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覆盖金属钛层的陶瓷上,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制备出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薄膜,并通过激光刻蚀金刚石聚晶薄膜的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了刻蚀前后的结构和表面形貌,测试了刻蚀前后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发现激光的刻蚀对金刚石聚晶薄膜场致电子发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并对其制备过程及发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彭凯  刘大刚 《物理学报》2012,61(12):121301-121301
研究了场致发射与热电子发射的基本理论, 得出热场致发射的适用公式, 探讨了其粒子的初始分布和初始动量, 并在FDTD-PIC原理的基础上编写了软件, 分别实现了场致发射模型, 热电子发射模型和热场致发射模型, 通过分别对一个长楔形阴极器件的数值模拟, 从发射电流特性, 电子初始能量分布等方面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生长温度对纳米氧化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锌粉和银粉为蒸发源,用热蒸发法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四针状纳米氧化锌,并以单独的锌粉做对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形貌,X射线衍射(XRD)谱表征其晶体结构。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将其制备为场致电子发射阴极,将阴极与印刷有荧光粉的阳极板组装成二极结构场致发射显示屏,并进行了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制备的氧化锌具有较好的场致发射性能;掺杂银粉的蒸发源制备的样品的发射性能明显优于没有掺杂银粉的样品。实验证明ZnO是一种优良的场致发射冷阴极材料,在真空电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Spindt型与薄膜场致发射的数值模拟与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筠乔  詹杰民 《物理学报》2005,54(7):3439-3443
采用质点网格法(particle-in-cell),利用MAGIC软件模拟了场致发射的物理过程.对两 种典型的场致发射模型(Spindt阴极发射体和金刚石薄膜发射体)分别进行了模拟.对Spind t阴极发射,研究了发射特性与尖端尺寸,尖端与栅极面的相对高度的关系.对金刚石薄膜发 射,比较了三极管和四极管的发射特性,以及薄膜面积对发射特性的影响,得出金刚石薄膜 发射体优于Spindt发射体的特性. 关键词: 场致发射 MAGIC程序 Spindt发射体 金刚石薄膜发射体  相似文献   

5.
三极结构四针状纳米ZnO场致发射显示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二极式场致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驱动电压过高的问题, 设计制作了前栅极式三极结构纳米ZnO场致发射显示器, 并进行了场致发射实验, 验证这种结构的可行性.前栅极结构采用喷砂工艺结合光刻技术, 制作出微细的栅孔结构, 实现了较低电压的控制.同时对影响场致发射性能的栅极电压、栅孔开口尺寸和介质层厚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极结构四针状纳米ZnO场致发射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发射性能, 是一种有前途的场致发射显示器.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覆盖金属钛层的陶瓷衬底上,通过改变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结构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碳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喇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对碳膜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下沉积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的沉积时间所制备的碳膜形貌有很大变化,场致电子发射的...  相似文献   

