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哲敏 《力学学报》2011,43(6):973-977
以个人体会从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什么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术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在建立力学研究所中的实践; 最后谈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刘建林 《力学与实践》2010,32(2):150-153
麦克斯韦不但在经典物理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应用力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应用力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弹性力学、光弹性、结构力学、黏弹性力学、天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稳定性等方面.在研究应用力学的过程中,他将娴熟的数学技巧和对物理本质的准确把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研究方法与后人所提倡的技术科学和应用数学的学术思想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在光学、声学、流体动力学、医学、材料力学、 考古学、语言学、保险学等众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在力学方面的贡 献未曾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杨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材料力学、血液流动力学、能量、 冲击动力学、表面浸润力学、工程结构分析等方面. 他是一位纯粹的自然哲学家, 同时他能 够将理论与实验和工程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后辈力学家所提倡的``技术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学习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哲敏 《力学进展》2001,31(4):484-485
以个人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 什么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 术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在建立力 学研究所中的实践.最后谈一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 想法.  相似文献   

5.
学习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人体会从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什么是科学技术: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术科学工作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技术科学思维在建立力学研究所中的实践,最后谈一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钱令希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以来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技术科学学部常务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大连工学院院长。钱令希教授在结构理论和计算力学方面享有国际声誉。多年来,他为国家的基本建设、舰船建设做出了贡献,对该学科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昌华 《力学与实践》2015,37(3):417-419
帕普科维奇是苏联著名的力学家, 他在船舶结构力学的杆系理论、板的弯曲、板架分析、弹性体系的稳定性以及结构振动和动力学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特别是他推出了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通解, 这对弹性力学是一个突破性的贡献. 他的《船舶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著作是力学领域的名著. 本文对他在力学的各个方面主要的创新性成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近代力学、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 钱学森学术思想富于前瞻性和创造性,着眼点极具战略性, 其学术成就既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显示了超凡的智慧, 处处展现着他倡导的技术科学所特有的风格.钱老思考和研究的视野横跨了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发展,曾先后提出``技术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创新概念.钱学森先生的不幸逝世, 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在沉痛哀悼钱老之际, 为了继承钱老的遗志,大力弘扬钱学森学术思想, 特出版本专辑. 在此专辑中,本刊特将过去曾经启迪过许多青年学子,但是未用中文发表过的钱老在1947年为国内几所大学所做的经典演讲``工程和工程科学'译成中文刊出,供力学界同仁, 特别是当代青年们学习.为了能更深刻地领会钱老的学术思想,我们特邀了钱老60年前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先生撰写了回顾钱学森先生居留国外时期对力学的贡献的文章,以期帮助大家深入认识钱先生的科学贡献.本刊还发表了钱老当年的学生、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吴耀祖先生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院士的深情缅怀文章.钱老生前对于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的开拓曾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够实现钱老的遗愿,本刊特邀崔尔杰院士、姜宗林研究员和孟庆国研究员主编了``近空间飞行器中的重大力学问题'专题综述论文8篇.   相似文献   

9.
发刊词     
当代力学的特点在于它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力学作为应用基础科学即技术科学它对于社会主义四化起着很大推动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创办《应用力学学报》旨在反映:现代力学在工程技术和广泛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将便于及时交流现代力学理论,新的计算方法与实验技术等在解决我国生产实际问题中所起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12月11日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我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的创始人,钱学森先生的90华诞.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等21个单位举办“新世纪力学研讨会──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会议,重温他发展力学的丰富思想,共同探讨我国新世纪力学的前进道路.本期刊出《钱学森先生简介》、郑哲敏院士的《祝贺钱学森院士90寿辰》以及研讨会的3篇大会报告,以表示对钱学森先生90华诞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发起并承办的一项大学生科技赛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也成为展示高校力学教学水平的一个窗口。在《力学与实践》创刊40周之际,本文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各届的组织规模和创新形式进行归纳与汇总;并通过案例说明力学竞赛对力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对“微课-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探索了新模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设计及教学实践,创新了教学考核方式。采用比较法和问卷调研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课-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大家的实践、创新等能力,符合“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开创的物理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如曾 《力学进展》2001,31(4):489-499
回顾物理力学的创立和半个世纪的发展,表明物理力学对工程 技术和力学基础研究的双重作用,以及钱学森对物理力学的创建和发 展的卓越贡献,并展望物理力学的未来,说明我们这代人负有主动促进 物理力学发展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介绍了理性力学的目的、特点、学科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发 展过程等;介绍了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方法专业(组)委员会的发展沿革;并围绕专业(组)委 员会的活动情况详细叙述了理性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此来说明钱伟长先生在推动理 性力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与理性力学在中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The milestones in geotechnical mechanics research conducted at the N. S. Polyakov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Mechanic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are listed. Solutions to the deep-mining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nstitute as a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the industry are outlined. The basic results on the subject achieved by the institute over the years of its existence are summarize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illennium To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N. S. Polyakov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Mechanic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2, No. 9, pp. 3–15, September 2006.  相似文献   

16.
Nonclassical problems of fracture and failure mechanics that have been analyzed by the author and his collaborators at the S. P. Timoshenko Institute of Mechanics (Kiev,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are considered in brief.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presented in a form that would be quite informa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experts interested in various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aspects of fracture and failur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mechanisms. This paper was prepared on invitation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journal “Annals.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Extended Pascal Medal Lecture (The 2007 Blaise Pascal Medal in Materials Sciences of the EAS) This is an updated edition of the author’s lecture prepared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Annals—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Magazine on the occasion of awarding him the 2007 Blaise Pascal Medal in Materials Sciences by the EAS. The author’s speech at the award ceremony at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Academy has already been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Applied Mechanics [75].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paper in Annals has been prepared; this issue of Annals is to be published as a book. The paper includes an additional section and extended list of references [4199]. Published in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5, No. 1, pp. 3–40, January 2009.  相似文献   

17.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Dnepropetrovsk.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31, No. 10, pp. 87–92, October, 1995.  相似文献   

18.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the 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Kiev. Voroshilovgrad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26, No. 9, pp. 10–16, September, 1990.  相似文献   

19.
S. P. Timoshenko Institute of Mechanic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Kharkov Institute of Highway Engineering.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31, No. 1, pp. 3–36, January, 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