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撞击流干燥(Impinging Stream Drying,ISD)技术是强化相间传热传质和加快颗粒干燥过程的有效方法。通过在自行设计的同轴水平撞击流试验装置上对物料进行的一系列干燥试验,验证了空气温度、颗粒喂料速率、颗粒预热温度等操作参数和撞击距离、撞击室容积等结构参数对干燥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同轴撞击流干燥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双行程红外辐射振动流化种子干燥的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单行程红外辐射振动流化种子干燥的基础上,本文开拓出双行程振动流化干燥,其特点是在干燥过程中种子与供热热风均经两次行程,干燥装置总高度不变,其干燥行程增加20%.通过非稳态干燥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增加内行程种子总脱水率增加87%,总干燥周期为单行程的1/1.8,料温为其0.82(47℃/57℃)倍.由于增加内筒使恒速段延长并提高了梅这段的干燥速率,整个干燥过程适应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因而可保持种子的活力。文中根据干燥速率方程分别实验研究了辐射、对流与导热在强化种子传热传质过程中的各自贡献.这些研究为我国的‘种子工程’尤其是品种繁多、特性各异干燥难度较高的蔬菜种子干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热风对流干燥实验台上进行污泥薄层等温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定风速下温度对薄层含水率影响规律。基于多元系热力学原理,构建了薄层含水率的双结构预测模型。基于热力学极值原理,分析污泥水分迁移过程中吉布斯函数的变化规律,以对薄层干燥工况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结构模型可用于预测薄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在2 m/s风速下,薄层含水率从80%降低到60%时,控制干燥温度为100℃左右;含水率从60%降低到10%,应保持干燥温度在15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用常态、超临界乙醇和超临界CO2干燥法干燥钛酸正丁酯的醇凝胶,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应用XRD,FTIR,FT-Raman和Fluorescent spectrum(FS)等光谱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为模型反应,比较所得样品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半导体能带结构、光吸收性能、表面性质及光催化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影响,用超临界CO2干燥法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像与生理实验法研究种子的优化传热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工程热物理和种子生理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辐射振动流化干燥装置中,对白菜种子的动、静态干燥进行了热象测试分析,并且同步进行了种子的生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临界干燥温度是干燥时间和含水率的函数,当含水率较低及干燥周期较短时,种子的临界干燥温度可以提高,为种子的优化传热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骨架颗粒的多层物理结构问题,运用孔道网络方法、热质传递原理和多尺度理论等知识,建立了颗粒堆积多孔介质干燥的多尺度多层结构传热传质模型。以稻谷堆为典型代表进行热风干燥试验验证,模拟分析了颗粒内部不同组织物理特性等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模拟稻谷堆干燥过程;稻谷颗粒内存在较大的水分梯度。胚扩散系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十分显著,其次是壳扩散系数,衣扩散系数影响最小;较小的胚扩散系数可将湿分有效地"囚禁"在胚内。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将太阳能干燥技术与远红外干燥技术结合为一体的综合干燥装置,它适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农副土特产品的干燥,各种蜜饯、果脯、果品的干燥加工,以及一些中草药和肉制品的干燥加工. 以往的太阳能干燥装置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是温室型; 第二类是集热器型;第三类是集热器和温室相结合的干燥装置;第四类是柱状抛物面聚光的管型干燥装置.上述各类太阳能干燥装置,由于单一地依靠太阳辐射能,干燥装置内温度随太阳辐射能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干燥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法控制,不能连续干燥,干燥装置内蓄热保温效果不理想.这种干燥装…  相似文献   

8.
非固结多孔介质干燥的双尺度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产品颗粒物料中常见孔隙直径范围(10~(-4)~10~(-3) m)的非固结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运用孔道网络方法和传递过程原理等知识,建立了考虑骨架吸湿、汽相对流、温度梯度和孔道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干燥过程影响的非固结多孔介质双尺度孔道网络干燥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干燥实验.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非固结多孔介质的干燥过程;非固结多孔介质的孔隙率、直径(包括粒径与孔径)分布对干燥的影响十分显著,孔隙率越大,物料干燥越快,达到相同湿含量干燥所需时间越短;直径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越高,干燥所需时间越长,物料湿含量分布的差异也越大。对于窄筛分农产品颗粒物料,进行干燥计算时可以采用同一直径分布代替实际分布.  相似文献   

9.
费浩生 《物理》1990,19(2):100-102,94
本文根据激光感应光栅原理讨论了用于超快速过程测量的频域技术,证明它与时域技术是等价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线型的拟合及弛豫时间的获得,并给出了若干典型的实验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褐煤干燥提质是提高褐煤发电系统发电效率的有效手段,热泵干燥是一种节能干燥技术。因此,本文考虑在褐煤发电系统中集成热泵干燥技术,设计了系统流程,并建立了该系统热效率、分析模型。进而,结合某600MW直接燃褐煤发电机组实例,对该系统的节能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燃烧过程损降低是褐煤预干燥节能的本质,而通过热泵干燥在基准工况下可以降低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率达11.54 g.kWh~(-1)。最后,分析了主要系统参数对系统能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燥机热效率、热泵热力完善度越高,褐煤干燥程度越大,系统供电标准煤耗率的降低量越大。  相似文献   

