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低温与超导》2021,49(2):78-82,88
为了优化立式敞开式冷藏陈列柜的风幕性能,在食品搁架前端加装翼型结构对风幕进行导流。研究翼型结构对冷藏陈列柜风幕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测试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柜内温度维持在-1-5℃的需求条件下,加装翼型结构后,送、回风平均温度波动范围由0.6—4.4℃,10.3—12.0℃变化至1.8—3.0℃、6.0—7.4℃,热负荷降低19.7%:进一步研究翼型结构加装位置对风幕的气流组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加装翼型结构使风幕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和稳定,热卷吸系数降低17.9%—25%;当翼型结构安装在距搁架前端90 mm处风幕的热卷吸系数达到最低(为0.3),说明翼型结构加装在此处时,风幕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将集中送风式陈列柜的五大部件送风管道、送风结构、陈列柜风幕、回风结构和回风管道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采用双流体改进模型进行CFD模拟,分析了CFD模拟的陈列柜温度场分布特性,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CFD模拟温度与实测温度十分吻合,说明所采用的CFD整体模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从敞开式低温陈列柜内部风机的布置入手,通过改变风机的数量和送风量,测试风幕特性和柜性能,来优化送风系统的设计。研究表明,采用双风机替代原单风机配置后,陈列柜风幕各层的送风速度分布更趋合理,柜内温度场均匀性提高22.29%,融霜水量减少9.26%,功率消耗减少2.53%,提高了陈列柜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4.
简介了空气幕在冷藏库、低温陈列柜、冷藏车等行业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空气幕的最新成果。近年来空气幕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改良后的双流体风幕模型以及空气幕的性能优化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空气幕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空气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敞开式冷藏陈列柜底板长度对柜内食品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挡风板使下侧食品包温度减小0.16~0.65K;随着底板长度的增加,搁架内外侧食品包平均温差逐渐减小;底板长度每增加100mm,底板最外侧食品包温度升高约0.35K;底板长度增加0~200mm,可以有效地减少风幕冷量的外溢。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陈列柜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冷风柜及其供冷风系统,以集中供冷风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柜内循环送风的模式。实验研究了多台柜系统冷风分配的均匀性及柜内温度场的特性,并对比研究了冷风柜系统与传统制冷陈列柜系统的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了通过调节风量分配装置,多台并联柜具有较好的柜内风速分布,同时其柜内的温度分布均匀,达到了超市陈列柜的性能要求;另外,相对于传统陈列柜,冷风柜具有更好的融霜特性。  相似文献   

7.
天然冷源用于超市陈列柜系统的实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寒冷季节可利用室外冷空气实现冷藏的冷风柜系统。试验研究了引入室外冷空气的陈列柜系统与传统制冷陈列柜系统的性能对比,并研究了结合引入室外冷空气和运行制冷系统两种工作模式的冷风柜系统的全年运行电能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了在引入室外冷空气运行模式下冷风柜具有较好的内风幕速度分布;其柜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并且温度波动较小,完全满足超市制冷陈列柜的性能要求;冷风柜系统结合引入室外冷空气和运行制冷系统两种工作模式,在全年运行中的总电能消耗比传统陈列柜少12%(2030kW h),较大程度地节约了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1 MW“W型”火焰煤粉燃烧实验台,并对焦作无烟煤进行了热态试验,分析了炉膛最高温度(火焰中心)的位置对W火焰的稳定形成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测得了其合理的相关位置。实验结果表明: W型火焰燃烧有很强的低负荷稳燃性,特别适合于低挥发份煤的燃烧。当火焰中心位置处于最下层二次风处时,炉内才能形成较好的W火焰;下炉膛中前后墙的壁面热负荷较为均匀,而左右墙的壁面热负荷分布呈“中间温度高两边温度低”的特性;上炉膛左右墙与前后墙的壁面温度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与热力膨胀阀相比,电子膨胀阀应用于陈列柜制冷系统,可以更为精确地控制其柜温及过热度。为进一步减小低温陈列柜制冷系统能耗,文中提出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脉冲信号的控制策略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试验证明:与热力膨胀阀相比,可节能25%;同时可减小系统过热度,提高低温陈列柜制冷系统温度特性。为电子膨胀阀在低温制冷陈列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最优结构的甲醇混合燃料引射式燃烧器,完成了大范围负荷变动下自适应配风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燃烧器的实际配风特性及燃烧特性,并验证了数值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结构的甲醇混合燃料引射式燃烧器可实现大范围负荷变动下燃烧器的自适应配风,且燃烧稳定.当燃烧器负荷从25%~120%变化时,摩尔引射系数随着燃烧器的负荷增加而少量减小,引射系数变化率为6.3%,燃烧效率能保持在99.2%以上。当燃烧器负荷小于40%时,燃烧温度随着燃烧器的负荷增加而增加,当负荷大于40%时,燃烧火焰温度基本稳定在1650 K。  相似文献   

