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直接观察法、床层膨胀法和概率密度函数(PDF)法对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流型的形成和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气液两相顺、逆流时,随着液气比的增大,会形成液柱式、喘动式和类鼓泡式流动等三种流型,并给出了判别三种流型的基本方法和准则,提出了气相雷诺数Reg-液气比L/g流型图,为湿法烟气脱硫塔传热传质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及塔身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液柱冲击式湿法脱硫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一种液柱冲击式湿法脱硫装置,对该装置的吸收段阻力特性和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了在塔内风速为2m/s~2.9m/s范围内,脱硫效率随塔内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这一不同于其它装置的特点,得到了在塔内风速 2.6 m/s,喷液量30m3/h时脱硫效率高、阻力低这个比较经济的工况点.  相似文献   

3.
半干法烟气脱硫灰所含的大量亚硫酸钙导致脱硫灰处置和利用困难,制约了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推广.本文提出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灰热分解制取高浓度二氧化硫联产氧化钙的的新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结合某电厂脱硫灰的热重特性,确定本工艺中关键反应的特征温度.针对新工艺的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即采用高温固体热载体作为脱硫灰分解热源,脱硫灰两级...  相似文献   

4.
对液幕式吸收塔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烟气流量、循环浆液量、浆液浓度,喷嘴阵列形式等参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合理选择装置结构和运行参数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提出了液幕式吸收塔中当量传质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液幕式吸收塔的传质模型,得到了液幕式吸收塔的传质系数关于气相和液相雷诺数及喷嘴阵列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计算复杂化学平衡的最小G值法,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SO_2溶于石灰石浆液的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并根据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线的软件.为了验证计算软件并分析SO_2在石灰石浆液中的溶解特性,分别计算了SO_2溶于纯水的气-液相相平衡、CaCO_3溶于纯水的固-液相相平衡以及SO_2溶于石灰石浆液的气-液-固三相相平衡,最后与SO_2溶于纯水的相平衡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符合相应的溶解规律并与文献中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因此该计算方法可以用来准确计算气-液-固三相反应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适用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烟气脱硫技术(FGD)性能的综合分析平台。该平台综合考虑了经济、环保、技术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能够提供科学、直观地分析结果。本文利用该平台对七种常见FGD技术进行了分析,基本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常用的海水法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表现最佳;条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干法CFB-FGD是缺水地区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样品中的单质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复杂环境基质样品中的单质硫,研究萃取溶剂、色谱柱类型及炉温升温程序对分析方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硫化碳作为萃取溶剂好于四氯化碳。采用HP-1MS柱时,炉温在270℃恒温保持10min进行分析,单质硫峰形较好。采用HP-5MS柱,单质硫峰形及丰度均优于HP-1M S柱。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200mg/L,可决系数R2为0.9980,最低定量限0.106mg/L,测定5个5mg/L硫水混合液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79%。生物脱硫反应器出水中单质硫测定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增湿活化反应器内喷水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在热态脱硫试验台上进行的生石灰和消石灰的喷水活化脱硫试验,研究了Ca/S比、饱和温距、入口烟气SO2浓度、烟气速度及水喷嘴雾化风对脱硫效率和钙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对两种脱硫剂的脱硫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喷水增湿提高脱硫效率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喷水增湿使两种脱硫剂的活性都有明显提高,生石灰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9.
燃煤烟气中的CO2和NO对中温烟气脱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研究了200-400℃范围内的中温干法烟气脱硫过程,并通过对脱硫产物的各种分析,揭示了烟气中CO2及NO对脱硫过程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CO2对脱硫过程有抑制作用,尤其在反应温度大于300℃后,其作用已经不可忽视;NO对脱硫过程有促进作用,但是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至350℃以上基本消失,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生成中间产物Ca(NO3)2而减少CaCO3、CaSO3的生成量来实现的,同时NO的参与也会改善反应的气相扩散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火电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能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脱硫系统主要能耗设备的能耗特性,得出影响脱硫能耗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与脱硫能耗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建立脱硫能耗的数学模型。最后以我国40台典型火电机组湿法脱硫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脱硫能耗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脱硫能耗数学模型既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依据,与电厂实际脱硫能耗数据能较好地符合,从而为火电机组湿法脱硫系统的能耗预测和节能运行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品位烟气余热回收过程存在冷凝现象,烟气的放热过程分为显热、潜热两部分。冷凝时,局部热流率和熵产率明显增大;增加水蒸气质量分数、冷却水质量流量和降低烟气入口温度都会导致烟气提前冷凝;存在最优冷却水质量流量使得热回收过程熵产数最小。另外,提出热回收效率评价烟气热回收程度,该指标受冷凝的影响很大。随着烟气中蒸汽质量分数的增加,冷凝过程的影响明显增强,因此,在低品位烟气的全热回收中必须考虑潜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O对燃煤烟气中汞形态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NO对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HC1气体的模拟烟气中,加入NO后转化率明显增加;较高浓度的NO会引起汞转化率下降但仍高于无NO的体系;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汞的转化率逐渐降低;SO2的存在引起汞转化率升高。在含HC1的模拟烟气中,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汞的转化率升高;SO2的存在引起汞转化率下降;NO的存在会提高汞的转化率。在一般烟气体系中, HC1可以促进汞的氧化;较高的O2浓度也可以促进汞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The flow rate of flue gas in the industrial experiments was 3000 Nm/sup 3//h. The flue gas from the boiler burning coal was used. The influence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efficiency of desulfuration (DeSO/sub 2/) were studied, which include the retention period of flue gas in the reacto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O/sub 2/ in flue gas, a mole ratio of NH/sub 3/ to SO/sub 2/ in the ga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as, as well as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pulsed corona discharg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n that the efficiency of DeSO/sub 2/ was above 80%,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O/sub 2/ was 1000 /spl sim/ 2000 ppm, the gas temperature was 60 /spl deg/C /spl sim/ 75 /spl deg/C, the retention period was more than 5.8 s, a mole ratio of NH/sub 3/ to SO/sub 2/ was 2 : 1, the water content in flue gas was above 6%, and he consumption was 2.5 /spl sim/ 3.5 Wh/Nm/sup 3/.  相似文献   

