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oriolis流量计在油水两相流中的误差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油水两相流实验回路上,用Coriolis质量流量计对油水两相流中的流量和含水率的误差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测了含水率的相对误差随含水率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也证明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相对误差在含水率0-100%范围内都较小,且在同一含水率下,流量越大,精度越高。实验所用的Coriolis质量流量计通径为25 mm,实验范围为:体积流量1.2 m3/h~2.4 m3/h,含水率0-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有别于常规观察法和压降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环电导探针技术,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电学特性来实验测定和判断油水两相流动中相反转的发生,实验中还同时测量了油水两相流的流动压降以及实验段内的平均截面含水率,以验证电导探针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油水两相流相反转发生在水相表观速度较低而油相表观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双环探针的信号较精确地确定反相点发生的范围,该范围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动佐证了压降陡增为相反转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过程中,油水两相流的测量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油水质量流量的软测量方法.此方法采用V型内锥测量油水两相流差压信号,构建了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自适应小波网络用于逼近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模型,实现总质量流量的软测量.研究重点是均相的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的质量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结合V型内锥差压测量和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均相的油水两相流的总质量流量测量,测量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相流量计测量油水两相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单相流量计用于液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文丘里管、涡轮流量计和椭圆齿轮流量计用于油水两相流测量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丘里管和涡轮流量计的实验管径为15 mm,25 mm,40 mm,椭圆齿轮流量计的实验管径为25 mm和40 mm.油水两相流总体积流量范围为1~5 m3/h,油含率范围为15%~85%.实验结果表明,文丘里管在高油含率时测得的油水两相流流量比实际流量偏大4%~5%.涡轮流量计的测量误差随油含率升高呈现增大的趋势,最大测量洪差小于5%.椭圆齿轮流量计用于油水两相流测量时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0%且基本不受油含率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运用单相流量计组合进行液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静态混合器将液液两相流混合成为均相流,然后利用文丘里管获得两相流差压,利用涡轮流量计获得两相流总体积流量,最后通过液液两相流测量模型获得液液两相流总体积流量、总质量流量、混合密度以及分相流量.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在总体积流量1~6 m3/h,油含率15%~85%的范围内,可有效地测量液液两相流的总体积流量、总质量流量和两相流混合密度,测量相对误差在5%以内,但液液两相流分相流量测量相对误差较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水平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根据油水两相流流型的不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或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揭示了摩擦阻力压降随混合物速度和体积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V型内锥流量计测量气/水两相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  董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Z1):205-208
V型内锥流量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差压式流量测量装置,开展V型内锥流量计在两相流测量中应用的研究,可以拓展其适用范围,为解决两相流测量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本文针对水平管道(50 mm口径)中的气/水两相流,应用等效直径比β=0.65的V型内锥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流出系数的标定方法,及分相模型下V型内锥修正系数θ的确定步骤,并应用基于流型修正的林宗虎关系式实现了气/水两相流测量,验证了采用V型内锥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认识特稠油-水两相流动,采用显微摄像技术、等动量取样法与压降梯度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特稠油-水两相流流型及特征。研究发现,特稠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与常规油水两相流存在区别,该流型可分为Ew/o分散流、Ew/ow间歇流、Ew/ow分层流、Ew/ow不完全环状流、Ew/ow环状流、Ew/ow环散流等6种流型,未发现Eo/w分散流。特稠油水两相流的压降梯度与流型以及油水分散状况密切相关,反相点为含水率0.60,适于在反相后输送,且反相后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对压降影响较小,为特稠油以水为连续相的输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取样管型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用取样管来组成一种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通过取样管从被测两相流中成比例地分流出一部分气液混合物,然后应用-小型分离器将其分离成单相气体和液体,并用单相流量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流量,最后根据测量值计算被测两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文中给出了这种两相流体流量计的组成原理,分流系数特性及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取样管的端口形状对分流系数的特性影响较大,其中S型端口的效果较理想,能够在较宽的测量范围内保持分流系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调式J-T制冷器的流量测量,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气体流量计,结合制冷器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从进气端测量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较为合适,而在排气端测量选用湿式气体流量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压气机进气通道喷水冷却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在压气机进气通道喷入适量的水,利用水的汽化吸收空气显热,既可以降低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又可以增加系统工质流量,从而增加效率和输出,是改善燃气轮机循环性能的有效途径。美国佛罗伦萨州的Atlas联合循环电厂是提供峰值动力的电厂,1989年,该电厂利用压气机进气通道喷水的方法来补偿夏季由于高温而造成的动力不足,收到明显效益:7-9月份功率输出平均增大9.6%,一年即可收回设备投资[1]。目前我国哈尔滨703研究所正对此进行试验研究,并将用于实际发电系统。在压气机通道喷水过程中,喷水量的多少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喷…  相似文献   

12.
The isotopic analysis of oxygen (range of concentration: 1 to 31 at. %O18) by emission spectroscopy (O 1 8446 Å line) by using a Fabry-Pérpt spectrometer with photoelectric recording of the spectral lines is described. The measuring error is within ± 8% (for 1 at. %O18).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13.
水分布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式冷凝器具有节水、节能、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在工业制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基础上,测试了水流参数如喷淋密度和水温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最小喷淋密度后,喷淋密度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影响很小;在稳定的操作条件下,蒸发式冷凝器水盘中的水温可以保持恒定;循环冷却水水温降低1.1~2.0℃,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系数可以分别提高7.2%~16.9%和34.5%~63.4%.  相似文献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流道淹没与传质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面常重力环境下,采用透明电池可视化方法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的流道淹没现象。分别研究了阳极和阴极反应物流量对电池内部传质和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阴极的淹没区域比阳极大,由电极淹没引起的气体传质受限和电化学反应受限主要发生在阴极。提高反应物流量能够强化气体传质并提高电池性能,并且提高电池阴极侧反应物流量比提高阳极侧反应物流量对提高电池性能更有效。本文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微重力环境中的燃料电池实验提供了比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喷雾强化方式制备气体水合物的初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静止水滴形成气体水合物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建立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气相与水合物颗粒之间的接触传热对提高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风速下静止水面的蒸发过程,考虑水面与气流的对流传热传质、水体对太阳能辐射的容积内光谱吸收及内部传热,建立分析太阳辐照作用的水面稳态蒸发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结合蒙特卡洛法和谱带模型数值求解水体内部、表面、气流之间的能量传递与质交换.分析空气湿度、温度、流速及正逆温差下,太阳辐照强度对于水面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强度对低风速下静止水面蒸发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冰与温水质量比对冰的熔解热实验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对冰水质量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了冰的熔解热实验中最适合的冰水质量比的范围约为1/12-1/5。  相似文献   

18.
微牛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污垢的形成,本文综合考虑微生物的传质和吸附过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关系,并考虑了微生物比生长速率、致垢物质的沉积与脱除速率。通过微生物污垢动态模拟实验,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测量,以验证该传热传质模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计算的污垢热阻预测值能够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综合预测误差为5.8%。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