11.
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会增加传热热阻和减小换热量,必须对结霜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一个机械冷藏车蒸发器结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结霜量、蒸发器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获得了各个入口空气参数对蒸发器结霜厚度和换热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霜严重地影响了蒸发器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冷藏车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藏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场是冷藏运输和冷藏车设计与应用中的要点,因此以一台冷藏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冷藏车内部气流组织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内部气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促进中国冷藏汽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悦 《低温与超导》2013,41(6):57-62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采用终点破坏模型,通过清单分析数据,分别对地源热泵系统和风冷螺杆热泵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定量分析,得到两种方案的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值较大,单纯考虑其运行阶段能耗低的特点,而忽略安装阶段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4.
冷藏运输车内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ANSYS)软件,建立了冷藏运输模拟试验台的物理模型,对冷藏运输车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同送风速度对冷藏运输车内流场分布的影响;(2)不同时间内库内流场变化情况。冷藏运输模拟试验台采用前端送风,两侧回风口的送风方式。风机吹出的冷气能够在库体内形成大的回流,从而降低库体温度并且使库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不同送风速度影响车体内速度场的分布,而当送风速度较大时,库内的温度会在短期内均匀。但是过大的送风速度会风干冷藏车内的食品。  相似文献   

15.
冷藏展示柜蒸发器优化布置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冷藏展示柜为对象,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用SIMPLE方法计算了3种蒸发器布置型式下柜内空气流动换热的温度场,并对柜内的温度变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到冷藏展示柜蒸发器最优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6.
液化天然气(LNG)用做优质"绿色"汽车燃料的同时,还具有大量的冷能,该冷能可回收用于冷藏车制冷,LNG冷藏车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在LNG冷藏车冷量回收系统中,传统的方式是将LNG在换热器中直接气化,并向空气释放冷量,但这种方式中的换热器表面易结霜,对其性能造成很大危害。文中提出了采用热管技术回收LNG冷量并用于冷藏车制冷的方法;设计了新型的热管式LNG冷量回收换热器,该新型换热器具有高效、紧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乳品行业排风风量大但品位低的特点,本文提出利用排风余热代替蒸汽来预热干燥空气的余热回收系统.在构建预热器、回热器和主加热器等部件热量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包含中间节点参数的系统整体热量流模型.结合某奶粉厂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系统将排风温度由90℃降低到42.58℃.在给定热负荷下,通过匹配中间回路...  相似文献   

18.
L.P. Pang  J. Cheng 《实验传热》2015,28(4):317-327
Cooling technology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onboard aircraft. The traditional heat sink based on high-altitude bleed air does not satisfy this increase of cooling demands. In this article, an air/air-type skin heat exchanger is studied for cooling aircraft electronic equipment. It uses outside high-altitude cold air rather than bleed air as a heat sink. This cool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heat load of high-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out greatly increasing aircraft performance penalty. To assess its high-altitud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was designed and made. Som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ground experimental test. The heat transfer criteria formulas were obtained for both the side air in the skin heat exchanger and its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 analyses,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of the skin heat exchanger in a high-altitude cruise condition are deduced when it is assumed to be installed at an unfavorable position and a favorable position, separately. This work tries to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its future onboar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