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影  褚华 《物理通报》2018,37(3):103-106
文章对2 0 1 7年高考( 全国卷 Ⅰ)物理压轴题进行多种方法的解析, 并对安徽省考生的出错点进行了分 析, 针对考生物理量表征不规范, 物理基础知识薄弱, 考生的矢量概念没有完全建立及数学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等 问题, 提出高中物理教学应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升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2 0 1 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Ⅰ)实验题2 2和2 3题河北省考生的作答情况, 给出了正解, 分析了考生 出现的典型错误. 考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有: 不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 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不理解题意和 实验原理; 不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 数学计算错误; 物理语言概括表述有误等. 针对考生的错解情况, 提出改 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峰 《物理通报》2011,40(11):127-128
2011年陕西、山西、宁夏等省、自治区高考使用新课程理综卷,物理题延续了往年的稳定,又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进".第24题是物理力学解答题,该题贴近生活,注重学以致用,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定律的基本应用能力,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也是对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的考查.该题常规解法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实验题是高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的一个必要命题环节.而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考生在实验题部分得分率不高,这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兴起,最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所占的比重增加,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更加灵活,对考生们的挑战性也越发增强.笔者就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做了简要的分析,意在对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历年高考都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而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很多考生认为物理计算题情境复杂,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很难得分,所以宁愿放弃这几道计算题,把时间放在化学和生物上面,而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部分所占比分较大,约为50%,一般是三道大题,单题分值近20分,2008年全国理综试卷第25题的分值22分.  相似文献   

6.
(一) 2001年物理高考(全国卷)第22题是一道卷扬机借助活塞从"井"中汲水的力学综合题.该题貌似平庸,却内涵丰富,对考生思维品质提出较高要求.透过该题翔实严谨的陈述,破译其所描写的独特的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拉力做功的物理图景,绝非易事.该题不偏不怪,无疑是一则漂亮的压轴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考生要具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考生要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以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达的内容,并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因此,高考中图像类试题比比皆是,有的还很复杂.那么,高考命题专家是如何命制这些图像试题的呢?笔者认为肯定不是采用传统的描点作图法.  相似文献   

8.
展示了2012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压轴题的多种解法,评析了题目的设置意图和学生的作答情况,指出考生存在的问题:物理量表征不规范、基础知识薄弱、欠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据此对物理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对物理过程的考查,更是常考常新,非常精彩.这些物理试题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解题时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构建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是全国高考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4年,考试结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总体来说,考生及其家长对2003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它继续坚持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方向,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但是,多数考生反映试题偏难,甚至有的物理教师抱怨物理试题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2003年物理试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确实稍有增加,但不能认为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它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果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基本物理思维方法训练不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2003年的物理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立足基础,重视基本知识考查和物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内容新颖,重视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