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图象研究物理规律,具有形象直观,物理动态过程清晰等优点.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唐世钧 《工科物理》1998,8(4):36-37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少学时物理课程的特点,认为应在物理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介绍新知识,要强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要重视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习情境的创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物理教师受“题海战术”的影响,教学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出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后的习题讲解分析上,而对它们得出的过程关注不够,无法深切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感悟不到物理的真谛.学生由于满脑子的小球、斜面、木块、子弹、轻杆等抽象的模型,一旦碰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对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社会的联系没有真切的感受,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物理知识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学习情境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些物理学习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思路,期望对物理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习的内容不包括能力,但培养能力却是物理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能力发展的主渠道是物理知识向能力转化.本文先简述物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然后提出由物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途径,分析其理论根据及内涵,为培养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研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不论是物理实验的测量和计算,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还是习题求解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但是,数学只是工具.作为工具用的数学必须与物理现象的内容统一,而且还受到具体的物理条件的制约,所以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Internet中的物理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Internet中的物理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有:综合物理网站、物理期刊网站和物理教学网站,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物理网站和物理期刊网站,利用这些物理站点,可以方便的进行文献检索、物理会议查询,物理教学相关资料的查询和世界各大学物理系的查询;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物理教学学科研的最新进展,文中对各个物理站点的使用方法都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方便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启迪学生思维,将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简单、直观的思维过程,加深对相关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理解,以不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需要不断改革,教学需要不断改革,课程需要现代化.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通过现代化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已成共识.当前,基础物理课程的现代化成为高等学校大学物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普通物理实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课程现代化的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谈一些初步的想法.普通物理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较,其特点表现在:在实验课中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的媒介除了教材以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作业完成方式是写实验报告;教学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见,…  相似文献   

9.
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内也有不少文献对此进行了介绍.概念图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概念图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影响,概念图教学优于传统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在多次全国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笔者都曾指出,我国理科物理教育水平在国际上不低,但理论化、数学化倾向严重,培养出的学生多数实际工作能力不强.1985年南京物理教学讨论会上,对于我国普物教育中几乎全砍去了物性教育的偏向,更尖刻批评为“有理无物”,并明确提出:对物理系绝大多数学生,应将四大力学合并为“理论物理概论”,增设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应用型选修课和计算机课程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990年国家教委在兰州召开了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座谈会,确定了“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各层次院校的物理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