广,方程的代数表示与几何表示,方程的积分理论,动力学逆问题,运动稳定性等方面的近年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