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弦线与音叉垂直情况下弦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图1所示,当音叉的位置由图la变为图fo时,则弦线驻波的波腹数减少为原来(偶数)的一半,此现象有的称为二分频现象.对此现象现已有文章‘’‘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解数理方程的方法得出某些具体结果,但在教学中更希望能从基本物理规律出发对此现象做出解释.本文就此试研究如下.一、基本分析由振动和波动理论可知,要使图1装置形成稳定的驻波须有两个条件,一为弦线长度为半波长的整数倍,一为音叉给予弦线一合拍作用力对弦线总是做正功.设弦线上激发某一频率的驻波,若无能量损耗,则不需外力作用,弦线的运动状态就会一直维持下去.此… 相似文献
4.
5.
在大学物理教材中[1][2][3]常用音叉弦振动来描述驻波现象,并都认为驻波的形成原因是入射波(由音叉带动弦振动所引起的波)与反射波的干涉结果。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欠妥当的。本文详细讨论了音叉弦振动形成驻波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对高脚玻璃酒杯杯沿受力F激励后杯壁发生振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利用DIS声传感数字化信息系统采集振动频率,研究频率与振动有效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振动理论研究其杯壁的受迫振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共振音叉达到较好的效果,自制了一对共振音叉的悬挂装置及其附件,用该装置可以将2个共振音叉悬挂起来,其演示效果较好.同时,本文探讨了共振音叉不同的悬挂方式,并介绍了如何演示共鸣实验和利用该装置演示声波的干涉实验. 相似文献
10.
11.
Shinya Ohkubo Shohei Yamazaki Atsuo Takayanagi Yukitoshi Otani Norihiro Umeda 《Optical Review》2003,10(2):128-130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the use of quartz tuning forks (a type of crystal oscillator used in wristwatches) in the detection of shear force,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be and the sample in a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 newly-devised shear force detection method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non-external oscillation and detection, which also allows for subsequent reuse of a tuning fork. The optimum configuration and tip length for inserting a probe into the slit of a tuning fork have been elucidated. The shear force was detectable in about 5 nm decay length using such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将科研研究内容与大学物理学专业中实践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设计研究,为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一种新的研究途径。集学、机械和电子学及软件算法一体化,内容难度适中,知识面广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音叉的共振频率与双臂质量的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音叉振动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受迫振动系统振动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及音叉共振频率与双臂质量的关系,并用共振原理设计了振动式液体密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对音叉作受迫振动的规律及音叉振动周期与双臂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自制了新型的音叉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仪,该仪器不仅可以手工调节做实验,而且可以实现计算机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