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开发出一种高性能保偏光纤的制造工艺,并制备出包层直径为80μm的细径高性能保偏光纤。试验表明:该光纤具有优良的全温(-50℃~85℃)偏振串音性能,光纤全温串音变化典型值在3.23dB,具有良好抗弯曲性能和良好的端面研磨性。  相似文献   

2.
双偏振结构保偏光纤偏振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永明  廖延彪  陈哲  孟洲  倪明 《光学学报》2001,21(6):41-743
提出了保偏光纤偏振器的一种串联结构,即双偏振结构,报道了研制的结果。并通过对单偏振结构和双偏振结构器件测试结果的比较,得出双偏振结构的保偏光纤偏振器可使器件达到高消光比,并且有稳定的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3.
保偏光纤偏振特性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保偏光纤偏振特性的基本测试原理,给出了高精度检偏系统的光路结构,硬件检测电路和分析软件的结构框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实验表明:光功率测试范围可达0 2nW—2mW,测得2m长保偏光纤最大消光比47 2dB,对于40dB以下的偏振态测量,误差优于±0 1dB。  相似文献   

4.
光纤型偏振器消光比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单模光纤偏振器和保偏光纤偏振器 (包括研磨型保偏光纤偏振器和线圈型保偏光纤偏振器 )消光比的基本测试方法。单模光纤偏振器的基本测试方法有偏振控制器法和旋转波片法 ;研磨型保偏光纤偏振器的基本测试方法有起偏器 45°法和消偏法 ;线圈型保偏光纤偏振器的基本测试方法有偏振控制器法和消偏法。对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光纤光栅偏振模色散的测量及补偿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介绍了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测量,并利用一段偏光纤对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进行补偿,效果良好。在40Gb/s、60km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系统中,加入保偏光纤对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进行补偿前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误码率为10^-10时,系统的功率代价由1.21dB改善为0.46dB。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保偏光纤环和Y波导调制器直接耦合偏振轴测量方法。设计并搭建了偏振轴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将检测光路插入到直接耦合工艺过程中,使空间中平行的Y波导和光纤组件端面同时清晰成像于CCD像面;通过图像处理判断两端面边缘相互平行关系获取两者偏振轴的角度偏差。实验结果表明,搭建的系统用于Y波导和保偏光纤偏振轴对准时,系统实测值与理论值能较好地吻合,且系统测量精度在1°之内,对应于偏振轴角度误差产生的尾纤输出串音优于-35 d B,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保偏光纤陀螺静态参数受光路偏振串扰误差的影响而使陀螺精度受到制约的问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研究了保偏光纤陀螺光路中由于各光学器件不理想和熔接点对轴角度误差等因素引起偏振串扰误差的机制。基于琼斯矩阵和相干矩阵,并引入随温度变化的保偏光纤双折射变量,建立了变温环境下保偏光纤陀螺的光路传输模型,对变温环境下偏振串扰误差对保偏光纤陀螺零漂和随机游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估算。同时开展了变温环境下光纤环偏振串扰对其静态参数影响的相关实验。实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干涉式光纤陀螺光路偏振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  陈淑芬  方伟 《光学技术》2005,31(2):187-189
首次采用琼斯矩阵建立了消偏型干涉式光纤陀螺完整光路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路偏振特性的理论分析,讨论了各器件的性能对陀螺偏振噪声的影响,分析了光纤消偏器的消偏作用。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消偏型干涉式光纤陀螺的最大偏振误差表达式。在不同精度级别的消偏型光纤陀螺中,计算出了光纤消偏器应该达到的精度要求,为今后减小零漂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准确度熊猫保偏光纤自动定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偏光纤偏振轴的检测和对准是保偏光纤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基于端面成像的偏振轴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以熊猫型保偏光纤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曲面拟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和椭圆拟合算法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法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利用检测结果的正态分布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的偏振轴定轴方法.搭建了保偏光纤自动定轴系统并进行实验,准确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平均可以减小45%的偏差,而拟合椭圆相较拟合圆平均可以减小15%的偏差;精确性验证实验表明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检测结果的离散程度;定轴实验的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的偏振轴定轴方法可以达到优于0.1°的定轴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在熔融拉锥法制备保偏光纤耦合器工艺基础上,对小尺寸、高温度稳定性保偏光纤耦合器的研制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小火焰设计有效缩短了耦合器的封装尺寸,保偏光纤耦合器几何尺寸达到Φ3 mm×30 mm.通过不同封装工艺的实验,实现了具有高温度稳定特性的保偏光纤耦合器,器件在全温变化范围(-40℃~60℃)内分光比变化量小于2%,串音变化量小于3 dB.  相似文献   

