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磁性材料新近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都有为 《物理》2006,35(9):730-739
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种繁多的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稀土-3d过渡族磁性合金材料,如稀土水磁、巨磁致收缩材料、巨磁热效应材料,磁光效应材料等,以及非晶,纳米微晶磁性材料相继问世.1988年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已获广泛应用,如读出磁头、传感器以及磁随机存储器等,并发展成为自旋电子学的新学科.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磁性材料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以下七个方面对我国的磁学研究做了系统的全面的评述:(1)永磁材料;(2)软磁材料;(3)磁存储材料;(4)微波铁氧体和器件;(5)磁记录;(6)非晶态磁性材料;(7)磁性理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以上诸方面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文中还介绍了我国现代磁学研究的水平以及我国磁学工作者对国际磁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磁性材料磁有序现象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交换作用、超交换作用和双交换作用模型形成于1950年代及其以前,这些模型都涉及材料中的价电子状态,但那时还没有充分的价电子状态实验依据.1970年代以来,有关价电子结构实验结果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磁有序模型需要改进.首先,大量电子谱实验表明,在氧化物中除存在负二价氧离子之外,还存在负一价氧离子,并且负一价氧离子的含量可达30%或更多.这说明以所有氧离子都是负二价离子为基本假设的超交换和双交换作用模型需要改进.其次,一些实验证明,铁、钴、镍自由原子的一部分4s电子在形成铁磁性金属的过程中变成了3d电子,这为探讨金属磁性与电输运性质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此外,即使在现代的密度泛函计算中,仍不能给出磁性交换作用能的函数表达式,只能采取各种不同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从而使磁性材料的模拟计算遇到严重困难.寻求一个磁有序能的函数表达式可能是解决这个困难的途径.这些研究表明磁性材料价电子结构研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验例证,然后介绍了基于这些实验结果的一套典型磁性材料的磁有序新模型,随后介绍了基于新模型的磁性材料价电子结构与旧模型的主要区别,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物理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会议将于1983年11月召开,这是数年一度的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工作者的学术盛会. 大会共分:磁学基础理论;金属软磁及电工钢;金属永磁;非晶态磁性;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微波铁氧体;磁头;磁记录及磁存储;磁性材料测量;磁性材料新设计及新应用;磁生物学等12个专业组. 大会筹备组设在北京8503信箱情报室.论文摘要的截止接收日期为1983年1月20日.第五届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会议将于1983年11月召开@于志弘…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在直线感应加速器(LIA)中对所用磁性材料的要求,列举了国外在LIA中使用金属玻璃(非晶磁性材料)替代铁氧体磁环的实例。在非晶和铁氧体磁环静态磁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两种材料的脉冲性能做了深入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在脉冲状态下,两者的饱和磁密均远大于静态饱和磁密。这一现象对实际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南舒  王聪  季威 《物理学报》2022,(12):388-419
具有磁各向异性的二维磁性材料可在有限温度下和单层极限下形成磁有序,其宏观磁性与层数、堆叠形式等密切相关且其磁交换作用可被多种外场调控.这些新奇特性赋予了二维磁性材料丰富的物理内涵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二维磁体在实验和理论计算两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几种二维磁性材料中常见的磁交换机制出发,随后以组分作为分类依据,详细介绍一些主要二维磁体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以及它们的磁耦合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如何通过外部(外场和界面)和内部(堆叠和缺陷)两类方式调控二维磁体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继而探讨如何利用这两类调控方式,将上述材料应用于实际自旋电子学器件以及磁存储等方面的潜力;最后总结和展望了目前二维磁性材料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国磁性材料新应用会议于1984年7月15-18日在辽宁兴城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学会和电子工业部磁性材料科技情报网联合主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83个单位的120多名代表.会上发表了近100篇论文. 这次会议报告的磁性材料新应用包括五个方面:(1)微波铁氧体材料和器件;(2)永磁材科和器件;(3)软磁材料和器件;(4)磁记录和磁存贮;(5)生物磁学应用.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微波铁氧体近年的重要进展评述;微波铁氧体多晶和单晶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微波吸收材料的进展和应用;微波铁氧体器件在雷达、导航、毫米波技术以及微波测厚仪、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磁场在水热体系合成粉体以及在固相陶瓷块体织构研究中的应用.水热体系中,磁场引导合成的粉体主要有:Co,Ni等金属粉体,还有Fe3O4,BaFe12O19等铁氧体粉体.固相织构的陶瓷块体有:铁电压电材料,铁氧体磁性材料(包括尖晶石型,石榴石型和磁铅晶石型),还有其他功能陶瓷如α-Al2O3.由于磁场的引导,这些材料都有沿易磁化晶体方向择优生长的特性,并表现出各自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求解了各向异性铁氧体材料覆盖金属圆柱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提出一种新的磁各向异性材料的离散方法,推导了磁化铁氧体的FDTD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分析二维铁氧体覆盖金属圆柱的散射.通过与移位算子法(SO-FDTD)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应用此方法求解了不同铁氧体参数影响下金属圆柱的RCS.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吴昌衡  庄育智 《物理》1990,19(2):83-84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稀土金属原子的磁矩比3d过渡金属原子的磁矩还大,并具有较强的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也很突出.但是,稀土金属的缺点是居里温度太低,化学性质很活泼,因而不能直接作磁性材料.材料科学工作者寄希望于稀土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一些稳定的金属化合物. 自6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化学计量为1:5和2:17的稀土-钴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居里温度,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都很大,是潜在的性能优良的永磁材料新品种,这有力地促进了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不久就相继成功地研制出1:5型稀土-钴永磁体(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2:17型稀土-钴永磁…  相似文献   

11.
