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物理》2021,40(8)
本团队结合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前沿技术、高等光学等研究生课程建设,通过仿真实践综合训练,强化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将光学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纳入到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训练中,开展重理论基础、强创新实践、突科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基础光学、现代光学、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的挑战性实践案例,将基础理论和仿真实践相融合,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融合,加强研究生仿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大学物理》2021,40(9)
教学团队本着"理论建模、可视仿真、创新实践、前沿挑战"的培养理念,重点落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对"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技术"、"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了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手段上,将抽象、复杂、繁琐的理论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仿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大学生更易于理解;在编程训练环节,对光学系统进行创新性设计和三维重构,培养大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在挑战性实践环节,构建光学实验的虚拟仿真平台,加强大学生创新挑战思维的启发.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具有编程仿真能力和挑战性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为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3.
重点突出了"重理论建模、强工程实践、突创新设计"的教育理念,结合科技前沿,对"空间光通信创新实验"课程开展了长期的教学研究型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着力培养大学生应用系统的理论知识、空间光通信创新实践平台和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空间光通信创新实验"课程为例,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教学团队通过对《空间光通信创新设计》和《光学天线设计》教材的立体化、教学力量的多元化组合以及研究驱动型实践教学,着力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慧琴 《大学物理》2022,41(5):30-34
本文以“光学器件设计”为题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围绕着“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对大学生实施教研融合实践,以落实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文献调研、设计实践、分享讨论、组会答辩等方式系统地开展训练,以每周一次报告分享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们经过为期一年的训练,不仅深刻内化了光学专业知识,而且其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着重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营造创新意识培养氛围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目的是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培养规格、结构和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培养的方式更加自主开放,教学内容更加灵活机动,便于学生的自由选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的子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明确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理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要与之相适应.因此要求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的改革,着重强化实验基本技能、方法和物理实验思想的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科学实验素质,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训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全面促进实验技能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探索.首先研究了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电磁学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修订、电磁学课程思政类型、准确提炼课程思政映射点的方法.其次探索了电磁学课程思政的几种方法和途径、电磁学教学内容及其课程思政映射点.实践表明电磁学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报国情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基本技能训练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的入门训练,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期更高层次的物理实验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