11.
保偏光纤精确定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现有的保偏光纤方位角定位方法,在实用性较强的POL法基础上,提出了POLM方法.用熊猫光纤实测表明它可提高定位精度到1°以内,并显著增强测量稳定性与调整容差,从而显示出极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保偏光纤在线定轴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甄宗民  杨远洪 《光子学报》2004,33(9):1060-1063
研究了熊猫型保偏光纤在带涂覆层时的POL(polarization observation by lens-effect-tracing method)特性,说明用于去涂覆裸光纤的POL定轴技术同样适用于带涂覆情况,而且可达到相同的定轴精度.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实验系统对熊猫型保偏光纤的在线定轴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曲线拟合和相关技术大大减小了各种定轴误差.在此系统上已可达到优于2°的定轴精度.  相似文献   

13.
偏振复用系统中解复用端的偏振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局部粒子群算法来实现偏振复用系统中的偏振控制。在偏振复用系统的接收端,该算法通过对偏振控制器相位延迟的调整,实现调整接收端光信号的偏振态,从而恢复因光纤链路的不完美性而造成改变的偏振态,达到降低误码率的目的。该方法无需目标函数,具有高可导性,从而避免了局部收敛和所附加的复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PSO算法的偏振控制器能够将任意输入的偏振态转换为目标线偏振态,误差控制在0.5%以内。  相似文献   

14.
采用波长1064 nm,功率为1 W的种子激光实现了两路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采用了两只保偏光纤准直器接收两路光干涉信号,与利用透镜直接把干涉信号会聚在探测器上相比,这种耦合方式得到的光干涉信号的条纹对比度更高。对相位噪声以及相位噪声的带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位噪声由电信号串扰以及环境扰动产生。通过人为拨动光纤来增加相位噪声带宽,当相位噪声带宽增加时,相位控制精度下降。提出了提高相位控制精度的方法,实验获得了桶中功率为21.3%、斯特列尔比为79%、相位控制精度为0.008的相干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偏分复用系统信道串扰的理论模型及消除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偏分复用(PDM)系统中信道串扰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消除该串扰的方案,即用解复用端一路光信号的射频(RF)功率作为反馈信号以监测光信号在链路中偏振态的变化和在接收端的串扰情况,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作为逻辑控制单元的算法,控制偏振控制器以消除信道间的串扰。数值仿真了RF功率与信道串扰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在2×50Gb/s偏分复用-差分正交移相键控(PDM-DQPSK)传输系统平台上仿真验证了消除串扰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大幅降低系统误码率,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光纤几何路径引起的圆双折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劬  叶军 《光学学报》1990,10(5):76-480
本文对单模光纤中线偏振面的旋转与光纤几何路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光纤入射端和出射端不平行的情况下的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的单偏振单模(SPSM)微结构聚合物光纤(MPOF)。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相结合分析了这种光纤的偏振特性和约束损耗。通过优化光纤结构参数,发现在0.51 μm~0.62 μ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由于基模两个正交偏振模的截止波长不同,这种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只能传输基模中的一个偏振模,从而实现单偏振单模运转。该11圈圆空气孔六角排列光纤结构的传导偏振模在0.57 μm波长处约束损耗仅为1.13 dB/m,这种低损耗的单偏振单模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可有效消除传统保偏光纤固有的偏振串扰和偏振模色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