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考专题复习系列讲座——极限、导数、复数
|
|
|
|
|
吴海峰 陈敦莹《数学通讯》,2006年第6期
|
|
极限: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根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
2.
|
评《论极限理论的微分之谜》
|
|
|
|
|
张乔 黄晓芬《数学学习》,2013年第5期
|
|
文《论极限理论的微分之谜》对微积分的基础理论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微积分的基础是牢固的,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连续性的角度给予澄清。
|
3.
|
形式实模的核心
|
|
|
|
|
邹群 曾广兴 漆志鹏《数学物理学报(A辑)》,2014年第34卷第3期
|
|
通过含单位元的交换环的实素理想构造出对应的模的实素子模,得到模的序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并对模的所有序的支集的交集(文中称作"模的核心")作出一定的刻划,找到了判断模中的元素属于模的核心的充要条件.
|
4.
|
二连通偶图的周长 被引次数:2
|
|
|
|
|
党恺谦《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1989年第6卷第3期
|
|
本文给出了二连通偶图 G 的周长的下界的新的形式及 G 为哈密尔顿的新的充分条件.
|
5.
|
环的次极大理想 被引次数:6
|
|
|
|
|
杨闻起《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3年第19卷第1期
|
|
引入了环的次极大理想的概念,讨论了它的性质,并得到比环的理想的准素分解定理更普遍的结论。
|
6.
|
关于随机矩阵Kronecker积的谱半径的不等式 被引次数:2
|
|
|
|
|
李金玉《大学数学》,2006年第22卷第2期
|
|
研究了随机矩阵的Kronecker积的数学期望的性质,得到了随机矩阵的Kronecker积的谱半径的几个不等式.
|
7.
|
关于高阶方程的解的渐近展开式余项的估计
|
|
|
|
|
朱其爽《大学数学》,1993年第3期
|
|
本文将文[1]所介绍的二阶微分方的解的渐近展开式的余项的估计方法,用于讨论高阶方程的情形。
|
8.
|
分类解析波的图象习题
|
|
|
|
|
潘丙山《物理实验》,2004年第24卷第8期
|
|
利用波的图象分析波的传播是很方便的,现通过实例说明波的图象的应用以及分析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
9.
|
三角函数
|
|
|
|
|
《中学生数学》,2003年第17期
|
|
三角函数的重点一般包括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三角函数的最值或相关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
|
10.
|
包含—受扭迴转轴的半空间的性质
|
|
|
|
|
云天铨《应用数学和力学》,1988年第6期
|
|
本文研究包含有一根部份嵌入的(辶回)转轴的半空间的性质.不用知道一给定的嵌入的轴的扭转问题的精确解,这些性质能指出此半空间的位移或应力场的某些特点并且有时可以用来检查数值解.文中给出嵌入半空间的受扭的刚性圆柱的轴的表面上的正确的应力分布的检查的例子.
|
11.
|
关于Orlicz-Pettis定理(英文)
|
|
|
|
|
吴雅娟 胡建华 赵玟亨《数学理论与应用》,2006年第1期
|
|
本文实质性的改进了著名的Orlicz-Pettis定理
|
12.
|
关于无穷小比较的解释 被引次数:1
|
|
|
|
|
王文丰《数学学习》,2006年第9卷第5期
|
|
表述了对无穷小比较的解释的看法
|
13.
|
科学素质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
|
|
|
|
|
盂秀兰 李改弟 等《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1年第12期
|
|
探索科学素质的培养途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14.
|
关于图的循环带宽的一些结果
|
|
|
|
|
原晋江《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1994年第11卷第2期
|
|
本文给出关于图的循环带宽的一些结果.
|
15.
|
一个新的不等式的若干应用 被引次数:6
|
|
|
|
|
胡克《数学理论与应用》,2002年第22卷第2期
|
|
本文给出一个新的不等式的若干应用。
|
16.
|
膨胀着的球面的相对论变换
|
|
|
|
|
路峻岭 高炳坤《大学物理》,2005年第24卷第11期
|
|
分析了膨胀着的球面的相对论变换.
|
17.
|
光的折射定律教学研究--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之四
|
|
|
|
|
韦中檠《物理通报》,2004年第8期
|
|
光的折射定律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留给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史料的运用对现实的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
18.
|
正定矩阵的Khatri-Rao乘积的块Schur补的逆的一些偏序 被引次数:8
|
|
|
|
|
杨忠鹏《数学研究》,2002年第35卷第1期
|
|
给出了分块矩阵的块Schur补的定义,得到一些正定矩阵的Khatri-Rao乘积的块Schur补的逆的偏序,推广了正定矩阵的Hadamare乘积的相应结果。
|
19.
|
海波的熔化实验研究
|
|
|
|
|
杨真《物理实验》,2000年第20卷第7期
|
|
介绍海波的熔化实验的两种改进做法.
|
20.
|
Clifford与Grassmann代数的理想的Groebner基
|
|
|
|
|
刘金旺 申建华 肖跃龙《数学物理学报(A辑)》,2005年第25卷第2期
|
|
该文首先建立Clifford与Grassmann代数的理想的Groebner基的理论,给出该代数的理想的Groebner基的算法,从而解决了Clifford与 Grassmann代数的理想的成员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