7.
高金海  李桢  张武勤  张兵临 《光子学报》2014,40(8):1253-1256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覆盖金属钛层的陶瓷衬底上,通过改变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结构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碳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喇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对碳膜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下沉积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的沉积时间所制备的碳膜形貌有很大变化,场致电子发射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从而得出了场增强因子的降低和导电通道的增长是场发射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实验测试结果,采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对大面积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场致发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了栅网结构不同尺寸对碳纳米管冷阴极场致发射特性及电子注通过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面积压缩比为18,输出电流密度为14.9 A/cm2的带状注电子枪。为进一步研制碳纳米管冷阴极电子光学系统和相关微波、毫米波电真空辐射源器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TN8732006010566高能球磨对碳纳米管形貌及场致发射显示特性的影响=Effects on the morphology and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ofcarbon nanotubes treated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刊,中]/张哲娟(华东师范大学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中心.上海(200062)),孙卓…∥光学学报.—2005,25(11).—1510-1514用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球磨处理。用扫描电镜、喇曼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不同球磨条件下碳纳米管制备成的阴极,进行了场致发射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高能球磨会对碳纳米管的形貌、结构及场…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显示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平板式场致发射器件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金刚石薄膜是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新型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1.
Here, we present new diamond anvils with a spherical support designed for applications in diamond anvil cell (DAC) technique.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anvils is the diamond crown of a spherical shape. The assembly of the spherical diamond fixed within a spherical support of a seat made of tungsten carbide or hard metals provides enhanced stability, simple alignment, and large optical and X-ray aperture that makes it very useful for broad applications in DAC technique, particularly for single crystal X-ray and powder neutron diffraction. The anvils were tested in various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a wide pressure–temperature range and showed a very goo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Hollow ZnO microspheres with nanowires grown on the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HZMSnw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two-step thermal process approach, where pre-deposited Zn powder particles on Si substrates act as temporary templates to form hollow ZnO sphere shells, while additional Zn powder acts as a Zn source to grow single crystal nanowires on the surfaces of spherical shells. SEM, XRD, TEM and HRT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Photoluminescence (PL) measurement shows strong UV emission (380 nm) of HZMSnws samples. Lacking the need for the additional template removal is an important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over others and it therefore can be used to prepare hollow ZnO nano/microsphere shells (HZMSs) and HZMSnws at low cost and at large scale. These kinds of special high surface area hollow spherical structures may fi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hotocatalysis, light-weight composite fillers, acoustic insulation, UV nano/micro-optoemission devices and photoanodes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脉冲激光诱导液-固界面反应法(PLIR: Pulsed-Iaser Induced Liquid-Solid Interface Reaction )制备金刚石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机制,提出了金刚石纳米晶的成核机理,即由激光诱导石墨六方结构原子团过渡到石墨菱方结构、然后转变成立方金刚石晶核,以及由石墨六方结构直接转变成六方金刚石结构的相变模型,并讨论了基于液-固界面反应的纳米晶生长动力学,较好地从动力学上解释了合成金刚石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荣斌 《物理学报》2009,58(2):1287-1292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以高温高压(HTHP)合成的(100)金刚石和p型(100)Si为衬底制备了硫掺杂和硼-硫共掺杂金刚石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隧道电流谱(CITS)等手段分析同质和异质外延CVD掺杂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异Si衬底上CVD金刚石的形核密度低,薄膜表面比较粗糙,粗糙度达到18.5nm;同质HTHP金刚石衬底上CVD金刚石薄膜晶粒尺寸约为10—50nm,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为1.8nm.拉曼测试和电阻测量的结果显示,在HTHP金刚 关键词: 金刚石 掺杂 外延  相似文献   

15.
 在铁基触媒原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六方氮化硼,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片状触媒,在六面顶压机上合成出含硼金刚石单晶。用体视显微镜对金刚石单晶的结构、形貌进行观察,并用电子探针(EPMA)和波谱仪(WDS)分析了金刚石(111)晶面的硼含量,发现金刚石表面有硼元素存在,且其含量随着触媒中掺硼量的增加而变化。在测定了含硼金刚石单晶的静压强度的基础上,采用冲击韧性测定仪和差热分析仪对不同掺硼量触媒合成出的金刚石单晶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触媒掺硼量对金刚石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随着掺硼量的变化,其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均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膜场发射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覆盖金属钛层的陶瓷上,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制备出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膜。通过二极管结构测试了聚晶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RD分析了场发射前后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在高场、大电流密度的场发射中,对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薄膜中的金刚石聚晶颗粒影响很小,而对金刚石聚晶颗粒间的非晶碳层影响很大。对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敬伯  徐征  陈福韬 《发光学报》1986,7(2):148-160
本文研究了LaOBr:Ce+3,Tb3+粉末在液氦温度(4.2K)下的电子顺磁共振,并且进行了晶体场理论计算,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这表明Ce,Tb离子取代了基质中La离子形成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用爆炸法合成的两批纳米级金刚石超细粉进行了初步研究,XRD表明样品Ⅰ和样品Ⅱ是立方相金刚石晶体结构,粒径平均为~40;FTIR光谱显示样品Ⅰ中含有较多的石英杂质;测量了纳米级金刚石超细粉的拉曼光谱,对其不同于大块金刚石拉曼峰的现象,用量子限制效应模型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钛基纳米金刚石涂层场发射阴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的金刚石场发射阴极工艺.用旋涂法在金属钛片上涂覆纳米金刚石涂层,经过适当条件的真空热处理,实现钛与金刚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即欧姆接触,从而形成以金属钛为衬底,碳化钛键合层为过渡层,金刚石纳米颗粒为场发射体的场发射阴极.样品的阈值场强可达6.3V/μm,场发射电流密度在21 V/μm场强下可达到60.7 μA/cm2.提出了样品的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其电子输运方式.样品的Fowler-Nordheim曲线基本为一直线,根据经典场发射理论,可以证实其电子发射机制为场发射.观察到在获得稳定的场发射性能之前存在激发过程,并对其作了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