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贤景春 《光谱实验室》2010,27(2):620-623
5-硝基水杨醛与盐酸氨基脲缩合成席夫碱配体,与钴(Ⅱ)、镍(Ⅱ)醋酸盐作用合成新的钴(Ⅱ)、镍(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邻菲罗琳(phen)和丙烯酸(AA)为配体,制备了铕的配合物Eu(Ⅲ)(DBM)2-(phen)(AA).利用St(o)ber法合成了SiO2纳米粒.通过超声辅助,将脂溶性的强荧光铕配合物吸附到SiO2纳米粒上,再包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和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酸(P...  相似文献   

3.
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p-NBFA).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Eu(Ⅲ),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p-NBFA)3phen和Tb(p-NBFA)3phen.红外光谱的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氨基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p-NBFA)。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Eu(Ⅲ),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p-NBFA)3phen和Tb(p-NBFA)3phen。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p-NBFA中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第一配体p-NBFA为能量传递的主体,第二配体phen起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在Tb(p-NBFA)3phen中,除Tb3+的特征发射外,还可以观察到470nm的发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处发射为配体p-NBFA的发射,这是由于配体的能级与Tb3+的发射能级较近,产生了逆传能过程。而在Eu(p-NBFA)3phen的发射谱中,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发光强度较大,说明配体的能级与Eu3+的发射能级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5.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Eu(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L含有β-二酮结构,且烯醇式含量高;配合物中L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能量传递主要来自第一配体。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配合物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属于窄带发射,单色性较好,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Wu RQ  Zhao YL  Ma RJ  Lin XM  Sun HJ  Li X  Li HY  Li 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8):2144-2147
以1,3,5-苯三甲酸根(BTC3-)为阴离子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中性配体,以不同摩尔比铽、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系列铽掺钇配合物.经C,N,H元素分析,稀土总量络合滴定和铽、钇分量的测定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TbxY1-x)(HL)L'C1·1/2H2O(x=0.10,0.30,0.50,0.70,0....  相似文献   

7.
在溶液中用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苯并咪唑和Co(Ac)2·4H2O进行自组装合成了标题三元金属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配体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中的3个羧基为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钴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苯甲酰腙(配体)及其锌(Ⅱ)、镉(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MS对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配体及锌(Ⅱ)、镉(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这些物质都有较强的荧光,适合掺入涂料中做成荧光涂料。  相似文献   