11.
谷物的红外辐射振动流化优化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与工业设备相仿的螺旋提升红外辐射振动流化模拟干燥机与热风固定床中,研究了谷物玉米的干燥特性,分析了物料的干燥动力学的实验规律,阐明了红外辐射振动流化高效、优质优化传热传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张宇  刘德森 《光子学报》1997,26(4):349-351
本文探讨了采用溶胶一凝胶新工艺制作变折射率棒透镜的干燥工艺.利用挥发性低的丁醇做溶剂以及增加凝胶中的OH基,可以避免在干燥过程中凝胶的开裂,得到透明的、无裂缝的变折射率干凝胶棒.  相似文献   

13.
多孔物料干燥时的耦合传热传质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引言多孔物料干燥时的传热传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耦合过程,物料内的质扩散通量不仅受湿度梯度控制,而且还和温度梯度有关[1~5]。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料表面向内部传递,而湿分总是从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然后扩散至干燥介质中,故物料内部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由Luikov理论可知,向内的传热过程总是阻止物料中的湿分向表面迁移,从而减小质通量,降低干燥速度。显然,为了提高干燥速度,可以通过采用辅助加热或改变加热方式来减小物料内部逆向温度梯度、甚至改变温度梯度的方向以加快物料内部湿分向表面…  相似文献   

14.
菜豆种子薄层干燥物料内部水分扩散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数值方法应用于物性测试,用反问题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物料的内部水分扩散模型及边界条件的处理,把反映物料干燥过程动态特性的实验含水率曲线与物料颗粒内部的水分扩散结合起来,确定物料颗粒在非稳态脱水过程中的内部水分扩散系数,并分析内部水分分布及其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拟合的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进一步分析干燥过程参数对种子劣变的影响及确定优化的干燥工艺从而达到干燥控制的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蔬菜种子干燥中种皮的效应与优化传热传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前言含水率大的种子在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劣变,使发芽力与发芽势降低山。种子干燥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而且还涉及到生命力保存的问题。虽然种子的形态存有差异,但是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一般都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种皮对种子具有保护与协调的功能,其透气性与透水性决定了种皮是种子与周围环境进行质量与能量交换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综合种子的生物生理特性研究了蔬菜种子干燥中种皮的作用,并结合种皮的生物学功能探讨了优化传热传质的机理。2种皮对干燥的影响实验装置见文献[2],采用在线测量的方法可连续检…  相似文献   

16.
冻干过程中升华界面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测温技术是基于在平衡状态下,冰晶温度与其饱和蒸汽压为单值函数这一基本规律,在升华干燥过程中,突然中断从冻干室流向冷阱的水蒸汽流,通过测量冻干室内压力回升情况去推算升华界面温度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与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测温相比,压力测温技术即不破坏冻干样品的结构,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出移动升华界面的温度,并能判断升华干燥过程终点。文中分析了升华界面温度测量的意义与困难,建立了压力测温技术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力测温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多组分粒子流化床半湿式烟气脱硫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多组分粒子流化床(MSFB)的半湿式烟气脱硫方法.在本研究阶段,对多组分粒子流化床的粒子流动特性、浆液的干燥特性、采用模拟烟气时的脱硫效率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大、小粒子混合流化时,小粒子达到输送状态的时间有所延迟,稳定操作速度主要由大粒子的流化特性决定;(2)浆液的完整干燥过程分下落和床内两个阶段。浆液在床内的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粒子流化床膨胀,床层阻力下降;(3)采用CaCO3时,脱硫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se studies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irborne ultrasound-assisted convective drying and microwave-assisted convective drying, as well as their combination, on process kinetics, total color change, water activity, content of carotenoids,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arrots (Daucus carota L.). The global model of drying kinetics based on couple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moisture and material temperature profiles during drying.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microwave in convective drying reduced drying time in the range of 9–81%, but the shortest drying time was observed for simultaneous action of convection, ultrasound and microwave.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a product improvement due to ultrasound as compared to convective drying and microwave-convective drying.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ying kinetic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real drying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drying kinetic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real hybrid dry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iveness of hybrid drying based on convective drying with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microwave enhancement is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studies. The drying kinetics, energy consumption as well as the quality aspect of green pepper is analysed. It was shown that hybrid drying methods shorten significantly the drying time,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ffect positively the quality factors. Each of the analysed aspects depend on combination of the convective-ultrasound-microwave drying programs. Besides, based on the drying model elaborated earlier by one of the authors, the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convective drying assessed by such phenomena as “heating effect”, “vibration effect” and “synergistic effect”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