强磁场下的固体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效文 《物理》2002,31(11):696-701
强磁场下的物理研究是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40T以下稳态强磁场的研制成功为固体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机遇。文章简要地介绍强磁场下某些固体物理,其中包括高温超导体的H-T相图和非费米液体行为,德哈斯(de Haas)效应和费米面性质,电子的Wigner结晶及其动力学行为,磁场诱导的相变(如绝缘体-金属和超导转变),多级磁有序,串级自旋密度波和大块材料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等的实验研究的近期进展,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国内强磁场下物理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various soft chemical methods including self-assembly. The bare or surface-modified particles find applications in areas such as hyperthermia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magnetic field-assisted radioactive chemical separation. We present here some of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processing of nanostructured magnetic material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their properties and some possible applications. The materials studied included metals,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and ferrites.  相似文献   

13.
何学敏  钟伟  都有为 《物理学报》2018,67(22):227501-227501
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纳米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功能材料,其综合物性受材料微结构的影响,而这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复合体系的可控合成.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有关核/壳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讨论的体系主要有:铁氧体基永磁/软磁(反铁磁)复合纳米材料、非磁性体包覆磁性核而成的复合纳米材料、用磁性颗粒催化合成的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基于交换偏置效应而设计的复合纳米材料、核-壳同轴结构的一维复合纳米材料和核/壳/壳三元结构的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等.构建复合体系的组分包括M型永磁铁氧体、3d过渡金属(及其合金、氧化物、碳化物)、多铁化合物、非磁性体(比如绝缘体、半导体、有机分子)和碳材料等,着重分析了复合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光致发光性能、光电催化能力、电化学特性、微波吸收性能、磁电阻效应、永磁体性能、高频软磁特性、交换偏置效应及其相关现象.最后,对核/壳结构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在基础研究和改性应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新奇  沈俊  胡凤霞  孙继荣  沈保根 《物理学报》2016,65(21):217502-217502
磁制冷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具有大磁热效应磁制冷材料的研发进展.经过长期的工作积累,特别是近20年来的努力,许多新型磁制冷材料的探索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磁制冷技术的进步.本文介绍了磁热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磁制冷研究的发展历史,系统综述了低温区和室温区具有大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一些受到较为关注的磁热效应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低温区磁制冷材料主要包括具有低温相变的二元稀土基金属间化合物(RGa,RNi,RZn,RSi,R_3Co以及R_(12)Co_7)、稀土-过渡金属-主族金属三元化合物(RTSi,RTAl,RT_2Si_2,RCo_2B_2,RCo_3B_2)以及四元化合物RT_2B_2C等,其中R代表稀土元素,T代表过渡金属.这些材料一般都具有二级相变,具有良好的热、磁可逆性,也因其合金属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室温区磁制冷材料主要包括Gd-Si-Ge,La-Fe-Si,Mn As基,Mn基Husler合金,Mn基反钙钛矿,Mn-Co-Ge,Fe-Rh以及钙钛矿氧化物等系列.这些材料一般都具有一级相变,多数在室温具有巨大的磁热效应而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其中,La-Fe-Si系列是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磁制冷工质之一,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本文还对磁制冷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Yu Zhang 《中国物理 B》2021,30(11):118504-118504
Magnetic two-dimensional (2D) van der Waals (vdWs) materials and their heterostructures attract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spintronics community due to their various degrees of freedom such as spin, charge, and energy valley, which may stimul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low-power and high-speed spintronic devices in the future. This review begins with introducing the long-range magnetic order in 2D vdWs materials an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unning their properties by electrostatic doping and stress. Next, the proximity-effect, current-induced magnetization switching, and the related spintronic devices (such as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and spin valves) based on magnetic 2D vdWs materials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gnetic 2D vdWs materials is discussed. This review provide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pintronic applications based on magnetic 2D vdW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6.
黄有林  侯育花  赵宇军  刘仲武  曾德长  马胜灿 《物理学报》2013,62(16):167502-167502
尖晶石型钴铁氧体(CoFe2O4)因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质,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及医学生物等领域. 特别是钴铁氧体薄膜在磁电复合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 结合广义梯度近似, 通过采用更接近于实验上外延生长的二维应变模型, 研究了钴铁氧体薄膜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磁性能. 结果表明: 在二维应变作用下, 反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比正尖晶石结构的稳定, 但是与平衡基态相比, 两者能量差减小, 这表明在应变作用下, 八面体晶格中的Co2+离子与四面体晶格中的Fe3+离子更容易进行位置交换, 形成混合型结构的钴铁氧体; 同时随着应变的增大, 钴铁氧体的能带带隙减小, 晶格中的原子磁矩发生变化, 但总磁矩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尖晶石型钴铁氧体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C), namely bulk Fe1/4TaS2 compound as well as TMDC monolayers with deposited Fe fil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irst‐principles DFT calculations. Chang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se two‐dimensional system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of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onsidered systems the Dzyaloshinskii– Moriya (DM) interac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and used for the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of their magnetic structure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Rather strong DM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large | D 01|J01 ratios have been obtained in some of these materials, which c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skyrmionic structures varying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applied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 2016 WILEY‐VCH Verlag GmbH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