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贡地区恐龙化石埋藏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用X荧光衍射研究自贡恐龙骨骼化石及围岩元素组成,XRD结合红外光谱仪分析确定化石的矿物组成,化石切片和显微观察了解骨骼内部构造和填充物质。恐龙骨骼化石及围岩中的含钙量均较高(5%),但化石含钙量达到30%以上;化石中的含硅量较低(0.24%—1.45%),围岩中的含硅量较高(14%);化石中的含磷量为围岩的46倍以上。化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氟磷灰石,其次是碳酸钙;围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实验结果可为恐龙化石的鉴别及保护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定恐龙化石的显微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利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原子光谱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 ,对云南武定的恐龙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发现 ,恐龙化石表面和截面的拉曼光谱 ,均为典型的方解石 (CaCO3 )晶体的拉曼谱 ,并未发现有其他成分的拉曼谱。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 ,恐龙化石中的主要元素有Ca(>10 % ) ,其次是Si(5 0 % )和P(4 0 % ) ,还有Fe(1 0 % )等 ,但未发现铱、钍等稀有元素。由恐龙化石截面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图像可以知道 ,恐龙化石表面层的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晶体 ;内部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 (CaCO3 )晶体 ,此外还有纤维状一水二氧化硅 (分子式SiO2 ·nH2 O ,属非晶态 )等成分。激光拉曼光谱能快速无损地准确检测出恐龙化石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 (CaCO3 ) ,拉曼光谱对恐龙化石的分析结果与原子光谱、偏光显微镜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显微拉曼光谱对恐龙化石内部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云南省三个不同时期的恐龙化石内部成分进行了研究。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三个不同时期恐龙化石内部的主要成分是CaCO3晶体,在早、中侏罗纪化石内部发现有SiO2晶体,而晚侏罗纪化石内部则没有。它表明晚侏罗纪化石的硅化环境条件与早、中侏罗纪化石的硅化环境条件相差较大。实验所获资料可为恐龙化石源地及年代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楚雄盆地恐龙化石和围岩的XRF全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XRF),对楚雄盆地不同地区的恐龙化石和围岩的元素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恐龙化石中的主元素含量的排序均是Ca、C、Si,而围岩中则均为Si、C、Ca;在恐龙化石中有元素F和As,在围岩中不含F和As;在化石和围岩中Pb元素的含量均较低。其次,通过对禄丰恐龙山的两组化石和围岩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推知恐龙山所处地层可能发生过断裂和错位的地壳变动。实验还发现,武定、牟定和元谋的化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元素砷(As)含量略高,钡(Ba)的含量高异常和锌(Zn)含量低异常,有可能是导致这三个地方恐龙动物群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O433.4 2005020906 禄丰老长菁恐龙化石的XRD和RS分析=Analysis of di- nosaur fossils and fossil formed from Laochangqing Valley Lufeag County by XRD and RS[刊,中]/杨群(云南省楚雄 师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云南,楚雄(675000)),王怡林… //光电子·激光.-2004,15(11).-1365-1368 运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显微喇曼光谱(RS)和 光学偏光显微镜等检测方法,研究分析了云南省禄丰县老 长箐地区的5个早、中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样品。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开平碉楼灰雕和壁画黄色颜料碎片的原材料组成,通过分析发现:灰雕的主要成分是稻草杆(作为骨架材料),石灰(CaCO3),沙(石英SiO2)以及黄色颜料类胡萝卜素.壁画黄色颜料碎片的成分则是针铁矿(α-FeOOH)和CaSO4.这也说明开平碉楼在选材上,即使是在同一栋楼内,相同颜色的颜料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王怡林  杨群 《光散射学报》2007,19(2):128-133
应用波长为785nm的激光拉曼光对来自武定九厂地区的两个不同部位的恐龙化石样品研究测试,首次在1000 cm-1~1800 cm-1波数段得到碳氢物质的拉曼峰图谱。在该波数范围内,颈椎化石和尾椎化石都有强、弱两类特征峰。它们的强特征峰与源地关系不大,即同一地区的化石特征峰并不很相似。弱拉曼峰与围岩的拉曼峰相似。恐龙化石的强拉曼峰来源于生物遗体分解剩下的碳氢类物质成分,弱拉曼峰源于石化过程中外部填充物质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方法(SXRF)检测了二件不同地区的脊椎头恐龙化石,在每件化石截面上的二个不同区域分别获取了8种元素的分布图及其荧光光谱。在两件样品靠外层的骨密质部位,发现有较密集的稀土元素Y(钇)。在姜驿恐龙化石中Y的富集,来自于化石的成岩过程,在元素分布图中与稀土元素Y共生的含Ca化合物是氟磷酸钙。武定田心恐龙脊椎头化石中,在稀土元素钇的富集的区域,其它元素包括Ca的含量均特别少。此种稀土元素的富集可能是由于化石中含有分解不完全的有机物的吸附所致。在姜驿恐龙脊椎头化石中,微量元素Mn、Fe和Al属于共生矿物;As、Sr、Y元素集中分布在化石的外边缘处,也是三者共生。在田心恐龙脊椎头化石中,微量元素Mn、Fe和Al属于共生矿物,Sr、Y元素共生,Cu元素的分布相对集中。研究表明,恐龙化石中矿物的元素含量及其分布与骨骼所属的部位无关,只与源地有关。恐龙化石中稀土钇富集的地方,呈现白色。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探测法,能原位、快速、无损地检测出化石样品各种元素的荧光光谱,给出恐龙化石元素分布的二维信息,对于分析恐龙化石所蕴含的侏罗纪时期的古地质特征和古生物信息,给出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珊瑚化石的红外光谱及XR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不同颜色及质地且表面具放射状纹理的珊瑚化石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珊瑚化石主要由SiO2组成,内部仍保留了钙质型珊瑚横断面所特有的放射状显微结构,成因属SiO2交代作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珊瑚化石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均显示典型的石英质玉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XRD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珊瑚化石主要组成物相一致,为SiO2,其他矿物极微量,且不含CaCO3。