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历史引进物理教学的乐趣和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在意大利帕维亚召开的“用物理学史革新物理教育”国际讨论会是近年来国际上为讨论物理教育革新问题而举行的一系列会议之一.本文是该会上的一篇发言.本文作者弗伦奇教授曾任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主席,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教育家.他的这篇发言深刻而风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际物理教育界关心的主要问题.故将此文推荐给我国的物理老师.  相似文献   

2.
本刊下面发表的译文,代表了国外一种观点.文中提出的问题是有实际意义的.在我国的物理教育、特别是中学物理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认为“物理学深奥难学”的问题.但把物理学很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为“深奥论”的看法似乎并不全面,特别是在初等物理的学习中,即使消除了深奥论的影响,亦未必能解决“难”的问题.此文可供物理教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一流大学物理学入门课程和物理专业分层次教学及其课程设置,读者可以通过此文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物理教育情况,也能够为国内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好的范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日本物理教育界展开了关于“物理教育危机”的讨论。经过调查讨论及在物理教育学会的会刊《物理教育》上发表专题文章,“危机”的现状已经明朗。从1992年起,讨论转向提“改革方案”。其中有高考方面的,也有课程方面的。本文介绍日本物理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坂田等在出席中、日、美国际物理教育会议之后所发表的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马朱林 《物理通报》2017,36(1):59-63
传统习题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程序与计算、 熟练与技巧等应试策略而忽视了物理思想的分析, 其教育弊 端已日趋显现. 而原始物理问题则以“ 物理现象” 为核心, 注重“ 对物理直觉的认识、 分析、 判断” 和“ 对原始问题的分 解、 简化、 抽象”的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 做学问”的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笔者以“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为 课例将“ 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思想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 形成此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STEAM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跨界、问题生产、创新驱动,其应用体现出物理实验课的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特征,彰显物理学科育人价值。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能让物理课程回归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文章分析了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结合具体实验教学案例,深入分析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师的实验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院士冯端教授于1993年6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建设画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这一题目的报告,后经作者充实、完善成此文,曾刊于《物理》第22卷11期。本刊经作者同意在此刊出,文中提出:实验演示指证了物理概念与自然现现象密切联系,以当代凝聚态物理学中若干事例对此主题进行了论述,强调了实验演示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此文必能对从事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同行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张春丽  邹平 《物理通报》2004,(12):25-27
在2005年第一个国际物理年即将到来之际,各界从事物理科研、教学的人士都深深为之激动,更加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此文既作为对国际物理年即将到来的情抒,也作为与广大从事物理科研、教学的同仁一起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的物理教育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仲伟纲  丰建淑  赵爽  王进喜 《物理》2004,33(5):382-385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对物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经济、科技的新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挑战,适应新需求,医学院校的物理教育要从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出发,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文章介绍了作者在物理教育的实践中,在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承宜  陈侃贞  杨友源  吴本韩 《物理》2004,33(2):146-152
教育期刊论文的情况往往是教学情况的一种真实反映。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主要物理教育期刊刊名分别为《物理教学》、《大学物理》、The Physics Teacher、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和Physics Education,文章基于这五个物理教育期刊的相关参数分别建立相应的物理教育合作网,从论文作者数目及不同论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与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差距,并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启发性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