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3月3日下午,中科院声学所马大猷院士的新著《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发行仪式暨89岁华诞庆祝活动在中科院声学所德昭楼218会议室举行。马大猷先生偕夫人王荣和先生出席,中科院声学所田静所长专程从全国政协会议上赶来祝贺,张春华、景荣才、潘峰、居琦副所长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声学所基础研究部刘克主任主持。景荣才副所长代表声学所祝贺马大猷院士新著的出版发行,并高度赞扬了马大猷先生为我国声学事业和声学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号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以马大猷先生为楷模,为繁荣和发展声学事业而努力工作,同时衷心祝福马大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国内声学界最后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国声学学会 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于11月 3日至6日在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代表63人和中国声学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代表28人参加了本届学术交流会议,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马大猷先生也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主席田静研究员致开幕词,指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声学工作者,有义务,也应有准备,主动勇敢地肩负起中国声学事业发展的重任。副理事长侯朝焕院士和马大猷院士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们对青年寄予厚望,希望青年工作者在声学领域中做出更大成绩,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部委员马大猷教授七十五岁和从事科学与教育工作五十四周年。我们特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潮阳。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去美国,先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研究生。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成(?)最年轻的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电机系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195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务长。1956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着手组织中国的声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向宁 《声学学报》2015,40(2):331-337
近年来由于混响室在演艺厅堂工程上的应用,唤发了对耦合空间声场研究的广泛兴趣。本文简短地回顾了马大猷先生对室内声学简正模态理论的贡献,对近代特别是最近15年来室内声学研究在耦合空间方面的发展,做了综述性讨论,包括简正模态分析和模态分解法、统计声学方法、几何声学方法、扩散方程、以及高分辨率实验技术和贝叶斯概率分析在耦合空间研究的应用。值马大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以此文缅怀德高望重的声学前辈。   相似文献   

5.
声学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声学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则要稍晚一些。本文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草创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简述了马大猷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和他的学术成就。可以看到,马大猷作为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他也是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对马大猷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贡献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缅怀了与先生一起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6月2—7日,每三年一度的国际声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是声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声学家们的节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届大会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研究员和美国伦斯勒理工  相似文献   

7.
徐欣 《应用声学》2001,20(1):48-48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于2000年8月21-24日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得到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参会委员和代表共计26人,会议由主任委员马大猷院士主持。 首先由马大猷院士讲话,欢迎各位委员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会议,感谢全体委员对声学标准化工作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感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支持.另外简略介绍了声标技委会今年和明年完成的标准项目.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田静常务副所长向代表介绍了中科院声学所的改革情况以及声标技委会在声学所知…  相似文献   

8.
田静 《声学学报》2010,35(2):97-100
<正>2010年3月1日,是国际著名声学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学学报》主编马大猷先生95岁华诞,为此,《声学学报》编辑部从先生的部分学生和同事中征集了声学基础和声学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专辑出版,以  相似文献   

9.
《应用声学》1986,5(1):49-49
中国声学学会成立大会暨1985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10月14—19日在南京召开.在此期间,中国声学学会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及第一届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学会理事长应崇福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聘任我国著名声学家、声学学会前任理事长汪德昭教授和马大猷教授为名誉理事长;通过了中国声学学会章程;建立了由常务理事会领导的学术、科普、组织、技术咨询和国际交流五个工作委员会,声学学报和应用声学二个编委会,生物医学超声工程、环境声学、水声学、电声学、检测声学、功率超声、超声电子学、语言听觉及音乐声学  相似文献   

10.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