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通常感兴趣的角频率范围内(ω≤0.5MeV)分别计算了单j-CSM哈密顿量 HCSM的相当精确的低激发态和能谱,及其在HFB近似下的哈密顿量HCSM的低能激发态和能谱,尽管有一部分结果相似(晕带与晕带发生第一次交叉,交叉频率值),但两者存在重大差别,特别是晕带与次晕带在带交叉附近的性质及带相互作用强度.因此,CHFB方法的理论基础需要重新探讨,这里可能涉及Coriolis减弱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移反应^11B(d,p)^12 B和^12C(d,p)^13C 抽取^12B→^11B n和^13C←^12C n重叠函数的核渐归一化常数,计算了^12B和^13C核中子密度分布的均方根半径及其在核外的几率。实验结果表明,^12B的第二(J^π=2^-),第三(J^π=1^-)激发态和^13C的第一(J^π=1/2^ )激发态为中子晕态,而^13C的第三(J^ π=5/2^ )激发态是中子皮态。考察了库仑势和角动量对晕形成的阻碍效应.提出了均方根半径对于有效核子分离的统一的标度定律。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有质子晕存在.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Eikonal近似研究了质子晕核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弹性散射过程. 计算了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荷形状因子,并与16O和19F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显示质子晕的存在会使中等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使低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趋于降低.这说明电子散射对质子晕的存在是非常敏感的,表明可以用电子散射对奇特核的质子晕结构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了中子晕核11Li和相等质量稳定核11B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引起核碎裂反应中的特征. 由于中子晕核松散的晕中子结构和小的分离能与相等质量稳定核相比具有容易碎裂的特征,因此在较低能区这种松散的晕结构有利于碎裂过程的发生,随入射能量升高,这种晕结构效应逐渐消失. 而且这种在碎裂中的中子晕结构作用随靶核质量和碰撞参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高早春  陈永寿 《中国物理 C》2003,27(12):1100-1105
讨论了单中子晕核11Be的能级翻转现象,指出晕核的单中子分离能Sn与基态单中子的势阱内位置Dg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引进一种新的势阱——双MWS(Modified Woods-Saxon)势,首次在平均场的层次上再现了11Be中2s1/2轨道与1p1/2轨道的翻转现象,而不再需要考虑当前普遍认为的组态混合解释.由此认为,奇中子晕核中的能级次序翻转,反映了其平均场与稳定核的相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晕核体系反常壳结构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转移反应11B(d,p)12B和12C(d,p)13C抽取12B<—>11B+n和13C<—>12C+n重叠函数的核渐近归一化常数,计算了12B和13C核中价中子密度分布的均方根半径及其在核外的几率.实验结果表明,12B的第二(Jπ=2),第三(Jπ=1)激发态和13C的第一(Jπ=1/2+)激发态为中子晕态,而13C的第三(Jπ=5/2+)激发态是中子皮态.考察了库仑势和角动量对晕形成的阻碍效应.提出了均方根半径对于有效核子分离能的统一的标度定律.  相似文献   

7.
孟杰  龙文辉 《中国物理 C》2000,24(Z1):59-64
回顾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对奇特核结构的描述.包括对11Li晕核的微观描述,并发现了其形成机制是由于Cooper对从1p1/2轨道被散射到2s1/2轨道;预言了滴线核的新现象——由6个中子组成的巨晕,给出了形成晕现象的条件为弱束缚与低离心位垒;解释了实际核中的赝自旋对称性;自旋轨道分裂与势能位垒弥散的关系;经典禁区内粒子对晕的影响;超重元素的结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对比和研究了中子晕核19B和相等质量稳定核19F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引起核反应动量耗散中的特征.由于中子晕核的松散中子晕结构和小的分离能,与相等质量稳定核相比,在低能区具有减弱动量耗散的特征.但随入射能量的升高,这种晕核结构对动量耗散的 作用减弱.而且对所有质量靶核,所有碰撞参数和中子晕核结构都具有减弱动量耗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A≈80区奇-奇核旋称反转问题上已提出几种机制,但没有一种理论推断是结论性的.在本工作中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80,82Rb核,对组态为πg9/2⊙νg9/2的正宇称晕带和组态为π(p1/2,p3/2,f5/2)⊙νg9/2 的负宇称晕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机制进行了探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计算显示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是原子核随自旋增加形状发生变化的信号,其间原子核从低自旋的长椭球变到高自旋的扁椭球.此外,还确定了此两带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评述近几年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核结构研究中取得的部分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中子晕, 质子晕, 巨晕, 激发态晕等奇特核现象, 超重核结构, 超核结构以及原子核的赝自旋对称性和反核子谱的自旋对称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