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单掺Er和ErYb共掺的ZBLAN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现象,发现了一种新颖的“Er(0.3)Yb(0.5)ZBLAN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随激光功率变化的双对数曲线的斜率相对于Er(0.3)ZBLAN样品有明显的降低、但都保持着很好的直线”的这种“特征”饱和现象,它的上转换机制是一种新颖的“扩散-传递”机制即Yb3+-Yb3+间能量扩散和随后的Yb3+-Er3+间能量传递。其“特征”饱和现象就是由“Yb3+-Yb3+”间能量扩散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Er^3 和Yb^3 双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在966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的饱和现象。详细的分析发现了它存在一种能量扩展导致的“特征饱和现象”,也就是说上转换发光强度I随激光功率P而改变的双对数曲线的斜率随着激光光斑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至正常的多光子关系。还发现布居耗空所导致的“典型饱和现象”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导致了logI-logP曲线会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逐渐弯曲,而激光功率的减小会导致“典型饱和现象”也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 (ErYb:FOG)、氟化物ZBLAN玻璃和五磷酸盐非晶在 966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发现有丰富的上转换发光现象 ,这是由于样品中Yb3 的浓度很高 ,Er3 Yb3 ,Yb3 Yb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作用都很强造成的。研究发现ErYb :FOG玻璃的直接上转换增敏发光比磷酸盐大 1 0 0~ 1 0 0 0 0 0倍 ;而很有趣的结果在于氟氧化物玻璃的直接上转换增敏发光与ZBLAN玻璃接近 ;这对于提高频率上转换的综合性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Er3 vZBLAN 和(Yb3 , Er3 )vZBLAN玻璃在966 nm 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现象, 发现在(Yb3 , Er3 )vZBLAN 玻璃样品上存在由Er3 离子间交叉弛豫导致的上转换发光随激光功率二次攀升的类雪崩上转换发光现象; 并且由稳态速率方程的数值计算得出与实验测量相吻合的结果: 当Er3 离子间的交叉弛豫P很小时, 上转换发光是随抽运激光功率的增强而逐渐趋向饱和的; 当P 较大时, (Yb3 , Er3 vZBLAN 玻璃由于Yb3 和Er3 离子间的交叉能量传递速率很大, 致使Er3 离子的上转换激发速率R很大, 造成上转换发光在达到饱和之前出现一个陡升, 这就是实验观察到的由类雪崩效应导致的上转换发光随激光功率二次攀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Yb,Er:YAG中能量上转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莉蕾  洪治 《光学学报》2000,20(9):277-1282
计算了Yb,Er:YAG晶体中Yb^3 和Er^3 离子之间交叉弛豫几率,分析了Yb,Er:YAG晶体中能量上转换过程.通过求解跃迁速率方程,得出了Yb^3 和Er^3 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  相似文献   

6.
掺Er~(3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现象 ,发现其上转换机理主要是Er3 与Yb3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上转换而不是Er3 离子的步进多光子吸收 .研究发现由于稀土离子优先富集到PbxCd1-xF2 微晶中 ,形成数个稀土离子组成的耦合团 ,使其存在强烈的团簇效应 ,一方面导致了上转换荧光非常强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上转换荧光随抽运激光功率的对数变化F P曲线存在逐渐弯曲的“典型”饱和现象 .还发现在ErYb共掺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 ,两个处在激发态的Yb3 离子形成了团簇的耦合态2 F25/ 2 F5/ 2 (Yb3 Yb3 ) ,它在 96 6nm激光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上转换合作辐射荧光  相似文献   

7.
970nm抽运下Er3+/Yb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r3+/Yb3+共掺、Tm3+/Yb3+共掺、Er3+/Yb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在970nm抽运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光谱性质,测试了Er3+离子的4I11/2和4I13/2能级荧光寿命变化情况.结果发现Er3+/Yb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常规荧光谱线在1450—1700nm区域明显加宽,并在1630nm有一荧光峰,可能是Tm3+:1G4→3F2跃迁产生.上转换发光研究表明,由于碲酸盐玻璃声子能量低的缘故,三种共掺系统下都存在上转换发光现象.在Er3+/Yb3+/Tm3+共掺中,上转 关键词: Er3+/Yb3+/ Tm3+共掺 碲酸盐玻璃 荧光 上转换光谱  相似文献   

