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树华 《物理》2012,41(5):342
一个国际研究组宣称,几乎所有组成月球的物质都来源于早期的地球.这一发现与月球是由“忒伊亚”(一个像火星那样大小的物体)与早期地球碰撞而形成的天体模型相矛盾.这一模型认为,40%的月球物质来源于忒伊亚.  相似文献   

2.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相互作用物体(接触面光滑)的加速度这类题时,一般只从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而忽略了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本文对两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用矢量法证明了物体间正压力对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及地球组成)作功的代数和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此结论适用于求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中客 《物理》2006,35(10):859-859
地球自身的旋转轴经受着多种旋转力的作用,例如二分点(即旋转轴处于春分、秋分点时)的进动等.最近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旋转运动不被人注意地相互间抵消了.比利时的地球物理学家S.Lambert博士精确地测量到了这类在常规下是很难探测到的微弱晃动.这两个晃动分别是现在还不太明白其起因的钱德勒章动(Chandler wobble),这个章动的周期是433天.另一个是起源于地球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晃动.这两个运动的综合后果应该导致地轴发生大于10米的移动.但由于这两个晃动的相互抵消作用,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2月这段时间,地轴的移动却降低到了1米以下.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力本章知识要点为;两个概念─—力、力短;两种方法─—受力分析方法和力的计算方法;两种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1如何分析判断力1.1重力的分析判断1.1.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力,是一种非接触力.1.1.2.重力的大小:G-mg.1.1.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注意:重力只近似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2弹力的分析判断1.2.1弹力的产生:发生了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弹力的产生,一定有接触和弹性形…  相似文献   

5.
1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的物体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位于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周期,即T=24h,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r=4.24×104km,线速度v=3.07km/s.  相似文献   

6.
1影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若光源发光面较大,每个发光点都在物体的后方形成影区,这些影区重叠部分是先完全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叫做本影(见图1).本影周围部分光源照射不到的半明半暗区域叫半影.而图中3区好像也是本影,其实那里也能得到一部分光的照射,并不是真本影叫做伪本影.太阳是一个很大的发光体,地球及地球的卫星--月球都是不发光体,在地球及月球的背后都有本影、半影及伪本影.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本身还在自转.它们共同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引力势能系统共有的观点出发,就mgH势能项的来源作一探讨并论及势能的系统共有概念. 有一静止在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被抛射向空中.如右图所示,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物体与地心距离为r,设物体沿地球半径R的延长线方向即r方向运动一位移元dr,地球万有引力F对物体所作的功为: dA=F· dr 物体由r1运动到r2,地球万有引力F对物体所作的总功为: A=F·dr(1)由牛顿第三定律,此时物体的万有引力F’作用在地球上,地球由r1’运动到r2’,物体引力对地球位移元功dA’及总功A’各为: dA’=…  相似文献   

8.
讨论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情况 ,推导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简谐运动 ,并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理想化的地球隧道运输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地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治权  汤克云 《物理》1996,25(12):712-717
概述了我国地磁生物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地球基本磁场生物效应研究;(2)地球变化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引力势能的系统共有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物体—地球系统为例: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思维,把物体的重力势能看作是物体本身所有,不能有意识地把物体与地球联系成一个系统来考虑,对于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引力作用而具有引力势能的事实感到抽象,因而造成对引力势能概念的片面理解.如果对这一概念加以量化处理,以数据说明问题,可有利于对它的充分理解如图所示,设物体与地面相距为H,物体自由下落到地面所通过的位移h,与此同时,地球受物体吸引而向物体运动所通过的位移为h,因此可得关系式:H=h+h   (…  相似文献   

11.
例 1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距地面高为h的塔顶上自由落下 ,问该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是多大 ?(不考虑空气阻力 )解析 假定地球的质量为M ,不考虑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因为物体是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 ,可以认为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即为mg .选定地球水平表面为参考平面 ,则从过程的初始状态到末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地球和物体的位置分别移动了h1和h2 ,如右图 1所示 ,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12 mv2 m=mgh2 , 12 MV2 M=mgh1,两式相加得12 mv2 m 12 MV2 M=mgh1 mgh2 =mgh ①从①式可以看出 :如果把物体m和地球…  相似文献   

12.
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提前一天发布预测,一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有99.8%~100%的概率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10:46与地球相撞.随后据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消息,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事后观测表明,人们预计出的撞击时间误差只有15s.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虽然这颗在大气中分解掉的小行星并没有给地球带来多少威胁,但第一次成功预报还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将卫星的近地轨道运动等效为无阻力条件下物体沿地球内两相互垂直的直径轨道的简谐振动的合运动,从而解释了它们的运动周期相同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4.
第五章冲量与动量练习一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一、判断题1.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动量的变化量越大。()2.A、B两物体,若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则A的动能也一定大于B的动能。()3.如果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4...  相似文献   

15.
月球的形成     
树华 《物理》2003,32(10):689-689
天文学家认为 ,月球是由一个像火星般大小的物体撞入地球 ,将物质溅射到围绕地球的轨道上形成的 .这一撞击还把地球上一天的时间延长到现今的 2 4小时 .月球中的物质一部分来自地球 ,其余部分来自撞击体 .科学家们对撞击体的物质在月球中所占的比例做了估计 ,结果分歧很大 .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得到的估计值从小于 1%到大于 5 0 % ,而大多数地球物理模型则预言这一比例在 5 0 %到 90 %的范围 .在德国的天文学家通过将月球与地球岩石样品的成分进行比较 ,计算出月球上来自碰撞物体的物质不超过月球的三分之一 .此外 ,他们还估计 ,月球至少是在 4…  相似文献   

16.
本依据科氏力原理,利用数学矢量公式推断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并依据其对地球表面出现的系列现象给予物理意义上的解释,使得传统的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第四章功与能练习一功功率能量一、判断题1.施加于物体的力越大,做功就越多。()2.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小船,浮力做功一定等于零。()3.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发生变化。()4.摩擦力不可能对物体做正功。()5.保持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  相似文献   

18.
有关地球的几个物理量,如质量、半径、电容量等,是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提及并用到的,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地球质量M地 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周期T=27.3天,轨道半径 R=3. 8 × 108m.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得: 化简后 与相关资料的 5. 98 × 1024kg,近似相等. 有必要说明,在计算中我们所采用的月球绕地球的周期T=27.3天,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T0=29. 5天,这是因为T0表示了月相变化的周期,这种周期是相对于日地连线而言的,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应相应于月地连线,…  相似文献   

19.
梁志强 《大学物理》1990,9(9):47-48
本文讨论了考虑地球自转时有关地球穿透隧道的一例谐振劝,并给出三种情况下的振动周期.同时,还得到两个非常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戴闻 《物理》2012,41(6):406
在距今1900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地球处于所谓最后一个冰期.之后,在距今19000年至10000年期间,整个地球逐渐变暖,冰原从北半球的大陆消退,同时大气组分也发生明显变化.专业人士称上述转变为“冰川终止(glacial termination)”,有许多专家试图解释触发和维持上述变化的机制,不幸至今仍然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在最近出版的Nature周刊上,Shakun等重构了全球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证明:“冰川终止”变暖过程的发生,实际上是南北两个半球温度反相(antiphased)变化叠加的结果.因此说,在距今19000年至10000年期间,地球所经历的是某种全球变暖.海洋环流的变化分别控制了南北半球反相温度变化的幅度,它似乎是影响这一变暖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