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TP73 2005021580 航天光学遥感器像移速度矢计算数学模型=Space optical remote sensor image motion velocity vector computational modelin[刊,中]/王家骐(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吉林,长春 (130033)),于平…//光学学报.-2004,24(12).-1585- 1589 论述了航天光学遥感器在对星下点摄影时,通过建立 从地面景物到像面的7个坐标系,进行14次线性变换,获 得了具有15个参量的像面位置方程、像面速度方程,推导 出像面上像移速度矢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像穆速度矢的11  相似文献   

2.
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调制传递函数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和遥感图像的分析,找出遥感图像中与调制传递函数有关的特征信息,采用神经网络为工具,完成利用遥感器传输下来的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进行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首先模拟出包含不同调制传递函数等级的遥感图像,组成训练样本集,再从图像中分别提取出直接与调制传递函数有关的特征参量和与景物结构有关的特征参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网络通过对训练样本集中模拟出的大量调制传递函数已知的遥感图像训练后,当再次输入一幅调制传递函数未知的遥感图像时,便能够正确估计出其调制传递函数值。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地面铺设靶标或预先获得调制传递函数已知的同一地面景物的航空图像作为参考,只需获得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即可完成对遥感器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噪声对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时,对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误差约为6%,而在考虑噪声时,评价误差约为9%。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阵列点源的光学遥感卫星像质评价方法,以轻小型、自动化的反射点源阵列作为检测参照目标,最小二乘法二维高斯模型拟合阵列点源影像获得像点坐标,结合地面点源位置测量获得遥感器地面像元分辨率;以点源影像像点坐标为基准,对阵列点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位置配准与高斯模型拟合获得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与调制传递函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像点坐标的共线误差小于0.002像素,地面像元分辨率的相对偏差优于6.5‰,阵列点源可以综合实现光学遥感卫星的像质评价与辐射定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君  王栋  孙天宇 《中国光学》2010,3(6):519-533
概述了当前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在对地、对天观测的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给出了国外著名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的性能指标,归纳了在轨和即将发射的太空望远镜的工作参数,展望了以更高的地面分辨率、更宽的地面覆盖和更高成像质量为目标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器的发展方向。依托大型光学成像平台的模块化技术和天地一体化设计为代表的综合性光学遥感器,阐述了实现自动识别和在轨参数自动调整的智能型光学成像遥感器的可行性、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总结了目前在航天光学成像遥感器设计中大口径、主动光学波前探测和在轨智能处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实现难题,提出了可实现的研究思路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稳像理论的空间光学遥感像移补偿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动态光学是研究光学系统及元件动态成像特性的一门学科。稳像系统是动态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像系统是为了维持图像的稳定、清晰,要求光学组元件按规定的要求做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图像的最终稳定、清晰。空间遥感成像的分析对于遥感器的运用至关重要。基于稳像理论——动态光学理论,进行了空间遥感器的成像面像移分析,分析结果与采用齐次坐标变换方法所得结论一致,不但证明通过齐次坐标变换方法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而且说明采用动态光学的稳像理论解决以上问题物理概念更清楚,计算简便。同时对于类似的运动光学系统,稳像理论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器遮光镜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结构材料,它的优异性能提高了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结构效率及尺寸稳定性。介绍了某航天光学遥感器遮光镜筒的设计,探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器遮光镜筒需考虑的一些问题,如线膨胀系数、连接接口以及预埋技术等,最后给出了遮光镜筒进行环境模拟试验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光学遥感器是完全可行的,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光学遥感器的总体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遥感图像的质量还比较低,大大制约了卫星遥感图像的应用发展。介绍了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组件(MCM),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先进混合集成电路技术,是实现电子装备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度高可靠低成本电路集成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此项技术在航天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必将使中国的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使我国的航天遥感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和在轨运行时的热环境,影响航天光学遥感器的尺寸稳定性,进而影响成像质量。用光学元件相对各自理想位置的变化、光学元件方程参数的变化和光学元件面形质量的变化表示遥感器光机结构尺寸稳定性的变化。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利用Zemax软件,分析主、次镜离焦、离轴、倾斜以及非球面方程参数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焦和非球面方程参数变化对成像质量影响较离轴和倾斜敏感。  相似文献   

9.
阎吉祥  俞信 《光学技术》2004,30(1):68-69
以平面波为例,分别针对较弱和较强的湍流模型,通过计算到达角起伏讨论了高空光学遥感系统由大气湍流引起的地面图像分辨力问题。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遥感系统口径和高度,较强湍流引起的图像分辨力的1cm左右;而较强湍流引起的图像分辨力则可达10cm量级。对于自身的地面分辨力具有m的量级的传统光学遥感系统,上述影响并不明显。对于现代高辨力光学遥感系统,这种影响便不容忽略,特别是对较强的湍流,往往需要用自适应光学等方法加以补偿。  相似文献   

10.
提出采用基于变形镜(DM)本征模式的自适应光学波前误差校正方法校正高分辨率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在轨波前误差。该方法利用变形镜各致动器的影响函数得到一组符合导数正交关系的变形镜本征模式,以图像功率谱密度在低频区域的积分和为评价函数,根据本征模式系数与评价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求解出各阶模式所需的校正量。利用实测的37单元变形镜的影响函数得到变形镜本征模式,基于该模式对泽尼克像差进行了开环和闭环仿真校正,定量分析了相位偏置和图像频率范围对算法精度的影响。针对遥感器主镜镜面热变形误差给出了仿真校正结果,分析了图像噪声和不同遥感图像对算法校正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变形镜本征模式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方法可以有效校正波前误差,算法收敛速度快,对图像噪声和内容不敏感,适合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的波前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信噪比的的测试方法。通过模拟得到了大量的包含有不同信噪比等级的遥感图像,并将其作为网络训练和测试的样本。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找到了分别与景物结构和噪声有关的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在对大量样本图片进行训练后,可完成对由遥感器传输下来的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进行信噪比的测试,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对特定地面景物目标在成像测量中的诸多弊端,平均测量误差约为10%。  相似文献   

