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成功地在YSZ双晶衬底上制备了性能优良的高Tc 双晶结rf SQUID.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得到与衬底台阶结rf SQUID 相同或相近的器件性能指标,磁场分辨率达到84fT/Hz1/2 .  相似文献   

2.
用激光分子束外延的YBCO薄膜制备高稳定性DC-SQU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法在高约250nm的STO台阶衬底和36.8°双晶衬底上外延厚度为200~230nm的YBCO超导薄膜,用常规的光刻工艺制出DCSQUID图形.器件进入超导态后,正常态电阻不随温度改变.在恒定偏流,77K温度下,磁通白噪声为2.0×10-4Φ0/Hz.经过40次室温与液氮温度间循环后,观察不到任何性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电子束曝光和氩离子刻蚀技术制备了YBC纳米桥,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温rfSQUID,器件的磁通噪声为4×10^-4Φ/√Hz,磁场分辨率为2.0pT/√Hz,对没有三角波的器件,经过EDTA后腐蚀技术对纳米进行弱化处理,部分器件出现了三角波。  相似文献   

4.
王晶  韩冰 《低温物理学报》1998,20(6):401-405
我们在STO台阶基片上,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和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出YBCO外延超导薄膜,采用普通的光刻技术得到DCSQUID图形.器件的IV曲线具有RSJ模型描述的上翘特征;三角波调制幅度峰峰值大于4μV,磁场灵敏度优于1pT/Hz(白噪声区);9个不同基片上的样品磁通锁定的成品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5.
对于采用电感耦合谐振回路的200MHz 高温超导YBCOrfSQUID 系统,我们测量了它的输出电压偏置电流幅度的特性曲线( 即VTIrf 曲线) ,发现当rf SQUID 工作在非回滞模式并且采用混频器作为检波器时,曲线的形状与通常所观察到的VTIrf 曲线有显著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是相位信号和振幅信号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思想我们选用高温超导rf SQUID参数并利用低温超导rf SQUID 理论进行一些模拟计算,获得和实验非常一致的结果,这说明低温超导rf SQUID 理论仍可用来解释一些高温超导rf SQUID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高温超导3×3并联DCSQUID串联阵列台阶约瑟夫森结。其性能指标:77K下,磁通白噪声为8.9×10-5Φ0/Hz,磁场灵敏度在白噪声段为2×10-11T/Hz.研究表明,约瑟夫森结的并联对衬底台阶晶界结离散性较大的器件参量有很好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SQUID磁强计测得了Y0.8Pr0.2Ba2Cu3O7-δ单晶在外场平行于c轴条件下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在超导转变下,除了磁化强度是可逆的以外,由于磁通涨落而导致的磁化强度交叉发生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下约2K处。利用Hao-Clem模型拟合可逆磁化强度得到了热力学临界场Hc(T)和金兹堡-朗道参数k。其它超导参数由Hc(T)和k推得,比较YBa2Cu3O7-δ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Pr离子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交流偏置反转技术应用于dcSQUIDs,观察了各级波形,测出了在交流偏置和直流偏置两种情况下YBCO双品结dcSQUIDs磁通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交流偏置使1/f噪声显著降低,在SHz下的磁通噪声功率谱密度由1×10-6Φ20/Hz降到了3×10-8Φ20/Hz.  相似文献   

9.
在优化YBCO薄膜的制备工艺和研究双晶结的电流密度Jc和结的正常态电阻Rn与结宽的关系的基础上,在角度差为28度的YSZ双晶基片上设计和制作了双晶结DC SQUID。双晶结的I-V特性基本符合RSJ模型,结宽为4μm的双晶结的正常态电阻Rn为2.4Ω,在23.4GHz微波辐射场中观察到Shaprio微波感应台阶。所研制的结宽为4μm的双晶结的DC SQUID最大电压调制深度为15μV,特征电压Ic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紫外脉冲激光源淀积生长氧化物薄膜的技术,我们在SiTiO3衬底上成功地外延生长了超薄超导YBa0.2Cu3O7薄膜样品.样品YBa0.2Cu3O7层厚度分别为2.4nm至10.8nm(二至九个原胞).四端引线电阻法测量了样品的电阻温度关系和超导转变.超导零电阻温度分别为16K至81K.超薄超导薄膜样品显示当YBa0.2Cu3O7层厚度达到和超过四个原胞层厚(9.6nm)时,厚度变化对样品超导零电阻转变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实验观察到YBa0.2Cu3O7层厚度对样品超导零电阻温度和超导起始转变影响不同.这说明样品中的缺陷对样品性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超薄YBa0.2Cu3O7超导薄膜样品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布朗运动是生物学家布朗首先发现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和佩兰曾深入地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布朗运动.出乎意料的是数学家、金融学家也研究布朗运动,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莫顿和斯科尔斯,表彰他们与布莱克合作推导并发展期权定价模型所作的贡献,而他们的理论出发点之一就是布朗运动.  相似文献   

