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示气柱中形成的纵驻波,以孔脱管实验最简单。但由于软木屑在管内的运动和分布情况比较复杂,要说明软木屑的运动和分布比讲解驻波本身更困难,作为演示实验来说这是不理想的。另外,在一些常见的教科书中,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也往往太粗糙或不确切。因此,有必要对这个实验加以改进和讨论。 采用类似于《大学物理学》[1]所介绍的孔脱管实验装置,经过适当的改进,就可以演示气柱中的纵驻波──既能演示两端封闭的管内的纵驻波,又能演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内的纵驻波。演示效果特别明显。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表征驻波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支介绍了用带热丝的孔脱管演示气柱中纵驻波的两种实验装置.第一种是美国现在使用的装置;第二种是作者改进的装置.改进后的装置有以下优点: 1.把振源由空气号筒改为电动扬声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固定管长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振源频率的办法,使气柱和振源发生共振,从而能够在管中形成各种不同波长的驻波(而不是一种波长的驻波);而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更轻便、容易得到. 2.增加了演示反射端为开口的新内容. 3.改善了消音装置──把整个共振系统装在一个消音箱内,使看演示的人不觉得声音太刺耳.一、美国。物理学演示手册》中介绍的实验装置 如图一…  相似文献   

3.
在声学中讲到声驻波时,指出声波在闭管中产生驻波的条件是是闭管的长度,人是声波的波长, n= 1, 2, 3,……(参看图 l) 这种反射形成驻波是较易理解的。实验也较容易操作(通常用音叉、玻璃共鸣管等即可) 但讲到在开管(两端皆开口的管子)中形成驻波时,往往不容易理解。若借助于一实验效果,却会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开管中形成声驻波的条件是是开管的长度,λ是当时声波的波长,n= l, 2, 3……。(参看图 2) 为了说明这一事实,可利用一台频率可调的音频振荡器,一只小扬声器,一根适当长短 (约100厘米)、适当粗细(直径为3—5厘米)的玻璃管或金属管,一…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依据若波源是驻波腹点,则纵驻波方程为y=2A cos 2πλ/x cos 2πνt而波腹位置为x=2kλ/4,波节位置为(2k 1)·λ/4;相邻波节(腹)间距离为λ/2;相邻波节间各点振动相位相同,波节两侧相反。二、演示方案纵驻波幻灯演示仪由一动片和一定片组成,用玻璃或透明胶片制作均可。动片如图所示,表示波线上若干个质点振动图形,质点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驻波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振动频率可随外加交流电压频率变化的振动子作为振源,再利用单片机及功率驱动电路产生各种所需的不同频率的电压,来控制振源的振动频率.用它可以验证传统的驻波实验装置不能验证的驻波频率f与驻波波长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一、组成和构造如图所示,实验仪由支架、驻波管、声控发光阵列、扬声器、标尺、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电表、声压探头组成。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仪器是通过声控发光单元组成的阵列演示声音驻波现象,并通过驻波的长度和频率来测定声速(v=f·λ)。每一个声控发光单元,都由麦克风、放大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组成。当管端扬声器工作时,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可使管內产生稳定的驻波,管内声强随驻波的规律强弱变化。通过內置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来控制对应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亮度随驻波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弦线驻波演示仪配套仪器多、弦线细、驻波幅度小、观察困难的不足,设计了圆偏振弦线驻波演示仪,新装置利用圆偏振作为振源,用橡皮筋作为弦线来产生和形成弦线驻波,演示仪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形成驻波稳定,可视性好,可用于大学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驻波实验演示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ICL8038和TDA7294为核心,设计声驻波演示仪的音频信号源与功率放大的驱动电路,用扬声器对驻波管内的雾滴产生区域性声压.在不同声压下,管内雾滴呈现不同程度的凝并现象,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从而直观地演示出驻波的波形特征.配以不同材质的活塞式反射界面,可演示声波在界面反射时的半波损失.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得到可调的谐振信号,驱动扬声器产生稳定的谐振动,使振动在特制的弹簧中形成驻波,研制出了便于教师携带的、适合学生们自制、可在普通课堂上演示的纵驻波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0.
驻波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用气体火焰模拟驻波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研究声场产生的驻波。实验中发现火焰按波形变化的规律分布,用驻波波函数和伯努利方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引入压节(波腹)、压腹(波节)解释在两端出现的高火焰现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