14.
燃煤烟气降温过程汞的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燃煤烟气冷却过程中汞氧化的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使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4.0.1,通过理论计算考察各种影响汞均相氧化的因素,并对实验电厂的烟气汞氧化过程进行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型显示600 K左右为典型燃煤烟气氧化速率最快的温度区间;煤中氯含量近线性增加汞的氧化;烟气中汞的氧化受到动力学控制,因而低的烟气降温速率有利于汞的氧化.对电厂烟气的模拟显示,600 K左右的空气预热器是汞氧化速率最快的区域;而在400 K左右的除尘器中因停留时间长,汞也得到了明显的氧化.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电厂汞排放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显示了一定的吻合,但模型对大部分电厂汞的氧化预测结果均比实验值偏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富氧燃烧烟气喷淋脱水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氧燃烧系统中,脱硫后的高湿烟气需要经过脱水处理才能作为循环烟气利用,喷淋塔是一种常用的脱水设备。本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喷淋塔的烟气脱水过程进行了三维建模模拟,得到了喷淋塔内的温湿度分布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喷嘴的操作参数和运行特性对液滴平均运动时间和脱水效果的具体影响,讨论了数值模拟中出口烟气"过饱和"现象的成因,研究了不凝气组分对脱水过程的影响,为富氧燃烧脱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或化学反应热来驱动进行制冷,因此废热回收的综合利用率比较高。论文对烟气废热驱动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热能利用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在烟气废热驱动溴化锂制冷机中,溴化锂制冷机的COP仅仅反映的是溴化锂制冷机本身的性能,不能作为衡量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废热制冷的效率高低和性能好坏的标准,因此本文采用废热利用率和废热制冷率对烟气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废热制冷性能指标,废热制冷率与炯效率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比较发现,二级烟气双效废热驱动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废热制冷率最高,炯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单光路冷原子吸收法在线测量气态痕量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单光路冷原子吸收在线测Hg小型实验装置,应用Hydra AA全自动测Hg仪,采用湿化学法测量吸收液中的Hg浓度,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出气体中的Hg浓度,测量结果表明渗透管渗透速率稳定。在此基础上,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原子吸收的方式测量痕量气态Hg的吸收强度,并与湿化学法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表明单光路条件下,冷原子吸收可用于纯净气体中Hg浓度的测量,进一步的研究应当以如何提高系统适应性及抗干扰能力为主要方向,光源强度的脉动可通过监测Hg的其他谱线来消除;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气体中存在粉尘或吸收池镜片存在污染等,可通过光电耦合变化作用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8.
H. M. Liu  L. Jia 《实验传热》2015,28(6):580-592
The condensation behavior for a gas/steam mixture with fine lignite particles and lignite ash particles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s the particles flow over horizontal finned tube bundles. The effects of the gas velocity, inlet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ter, excess air coefficient, and particle dimension are discussed. The total mass flow rate of the condensate and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flue gas including particl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lue gas excluding particles when Reynolds number is higher than 2,300. The area covered by ash depositions tends to grow from the leeward toward the windward side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diameter.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铁浆液脱硫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实验研究了氧化铁浆液在酸性环境下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在一自制的脱硫塔中进行。通过燃烧液化石油气来产生烟气,将氧化铁的超细粉加入水中作为脱硫介质。实验中研究了二氧化硫初始浓度、水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脱硫率随着水气比的增加而增大;随二氧化硫的初始浓度的增加,其脱硫率呈降低趋势。在文中同时分析了氧化铁浆液的脱硫机理和此方法脱硫的优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得到了生石灰粉和飞灰物料团的脱硫反应模型,并采用此模型比较计算了颗粒团大小、颗粒团空隙率、单个颗粒大小以及生石灰颗粒所占比例f对颗粒团脱硫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合理,说明本文推导得到的生石灰粉和飞灰物料团脱硫反应模型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