9.
我们合成了一类多苯基取代的烯丙基锗烷类化合物,并测量了这三种化合物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经光谱分析,指认了主要波数所对应的分子振动。在这三种化合物的拉曼光谱中,Ge-Ph均在1000cm-1附近出现非常强的振动峰;烯丙基中的C=C键在1615 cm-1和1595 cm-1附近出现强的振动峰;在1585 cm-1附近出现芳香环的多重振动峰;在3050 cm-1(m)1、025 cm-1(m)、615 cm-1(m)附近出现芳香环的C-H伸缩振动,C-H面内弯曲振动和C-H面外弯曲振动峰;与饱和碳原子相连接的Ge-C振动峰分别出现在595 cm-1、592 cm-1和597 cm-1。在红外光谱中,这类化合物的Ge-C振动和饱和Ge-C振动较为明显,分别出现在1090 cm-1(s)附近和625 cm-1~577 cm-1(w)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氨三乙酸和芳香胺(2a-2c)为原料,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4-二甲基吡啶(DMAP)/1-羟基苯并三唑(HOBt)作用下合成了3个结构新颖的三脚架型配体(3a-3c),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方法对配体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量子化学理论,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水平下优化了配体的空间构型,计算了其结构参数.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菜籽经过核辐照处理后其光谱反射特性会发生改变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油菜籽的快速无损鉴别。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鉴别模型,并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主成分数据变换方式及隐含层节点数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五种剂量辐照(50,100,150,200Gy和不经核辐照处理)的油菜籽共135个样本进行建模,49个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最优模型是原始光谱数据先经过中值滤波平滑法、附加散射校正及一阶求导法预处理。经PLS方法提取6个主成分经自然对数变换后,选取神经网络隐含层结点数为4个或9个。最优模型对是否经过核辐照处理的样本识别率达100%,对核辐照剂量预测精度为85.71%,说明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核辐照处理对油菜籽光谱特性产生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芥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evag法除蛋白和乙醚除脂,再水煮-醇沉法,从芥菜中提取得到浅黄色芥菜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UV法及IR法检测多糖性质;自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HPLC鉴定多糖的单糖组分及其相对百分比含量;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SEC-LLS)分析多糖的分子量范围及其分布.该芥菜多糖,无甜味,易溶于水,总糖含量为98.96%;192 nm处有明显吸收峰,260,280 nm处无吸收峰,证明被测物为多糖,且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3 402,2 926,2 853,1 636,1 400,1 385,1 326,1 125,757,658,619,559 cm-1处表现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旋光度为 151.5°.糖残基间的苷键可能为α-糖苷键;分子量在1.42×104~2.55×106之间,80%的组分集中在2.1×105左右;芥菜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其摩尔比值为21.4:12.89:5.6:4:2.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SiO2单层增透膜,用输出波长1.06 μm,脉宽3 ns的调Q激光系统产生的强激光进行辐照实验。观察了添加PEG前后的膜层的微结构、表面形貌以及激光损伤行为的变化,讨论了PEG对薄膜激光损伤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的PEG可以修饰、导向溶胶簇团的生长和交联,并使之有序,由此制备的薄膜结构规整,微缺陷减少,这就提高了膜层的激光损伤阈值;在激光辐照过程中,膜料吸收激光能量,膜层温度升高,膜层的PEG分子受热逐步分解挥发,膜层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光谱图像颜色特征的茶叶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颜色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对两种颜色几乎一样用肉眼几乎不能分辨的茶叶进行了分类。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和普通数码相机同时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3个波段的图像,由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组成,因此它比普通数码照相机包含更丰富的信息,特别NIR波段的图像对有机物的颜色比可见光敏感。提取3CCD光谱成像仪和普通数码照相机各个波段图像颜色的特征即像素偏方差值和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光谱图像的NIR图像所提供颜色信息能够辨别这两种颜色几乎一样的茶叶,而普通数码相机无法提供信息进行识别。然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NIR图像像素偏方差值和平均值这两个参数进行建模,建模样本40个,每个样本为20个,预测样本20个,每个样本为10个。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3,对两种茶叶进行分类得到了100%识别率,此研究为茶叶的分类提供一种快速和无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谱的土壤氮含量预测模型泛化能力弱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鉴于特征提取及非线性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融合自动编码器和卷积神经网络(Encoder-CNN)的土壤氮含量光谱预测模型,探索模型结构和参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和相关性分析,获得180个与氮含量强相关的波长,将其作为Encoder-CNN模型输入,而将土壤氮含量作为模型输出。Encoder-CNN模型利用自动编码器的编码部分进行光谱数据降维,然后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土壤氮含量预测。设计2种网络结构,每种网络结构包含2种不同参数设置,共4个模型,用以探索Encoder-CNN土壤氮含量光谱预测模型结构和参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利用公开数据集LUCAS对模型进行训练。按3σ原则对公开数据集LUCAS进行异常值检测与处理,获得20 791个数据,其中18 711个样本作为训练集,2 080个样本作为测试集,对Encoder-CNN模型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对于自动编码器,在相同隐含层数下,最后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30时,复现效果最优。增加隐含层数,会提升复现效果。增加卷积核数量,特别是尺寸为1×1卷积核,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与可靠性。增加池化层的网络结构,模型预测精度提升至0.90以上。增加全连接层神经元数量也会提升模型性能。利用自采集的黑龙江黑土实时光谱数据集进行模型迁移,观察模型泛化能力。当模型迭代100次后,在黑龙江数据集上的预测精度即可达到0.90以上;当迭代次数为900时,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可以达到0.98。结果表明,所构建的Encoder-CNN土壤氮含量光谱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齐浩  刘颖  庄乐南  朱杰  孙润广 《光子学报》2007,36(1):138-143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和测试条件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在大气环境和溶液环境中肝癌SMMC-7721细胞的最佳成像条件,同时建立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使用0.5%、1%、1.5%的戊二醛溶液固定细胞后再漂洗,变换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模式,调节扫描参量并在大气环境下观测以寻找该环境下的最佳成像条件;将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基底后的培养细胞直接放置于生理溶液中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溶液环境观测,比较扫描时限并分别改变环境液体类型、探针以及扫描频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差异,在得出最优参量的同时对其相关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活细胞实时观测的实验方法.比较两种条件下的细胞图像发现,戊二醛溶液固定过的细胞与生理溶液环境中的活细胞有很大差别,在生理溶液条件下的细胞饱满,可见到光滑清晰的细胞边缘;但戊二醛溶液固定的细胞表面粗糙,细胞边缘不清晰,表明固定后观测到的细胞与生理状态下活细胞的表面形貌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浓硝酸氧化法来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用Raman光谱、SEM和分光光度计对改性前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对4-硝基苯酚溶液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Raman光谱和SEM分析表明浓硝酸处理使碳纳米管端口打开,管变短,并且在表面引入了羟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团。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浓度,计算出浓硝酸处理前后多壁碳纳米管对不同浓度4-硝基苯酚的吸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经浓硝酸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吸附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GaN films were grown on sapphire substrates by laser-induced reactive epitaxy. The domains in the films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Ga-polarity by the convergent beam electron diffraction (CBED) technique, while the adjacent matrices had the N-polarity. The domain boundari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inversion domain boundaries (IDBs). An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IDB is proposed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investigations. Control of the polarity of GaN/sapphire films was achieved by suppressing the formation of IDBs with an interlayer of AlGaN and a low-temperature GaN buffer layer.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控共溅射工艺来制备Al-Cu-Fe薄膜,选用抛光状态的纯Al、纯Cu和不同粗糙度的不锈钢基作为基底材料。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薄膜的元素含量;通过MTS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分析薄膜的结合强度和摩擦因数。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作为基底材料的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最大,其次为纯铝和纯铜。纯铜基底薄膜的摩擦因数最大,达到0.17,其余两种薄膜的摩擦因数均不大于0.03。而薄膜表面形貌与基底材料的原始形貌有直接的联系,基底原始粗糙度越小,薄膜的表面组织也越细;基底原始粗糙度越大,薄膜表面形成的晶粒的团聚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Laser treatment of a solid surface was modeled by applying an analytical theory as well as by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crystalline surface was assumed to be initially smooth and chemically uniform, that is free of impurities built into the structure. Creation of surface defects by a laser beam was assumed to have entirely random nature. In particular, the surface was assumed to have been scanned by the beam focused successively on randomly chosen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ablation process, the beam produces a pyramidal crater whose dimension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laser power. According to the assumed nature of the scanning procedure, the craters formed by the beam are allowed to overlap.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laser pulses and the crater dimensions on the structural and adsorptive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were examined by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mean surface depth and the surface width. Changes in the adsorptive properties were also estimat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ermally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spectra of monomolecular adsorbates desorbed from laser-treated surfaces. Additionally, equilibrium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obtained sur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