12.
当合成孔径声呐测绘带较大时,运动误差的空变效应严重,经典的相位中心重叠算法难以适用。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测绘带合成孔径声呐的运动补偿方法。首先使用混合调制的拉格朗日时延估计算法对前后两帧回波的时延进行估计,之后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运动误差,最后利用运动误差的估计值对回波进行逐点精确补偿。仿真数据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比相位中心重叠算法更好的运动估计结果,运动补偿后成像分辨率接近理论分辨率。使用该算法分别对高、低频合成孔径声呐的湖试数据进行了处理,水下地貌和小目标的成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航空遥感器的地面分辨率,改善图像清晰度,本文分析了遥感器离焦原因,根据推扫式航空遥感器光学系统的特点和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使用凸轮和直线导轨的调焦机构来补偿CCD感光面的离焦量。设计中采用偏心的内、外曲线凸轮,以保证CCD探测器的位置稳定性。对机构的误差分析和精度实验表明:该调焦机构的误差不大于遥感器的半焦深0.04 mm,满足使用要求。提出的像面调焦方法适用于装机空间小,焦距较短的遥感器。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特征块匹配的电子稳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磊  苏秀琴  向静波 《光子学报》2008,37(1):202-205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模块匹配的图像稳定的算法.该算法自适应地搜索图像特征模块进行后续稳像操作.在稳像过程中,提出一种图像特征匹配的快速算法,匹配得到局部运动矢量,然后对匹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采用可变窗口宽度的均值滤波法对图像序列运动轨迹滤波.试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稳定了图像序列,并且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航天光学遥感器MTF模型和遥感图片的分析,从图像中提取出与MTF有关的特征信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工具,将这些特征信息作为ANN的输入向量。在对大量MTF已知的遥感图片进行训练后,ANN可以对未知的遥感图片进行MTF测试。这种方法被称为MTF的一元评价方法,即通过对遥感器传输下来的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进行MTF的在轨评价,无需在地面铺设特定形状靶标或已知的参考图片。实验结果表明,平均评价误差约为5%,具有很强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相组重建的航空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林阳  刘晶红  李刚 《物理学报》2015,64(11):114208-114208
为提高航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提出一种基于多相组重建的超分辨率算法. 融合图像间的互补信息, 将多帧低分辨率图像作为图像基, 参考帧分解为多相组, 利用差异采样特性构建图像基与参考帧之间的的多相组线性关系重建得到高分辨率图像的多项组, 经图像多相分解逆变换获得融合的高分辨率图像. 根据该融合图像的局部内容和结构信息自适应调整控制核核函数, 应用改进的控制核回归算法去除图像模糊和噪声得到清晰的超分辨率图像. 与传统算法相比, 该算法无需图像配准和迭代过程, 计算效率极大地提高.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在定量评价指标和主观视觉效果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Kidney function can be accessed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measurements which yield spatially resolved maps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like perfusion or filtration. The motion of the kidneys during the scan is a dominant limit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quality, and image registration is necessary for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W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an algorithm,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multimodal registration, to kidney perfusion time series. The algorithm uses a variational calculation scheme to align the images. In four out of five data sets, kidney motion could be reduced to below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images of 1.6 mm while preserving the enhancement pattern of kidney perfusion. Fitting a pharmacokinetic model to the data showed an average reduction of the Akaike fit error of 10% for the registered data, suggesting more stable parameters. We conclude that this imag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is feasible for correcting kidney motion in renal DCE-MRI.  相似文献   

18.
The decomposition of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a for complex multilayer systems, such as biological tissues, requires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ten, in such situations, the decomposition methods can reach their limits of accuracy well before the limits imposed by signal‐to‐noise ratios. Consequently, more effec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could yield more accurate results with the same data set. In this study we process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SORS) data with three different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band‐target entropy minimization (BTEM),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 and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and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 when analysing a spectrally challenging plastic model system and an even more challenging problem, the analysis of human bone transcutaneously in vivo. For the in vivo measurements, PARAFAC's require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orthogonal data is addressed by recording SORS spectra both at different spatial offsets and at different anatomical points, the latter providing added dimensionality 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skin/soft tissue thickness. The BTEM and PARAFAC methods performed the best on the plastic system with the BTEM more faithfully reconstructing the major Raman bands and PARAFAC the smaller more heavily overlapped features. All three methods succeeded in reconstructing the bone spectrum from the transcutaneous data and gave good figures for the phosphate‐to‐carbonate ratio (within 2% of excised human tibia bone); the PARAFAC gave the most accurate figure for the mineral‐to‐collagen ratio (20% less than excised human tibia bone). Previous studies of excised bones have shown that certain bone diseases (such as osteoarthritis, osteoporosis and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are accompanied by compositional abnormalities that can be detected with Raman spectroscopy, the utility of a technique which could reconstruct bone spectra accurately is manifest. The results have relevance on the use of SORS in general. © 2014 Crown copyright.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加权和法,将ICF物理实验对靶点的定位需求分配到各个组件对靶点的需求。运用等概率和不等概率方法,将组件对靶点的需求分配到各元件对靶点的需求。通过光学元件运动量与靶点光束定位之间的关系,确定各个元件定位误差估计值,并将其值作为光学元件定位误差变化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上千条光线追迹法,根据正态分布区间估计法进行检验与修正,最后给出一组具有可行性的光学元件定位误差估计参考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