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精确测量和金属线膨胀系数的PID温度控制测量方法相结合,被测金属样品被加热后会发生长度的变化,从带动镜面产生微小移动,进而引起迈克尔逊光路中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通过干涉条纹记录温度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变化数量,以实现对金属热胀系数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2.
在不增加任何实验装置和改变测温系统的条件下,采用降温测量的方法测定了金属线胀系数。比较了升温测量和降温测量的实验结果,并对测量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显示降温测量能有效地解决了升温测量结果偏差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迈克耳逊干涉仪测量金属线胀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测量金属线胀系数的一种新方法,借助迈克耳逊干涉仪可以精密测量长度变化这一条件,对黄铜的线胀系数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4.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胀系数是表征物质膨胀特性的重要参数,采用YJ-RZ-4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仪,利用千分表方法测定了金属样品的线胀系数。应用最小二乘法和隔项逐差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原理,在测量光路里增加一特殊的转动装置,将盛有透明液体的比色皿的微小转动转化为螺旋测微头的进动,精准地控制和记录比色皿的起始和终止位置。通过测量螺旋测微头移动的距离以及双曲线形衍射条纹的吞吐数量,计算获得待测溶液的折射率,进而建立折射率与溶液浓度的线性关系曲线,实现了对液体浓度的精准测量,不仅拓展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范围,也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6.
将微小位移量转换成交流电桥中双线圈的电感变化量,利用交流电桥的高灵敏度实现了微小位移量的精确电测.采用传感器、单片机及多个PTC电加热器对样品棒进行均匀控温,同时安装散热风扇可使测试装置迅速降温.实验中增加了交流电桥调节、磁芯位移量与输出电压信号定标、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等内容.将交流电桥与固体线胀系数测量2个基础实验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波长实验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中衍射条纹对缝宽的线性放大作用,设计了单缝衍射法测量金属线胀系数的实验装置.采用可控比例杠杆,使衍射狭缝随金属伸长按一定的比例变宽,扩大了测温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以方便数字化测量与微机处理,以PSD光电传感器为核心实现微位移测量,采用光学放大机构提高微位移分辨率,利用BOS-PSD0018芯片实现微位移转换,并用单片机系统实现金属线胀系数的数字化处理与显示.用铜棒进行了标定测试,用铁棒进行检测试验,检测试验表明金属线胀系数最大相对误差为±2.3%,用光学放大机构使微位移分辨率比提高4倍.  相似文献   

10.
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只要测出干涉条纹随金属温度变化的个数,进而求出金属长度随温度的变化量,在光的衍射实验中则利用衍射条纹的间距与缝宽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求出温度变化时待测金属的长度变化量,从而计算出待测金属的线胀系数。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迈克尔逊干涉原理测量金属热膨胀系数的基础上,运用CCD成像系统取代原有观察屏,更利于观察并记录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改进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LED封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D封装材料在封装的过程中由于热膨胀的缘故会产生应力,将对LED的发光效率产生较大影响。改装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用于测量二氧化钛/有机硅复合的LED封装材料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具有测量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金属线胀系数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霍尔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与输出电压的线性关系,对位移量的测量能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从而实现对微小位移的测量。利用该方法通过对铁的线胀系数测量结果表明:此法操作过程简单,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用劈尖干涉测金属线胀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结合劈尖干涉原理和金属线胀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测量受热前后黄铜丝直径的微小变化,导出黄铜丝的线胀系数.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业界金属线膨胀率测量的问题,利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可测缝宽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Lab VIEW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金属线膨胀率测量方法。该方法在Lab VIEW平台下,采用嵌入式温度控制器对金属的加热进行控制,同时通过CCD成像系统与Lab VIEW光强分析系统结合来测量缝宽,然后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计算出金属的线膨胀系数。通过真实平台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测试精确度高,综合利用了热学、光学与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减小了人工读数的误差,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杠杆装置测量了微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用微位移传感器测量了铜的线胀系数,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光杠杆放大法相比,微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17.
以铜棒为研究对象,对立式线胀仪实验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与调试,通过测量原理、不确定度的分析,用SPSS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系统长度-温度复合量与光杠杆镜面到直尺距离的定标曲线,并验证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此标定出铜棒的线胀系数,用置位概率为95%的不确定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估算,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