8.
Er~(3+)及Er~(3+)/Yb~(3+)掺杂纳米晶CaWO_4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远航  吕树臣 《发光学报》2010,31(3):378-384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Er3+掺杂及Er3+/Yb3+共掺杂纳米晶CaWO4发光粉体,室温下观察到Er3+的下转换和上转换特征发射。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不同掺杂浓度对Er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发射强度增强;掺杂浓度的改变,导致了Er3+的浓度猝灭现象,其适宜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为0.6%。同时观测到O-W的电荷迁移态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并给出了能量传递的模型。对Er3+的上转换研究观察到:在976nm激光激发下Yb3+对Er3+的上转换发射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两个Yb3+同时将能量以共振方式传递给一个Er3+离子,Er3+、Yb3+共掺杂样品的绿光上转换过程展示了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9.
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是促进上转换发光材料实际应用的关键。在NaErF_(4)@NaYF_(4)体系中,惰性NaYF_(4)壳层可以抑制高组分Er^(3+)掺杂下的发光浓度猝灭,其上转换发光主要来源于Er^(3+)-Er^(3+)的能量传递上转换。本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Er^(3+)和Yb^(3+)分区掺杂的NaErF_(4)@NaYbF_(4)@NaYF_(4)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通过包覆惰性壳层研究Er^(3+)-Yb^(3+)-Er^(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反向能量传递过程。由于808 nm波长只能激发Er^(3+)而不能激发Yb^(3+),因此在808 nm波长激发下,Er^(3+)在惰性壳层的保护作用下将激发态能量传递给Yb^(3+),随后通过反向能量传递回Er^(3+),使得Er^(3+)的上转换发光增强。实验结果发现,当中间层Yb^(3+)掺杂浓度为100%时,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最大增强倍数为24.9和9.79。  相似文献   

10.
稀土Er掺杂ZnF2: PbF4的能量上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氟化锌(ZnF2)或氟化锆(ZrF4),氟化铅(PbF4)等基质材料中加入不等量的Er3 及微量Yb3 离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制作成能量上转换材料。样品在980nm的红外光激发下发出较强的多波段的可见光,且肉眼可见。由实验样品分析了稀土Er3 上转换可见光各波段的谱线,给出了能级跃迁机制,并根据稀土Er3 摩尔浓度不同的样品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不同,分析了掺入稀土的浓度对能量上转换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初中物理课,在一些老师的“内能”概念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调如下两个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平和而理性的,因此物理课堂也多波澜不惊,但这并不意味着物理课堂总是沉闷的.在实践中,我们若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往往就会有不期而遇的精彩.自然,这里所说的精彩并非用矫情的掌声来描述,而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自内心的惊异与喜悦,常表现为学生愁眉紧锁后的莞尔一笑.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目前在我国掀起了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制定了课程标准,新编写的教材已在少数地方试用.面临这种形势制约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新的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完善.此文既涉及课程的构建,也涉及评价和测量.发表此文意在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Highly localized, dynamic particle-like excitations are observed in a dc-driven, quasi-two-dimensional gas-discharge system.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undergo a transition from isolated to aggregated state as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increased. Although they provide us a macroscopic analogue of microscopic atoms and molecules, they are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latter in the point that they exhibit a rich variety of complex dynamics. The fact that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can show synchronous dynamics even in distant places, together with rece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s that a global coup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dynamics of such localized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16.
17.
本刊在1999年第18卷第2期曾刊登了应崇福院士所著“南下访‘淇淇’”一文。据媒体报道,“淇淇”已于今年(2002年)7月14日辞世。消息传出后,原饲养单位两天内收到各界表示关注的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40余份(见《光明日报》2002年7月17日A2版)。  相似文献   

18.
浅议"做功"     
关于功的概念高中物理的定义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的位移之积即为该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相似文献   

19.
说“影”     
1影的形成 “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其后方形成的全暗(光线完全不能照到)或半暗(只有部分光线照得到)区域,其中全暗区域称为“全影”又称“本影”,半暗区域称为“半影”又称“副影”.一般说来,不透明物体在一个点光源的照射下,其后面只能形成全影,无半影;如图1所示,不透明物体在二个点光源照射下,其后面会形成二个半影,一个本影(如果这二个光源在物体两边的话,可以形成二个小本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