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超临界区制冷剂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超临界区制冷剂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超临界区热力性质计算的可逆性、高速性和绝对稳定性.以REFPROP 7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以CO2为例对该模型作了验证.对CO2超临界区热力性质在温度为304.15~393.15 K,压力在7.3773~12.0 MPa的数据范围内作了隐式拟合,给出了各个热力性质对应的显式快速计算公式,其计算速度比REFPROP 7程序的计算速度平均提高了2个数量级,并且平均误差在1.8%以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的方法,保证了物性计算的快速和稳定性。本文以美国国家标准局开发的程序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对R410A和R407C的两相区物性分别在工况范围64.77-3825.32kPa和43.62-3972.58kPa内进行了拟合。与数据源相比,得到的快速计算公式的最大相对计算误差在0.56%之内,平均误差在0.025%之内,计算速度较REFPROP6.01提高三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PR状态方程法和剩余函数法建立了混合制冷剂在过冷区、两相区以及过热区的热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将混合制冷剂R410A的计算结果与NIST数据库进行比对以验证模型精度.在此基础上,对二元混合制冷剂CO2/R600a(33.546/66.454,mass%)在不同相区的热力性质进行了推算,其计算结果可以用于以CO2/R600a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分析和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4.
制冷剂饱和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前言准确、快速、稳定地计算制冷剂热力性质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计算的要求。但目前流行的多项式类简化拟合函数在总体计算精度、外推以及求反计算等方面都有待改进[1-3]。本文从函数展开的角度剖析了现有多项式类拟合函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次的隐函数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丁-侯方程,提出二氧化碳亚临界压力区具有统一形式的热力性质和传输特性的显式计算模型。显式形式保证了热物理性质计算的高速性和稳定性;同时所有热物性的计算模型形式统一,便于系统仿真的调用。以REFPROP7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对环保制冷剂中重要的工质二氧化碳的热物性在压力为三相点压力至临界压力,过热度0—200K,过冷度0—100K的数据范围内进行拟合,并将该计算模型与REFPROP7相应公式的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有快速计算模型的总平均偏差小于0.7%,最大偏差小于12.928%;计算速度较REFPROP7提高了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采用状态方程和多项式函数拟合两种方法,利用现有的物性计算,提出一些常用制冷剂的热力性质计算公式。利用FORTRAN和VB6.0建立了包含R12、R22、R134a的热物性计算软件。程序开发中采用层次模块的思想和开放式结构,便于增加新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制冷剂的相互作用系数是制冷空调应用中建模和计算制冷剂热力性质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大量的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结合LKP方程进行了热力学关联,提出了适合于计算HFCs混合制冷剂的相互作用系数的一种算法,求取的相互作用系数用于汽液相平衡和循环分析计算具有较高精度,与实验数据或其他热力模型计算结果吻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绝热毛细管中的压力降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纯质制冷剂流过绝热毛细管的一维均相模型,用以计算毛细管的长度和其流动过程的热力性质变化。对传统制冷剂R12、R22和替代制冷剂R134a、R152a在毛细管中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模拟计算,并与文献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良好.同时,还比较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制冷剂及其替代物的毛细管工作热力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亚临界到临界点这个大范围内保证制冷剂物性计算的快速、稳定、可逆,提出将整个数据区间划分成若干个子区间分别进行隐式拟合,并且保证相邻子区间连接点处的连续与光滑,以及通过求分析解从隐式方程中得到显式物性计算式的方法.以美国国家标准局开发的程序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以R410A为例对该方法做了验证.得出快速物性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为饱和温度-60℃至临界温度,与NIST REFPROP 6.01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计算速度快1500倍,平均相对偏差小于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已发表的热力性质数据,利用软件origin 8.0对R124部分热力性质基本公式进行拟合,拟合误差小于4.3%。利用拟合公式计算出的数据与已发表文献的实验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高温热泵系统能满足工程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其制冷系统由单级压缩预冷单元与单级压缩2级自动复叠单元复叠而成。应用物性软件REFPROP对混合制冷剂的性质进行分析,应用大型通用流程模拟软件对油气负荷及制冷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配比变化对自动复叠单元压缩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系统的模拟运行,研究了该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了冷凝温度对油气回收率和尾气油气含量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和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为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CO_2/二甲醚混合制冷剂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对CO_2/DME混合制冷剂替代CO_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_2/DME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实现混合制冷剂的直接充灌.在相同的工况下,CO_2/DME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高压侧压力降低了3 MPa,制冷系数提高4.3%;过热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纯质CO_2要大于混合工质CO_2/DME.  相似文献   

13.
自然工质R290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且理论制冷循环性能与R22工质相近,是R22的较佳替代工质,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文中建立了R290旋转压缩机性能仿真模型,分析了润滑油对R290压缩机的影响,并采用CFD及CAE仿真工具对压缩机的排气通道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高新强  沈俊  和晓楠  唐成春  戴巍  李珂  公茂琼  吴剑峰 《物理学报》2015,64(21):210201-210201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对复合磁制冷机进行整机数值模拟分析. 以复合磁制冷机为建模原形, 分别计算了主动式磁制冷循环以及复合磁制冷循环. 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利用系数, 工作频率对主动式磁制冷的制冷效果影响, 同时模拟计算了不同相位角、不同频率下的复合磁制冷机的制冷效果, 计算得到适合复合磁制冷循环的最佳匹配相位角. 模拟计算结果对后续实验台的设计搭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军韬  张华 《低温与超导》2012,40(1):53-56,61
由于压缩机压比的局限,制约着单一制冷剂的压缩回热循环发展,本系统采用单一压缩机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制冷效果。文中对单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并设计和搭建了实验台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混合工质组合R600a/R23,并初步得到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制冷用线性压缩机结构中活塞组件、容量调节机构和气阀等设计选型的解决方法,提出一种以R134a为工质,冷量为2kW的线性压缩机设计方案。建立线性压缩机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主要非线性因素气体力进行分析,以活塞运动方向为判据区分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建模仿真,分析动力系统设计参数对制冷用线性压缩机动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对于制冷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通过实验辨识了基于过热度和蒸发温度的制冷系统多输入多输出模型,并采用广义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针对制冷系统的变负荷运行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的适应了制冷系统变过热度、变蒸发温度的控制要求,相比常规的单输入单输出PID控制,跟踪性能良好、动态控制精度高,可以适应制冷系统负荷大范围变动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混合工质组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选配原则。针对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混合工质的配比,分析了相关制冷工质的性能及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特性。根据所要达到的温度,选择了R22、R23、R 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应用制冷工质性能商业计算软件Refprop,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可以接受的一种混合工质配比。  相似文献   

19.
对R404A/R23/R14三级复叠制冷系统进行模拟,研究了三级复叠制冷循环中间温度的选取对系统制冷系数的影响,比较了R404A/R23/R14与R404A/R23在重叠温区的制冷系数以及不同制冷剂对三级复叠系统制冷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R404A/R23/R14复叠式制冷循环存在最佳中间温度,最佳温度下的压缩机压比大致相等;在重叠温区内,R404A/R23的制冷系数高于R404A/R23/R14;R404A/R508B/R14、R404A/R508A/R14更适用于做三级复叠制冷系统的制冷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