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杀鼠剂溴鼠灵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和杀鼠剂溴鼠灵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溴鼠灵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两者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并且伴随着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双倒数及双对数曲线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速率常数Ksv,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并根据相对应的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之间主要为疏水作用力.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溴鼠灵和蛋白质问的结合距离r,确定了溴鼠灵在蛋白质上的结合位置.在20和30℃时r分别为2.84和2.87 nm.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与溴鼠灵作用后BSA分子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初步探讨了二者的结合模式与作用机制:溴鼠灵分子通过静电引力靠近蛋白质的疏水腔,并以疏水作用力与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色氨酸残基微环境极性变化.其结果不但阻止了酪氨酸残基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能量转移,而且使色氨酸残基与溴鼠灵分子间产生非辐射能最转移,从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虎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虎杖苷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292K和311K时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虎杖苷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3.61nm,结合常数(Kb)分别为5.189×105L·mol-1(292K),1.382×105L·mol-1(311K)及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虎杖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欢  杨小玲 《光谱实验室》2012,29(4):2291-2295
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BSA与茜素黄GG的相互作用。在pH=6.26的Tris-HCI缓冲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茜素黄GG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发生猝灭,其猝灭程度与茜素黄GG用量含量成正比。运用摩尔比法、双倒数法计算了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基于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估算了牛血清白蛋白与茜素黄GG之间的结合距离r=3.57nm。同步荧光法研究了茜素黄GG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荧光光谱(FS)和紫外光谱(UV)法研究了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槲皮素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槲皮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2.8×108(26℃)和3.1×108(36℃),结合位点数为1.76±0.0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槲皮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25 nm(26℃)和3.30 nm(36℃),表明槲皮素的部分片段可以插入BSA分子内部.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并由此推断槲皮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 7.4)葛根素(PU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对BSA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其猝灭常数为7.29×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5.04×104L·mol-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葛根素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35 nm;探讨了葛根素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考察了体内某些共存金属离子对葛根素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山萘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三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三种化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运用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山萘酚、槲皮素等三种黄酮化合物能够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各化合物与BSA自发地发生了结合,形成了新的加合物(Adduct)或缀合物(Conjugate).其荧光猝灭过程是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静态猝灭过程,BSA与各化合物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三种黄酮化合物分子中随B环上的羟基数增加,与BSA的结合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荧光法对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姜黄素(Curcu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对BSA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其机理属于静态猝灭过程。T=310K时,其猝灭常数为1.388×1012L.mol-1.s-1,表观结合常数为2.387×104L.mol-1。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姜黄素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4.43nm。探讨了姜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及结合机理,考察了体内某些共存金属离子对姜黄素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 (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水杨酸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猝灭常数Ksv 为 1 0 97× 10 4 (mol·L- 1 ) - 1 ;水杨酸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 7 377× 10 4 ,结合位点数为 1,当水杨酸浓度较低 (摩尔比小于 1∶1)时 ,它与Trp残基或其附近基团结合但并不引起Trp残基微环境的改变 ;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了授体 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尼莫地平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荧光光谱(FS)和紫外光谱(UV)研究了尼莫地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尼莫地平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5.01×104(26℃)和4.46×104(36℃),尼莫地平在BSA上的结合位点数为1.08±0.0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尼莫地平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14 nm(26℃)和3.10 nm(36℃).实验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尼莫地平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马钱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KA=6.3×103,n=0.94(27℃);KA=7.7×103,n=0.97(37℃).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99 nm(27℃)和4.21 nm(37℃).探讨了马钱子碱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够插入BSA内部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马钱子碱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Chloramphenicol (CHL) and quinolone drugs like ofloxacin (OFLX), lomefloxacin (LMX) and ciprofloxacin (CPFX) can all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pH=7.40. This quenching effect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hen CHL and quinolone drugs coexist. Based on this, further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L and quinolone drugs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um a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ugs would increase the binding constant and binding stability of the drug and protein, thus reducing the amount of drugs transported to their targets. Therefore, free drug concentration at targets would decrease, reducing the efficacy of the drugs. It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s antagonistic action between drug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of BSA by the drugs is a static procedure.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is 1 in various system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antagonistic action between drugs, the binding distance r is reduced. Studies utilizing synchronou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antagonistic action between the drugs would affect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making protein molecules extend and hydrophobic decrease. The order of antagonistic action between CHL and quinolone drugs is: CPFX>OFLX>LMX with presence of BSA.  相似文献   

12.
吲哚美辛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生理条件下吲哚美辛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确定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吲哚美辛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求得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依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二者相互结合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探讨了吲哚美辛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牛血清白蛋白与锌试剂作用机理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 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 nm的荧光(即λex=280 nm.λem=345 nm).当BS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曲线Lineweaver-Burk方程获得了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静态猝灭常数,并对猝灭的类型做出了推断.通过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根据F(o)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ZCN)间距离r=5.07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67.证实了该体系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能量转移机制产生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金莲橙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金莲橙G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是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测定了金莲橙G与BSA结合常数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Ross理论,和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金莲橙G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结合力是静电引力。由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推导出能量供体金莲橙G与受体BSA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5.
达旦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实验发现:TY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和Line 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并由此推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TY与BSA相互结合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从而证实了该结合作用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并阐明了其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胡威  高宗华  王雷 《光谱实验室》2013,(6):3082-3085
应用光谱法研究在模拟动物生理条件(pH=7.40的缓冲溶液)下,维生素C(Vitamin c)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维生素C和拉米夫定间相互作用的方法.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BSA与药物反应生成新的产物,以静态猝灭为主要猝灭机理,药物与蛋白结合位点数约为1,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增大了药物与蛋白间的结合常数、稳定性,减少了游离型药物含量,造成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CPFX与BSA在18、28℃两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18℃:5.75×105L.mol-1,28℃:1.54×105L.mol-1)和结合位点数n(18℃:0.99,28℃:0.93)。结果表明:CPFX对BSA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方式为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分析其结合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分析的结果表明CPFX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胆红素BR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胆红素BR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两者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荧光猝灭法得到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Foster非辐射能量传递理论确定了胆红素BR和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距离。此外,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胆红素BR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酸度对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N(pH~7.0),B(pH~9.0)和E(pH 3.5以下)等几种同分异构形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酸度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构以及对不同结构的BSA和氧氟沙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荧光猝灭现象和F rster理论,求出了4个不同pH下两者结合的猝灭常数、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等参数。结果显示,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在pH 4.9时结合常数最大(1.928 1×105L.mol-1),结合距离小(r=2.55 nm),猝灭效应最好(8.63×104L.mol-1);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中,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原因;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对两者的结合没有太大的影响,静电作用不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使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氧氟沙星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生猝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荧光寿命的测定,确定了伊文思蓝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实验测得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SA-EB为1.122×106L·mol-1,结合点数n为0.994;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E为0.276,作用距离r为3.14nm。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