12.
刘宇峰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97,46(7):1267-1272
分析表明,对于二维氢原子和各向同性谐振子,从径向Schr?dinger方程的因式分解导出的升降算子与Runge-Lenz矢量等价.这表明径向方程能够因式分解,与经典粒子轨道的闭合性及体系的动力学对称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干涉和衍射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太国 《物理与工程》2010,20(1):19-20,25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双缝实验中空间光场的分布是干涉与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形成条件、分布规律以及数学处理方法上说明了干涉和衍射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统计光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讨论光学成象中光强分布,说明散斑的非常随机性和散斑图象中的颗粒状表现,推导反衬度与粗糙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钢的变脆例如蓝脆和回火脆都与钢中的扩散和沉淀有关系。本文尝试用内耗测量的方法研究碳与氮在α-铁及碳素钢中的扩散、脱溶和沉淀,从而进一步地了解钢的变脆的机构。实验的结果指出,碳在α-铁中的扩散不受自身浓度、合金元素和沉淀历史的影响。氮的情形与碳显著不同,合金元素使氮的扩散变慢,在沉淀初期使氮的扩散加速。较有系统地研究了碳、氮在加工后的α-铁中脱溶时所引起的内耗峰(当振动频率约为每秒1周时出现在250℃左右),发现了高温淬火在含碳或氮较多的试样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也可以引起这个内耗峰。实验指出:①这个脱溶内耗峰的出现条件与钢的蓝脆的出现条件相同,都是一种应变时效或淬火时效的现象;②与这个内耗峰有关的碳、氮是处于原子的状态。这些联系使我们认为钢的蓝脆是一种应变脱溶或淬火脱溶的过程,是由于原子状态的碳或氮聚集于钢中的内应力区域或晶体缺陷(例如原子脱节)中所引起来的。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根据本实验及以前关于钢铁中碳氮的扩散、脱溶和沉淀所得的结果,对于钢的回火脆的机构也提出了一种初步的看法。回火脆是一种回火沉淀的过程,引起回火脆的沉淀似乎是氮化物而不是碳化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双轴分子磁体在耗散环境中的相干量子隧穿,作为环境的声子库抑制了相干量子隧穿,从而引起分子磁体中薛定谔猫态的退相干. 而环境内部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分子磁体与热库之间退耦合,于是对退相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绝热近似和非绝热近似下,借助于约化密度矩阵计算了超Ohmo耗散中分子磁体与环境之间的纠缠度,当纠缠达到最大时,相干隧穿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17.
赵柳 《物理学报》1993,42(11):1719-1730
将Sato关于KP和KdV可积序列的理论推广到矩阵Lax算子的情形,得到一批我们称之为扩张的KP和KdV序列的新可积方程族。从构造过程可以得知,这些新可积方程族的解可以用我们所称的拟Wrongsky行列式来表达,而这种拟Wrongsky行列式正是不久前我们研究2阶扩张的广义Toda方程的解时得到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一个温度自动精密测控实验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说明该实验系统应用于生产实际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QUICK与多种差分方案的比较和计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用QUICK和多种差分方案计算了四个流动与换热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强制流动问题,QUICK用较粗网格就能得到其他差分方案用较细网格才能得到的结果。对稳态自然对流,QUICK与其他差分方案的计算结果相近,但QUICK方案能预测出所计算的低Pr数流体自然对流的物理振荡,而其他几种方案不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谱学评论》2013,48(2-3):139-168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re essential analytical tools for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aper and pulp chemistry. The studies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lignin, thermal- and photo-induced oxidation; cross-linking; and various chemical treatments of pulp and paper products are all made possible using these forms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In this review, containing 70 references,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to pulp and paper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processes is described from recent and classic research over predominantly the past 20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