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荧光(XRF)、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不同来源藏药矾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组成进行分析。XRF和ICP-OES分析表明,藏药矾石主要元素为Ca,O和C,还含有少量Mg,Al,Na,Si,K,Ag,Ba,Fe,Mn,S,Sr,Zn等元素。XRD结构分析表明,其体系中主要存在三方晶系(MgxCa1-x)CO3(空间群为R-3c)或三方晶系CaCO3(空间群为R-3c),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斜方晶系CaCO3(空间群为Pmcn)和六方晶系SiO2(空间群为P3221)等物相。通过X射线荧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获得了藏药矾石元素成分和结构组成数据,为其物质基础的揭示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ICP-AES法测定了洗牙粉中8种元素,由元素的相对含量推测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组成。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主要含CaCO3和少量的CaMg(CO3)2、CaZn(CO3)2及SiO2。  相似文献   

12.
首次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法(SXRF)测试了双柏县安龙堡的恐龙化石,在其截面上原位获得了Ca,Fe,Mn,Cu,Zn,As,Y和Sr等八种元素的分布图。测试结果表明,各种元素在化石中的分布是非均匀的,与一般的矿物岩石元素的分布不同。元素分布图表明,在双柏恐龙化石中未检测到As元素,与四川自贡恐龙由于As元素高的非正常死亡相比,双柏恐龙属正常死亡情形。在分布图中容易看出,化石中的Fe和Mn元素是共生的;Sr和Y两种元素也是共生的,显示化石在成岩过程中,所含Fe,Mn,Sr,Y的化合物胶体均为带异种电荷的颗粒,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些元素所属化合物的可能形式。同步X射线荧光显微探测法研究恐龙化石元素分布具有原位、快速、准确、直观等优势,它可以将共生元素分离开来,这是XRD和等离子光谱等测试手段不能实现的。恐龙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揭示了化石微区矿物结构的相关信息,这对于挖掘化石蕴涵的古地质特征,恢复古地理、古地质研究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制备PMMA/SiO2杂化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PMMA/SiO2杂化材料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相分离问题,采用原位聚合和同步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聚合物链段与无机组分间有化学键作用的PMMA/SiO2杂化材料,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等对不同SiO2含量的PMMA/SiO2杂化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在20%~60%间的PMMA/SiO2杂化体系没有明显的相分离现象,SiO2含量在20%~40%间的杂化体系的透光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IBC) solar cells can achieve a very high efficiency due to its less optical losses. But IBC solar cells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passivation of the front surface. In this paper, a polycrystalline silicon/SiO_2 stack structure as front surface field to passivate the front surface of IBC solar cells is proposed. The passivation quality of this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by two dimensional simulations.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layer and SiO_2 layer are optimized to get the best passivation quality of the IBC solar cel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ping level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hould be high enough to allow a very thi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layer to ensure an effective passivation and small optical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ckness of SiO_2 should be neither too thin nor too thick, and the optimal thickness is 1.2 nm.Furthermore, the later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electron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high doping level and conductivity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can improve the lateral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ons and then the cel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用射频溅射(RF Sputtering)法制成了SiO_2和SiO_2/Al/SiO_2薄膜。应用喇曼光谱研究了薄膜结构。结果表明:RF溅射制成的SiO_2薄膜是含有大量环结构缺陷的玻璃态;SiO_2/Al/SiO_2层状薄膜的喇曼光谱中观察到Al_2O_3的特征峰,证实了Al/SiO_2薄膜界面确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从喇曼光谱中Al_2O_3的特性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可推断出,SiO_2/Al/SiO_2薄膜界面处的Al_2O_3是非晶γ-Al_2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