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声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是10-4Hz~20Hz。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通常具有破坏作用,是有害的。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以后的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和超声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如果用频率来表征声波,并以人的感觉频率为分界线,可把声波划分为次声波(f<20Hz)可闻声波(20Hz≤f≤20kHz)及所谓超声波,它是指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声波。一般认为人耳所能听见频率的上限为20kHz。由于超声波的波长短,相同的振幅情况下,质点振动传递的能量就大得多,超声波在传播时就具有了与光传播时类似的特性,可以借助于光学的一些原理来研究它。计算表明,在液体中传播着超声波,其质点振动加速度的幅值可高达重力加速度的上百万倍!波长短的超声波的显著特征是方向性强,这样可用它采集信息,特别是材料内部的信息,因为超声波几乎能穿透任何材料。这对于某些其他辐射能量不能穿透的材料,超声波便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之,超声波在工业、医疗等科技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依靠声音传递语言和相互交往,声音帮助我们传递信息、了解世界,它的频率在20Hz至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家习惯称之为声波中的“小字辈”。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着,可它却无处不在。狂风呼啸、火山爆发、强烈地震、枪炮发射、火箭起飞、热核爆炸时,都可发出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次声波由于振动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传播时能量损耗小,所以它传播的距离很远,能传到几千以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相似文献   

4.
听不见的声音——次声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 ~20000 Hz之间,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他们都是我们无法听到的声音。下面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次声波。  相似文献   

5.
<正>声音是什么?古人说"耳听之而成声"。其实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只是频率在20~20000赫兹范围之间的声波,被称为可闻声波,而20赫兹以下的声波和20000赫兹以上的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它们被称为次声波和超声波,也被称为不可闻声波。其中次声波是人们不熟悉的,但它却有着奇特的效应,从而成为新概念武器家族中的一员——次声武器。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次声源,大自然的多种自然现象如地震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晴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气层的不均匀性,次声波分解成不同的简正方式来传播,它们有各自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当由一个声学阵接收次声波时,不同的简正波在声阵上产生不相同的时间延迟。本文根据各个简正波的主要能量分布在不同的频率区间,从理论上导出计算简正波相速度的平均数值和平均方位的方法,利用速度滤波估算出各个简正波的频谱,通过Weiner-Hopf滤波,从一个声阵接收到的数据中,估算出空间任何一点某个简正波的波形。最后给出了计算机模拟计算,其结果与理论上设定的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高智  卢文强 《物理学报》1983,32(6):713-722
本文探讨了非平衡、非绝热气体中扰动传播的特性。包括弛豫波、压力波、密度波以及热模。基于热扰具有反馈机制的看法,导出了非平衡、非绝热气体中扰动传播的基本方程式和色散关系。由此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例如,扰动能够放大或缓慢衰减,后者为大气中次声波吸收的异常现象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非绝热能够引起很大的弥散现象;非绝热过程对噪声的传播能够产生显著的阻尼作用等等。此外,压力波、密度波和热模不稳定的结论与气体放电失稳性的实验相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杨亦春  郭泉  吕君  滕鹏晓 《物理学报》2014,(13):224-237
研究了一种在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次声波,揭示其与地震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对应关系.利用CASI-ICM-2011型次声测量传感器在一系列Ms6.0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前2周以内检测到的一种频率范围0.001 Hz至0.01 Hz的次声波,其特征有:幅值范围50 Pa至200 Pa,持续时间0.5 h至4 h,传播速度10 m/s至30 m/s,震级越高信号越强.通过建立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成功定位了芦山地震前4天出现的异常次声波,以及巴基斯担地震前12天出现的异常次声波.通过对8年时间连续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这类次声波的出现规律.同时,对其产生机理提出了大地起伏激发次声波的假设,进行了理论论证,并用智利地震测量信号和玉树地震测量信号证明S波可以激发出本地同振的次声波.文中所列举的数个震前异常次声信号的观测结果对于地震预测的信息获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亦称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上限频率(约2×104Hz)的声波,其波长范围约为10-2~10-6m。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由于声波和媒质间的相互作用,使媒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也会出现一系列力学、光学、电学、化学等超声效应。超声产生这些效应的基本作用主要有三个:(1)线性交变的振动作用,是由于媒质在一定频率和声强的超声波作用下作受迫振动,而使媒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媒质中的应力等分别达到一定数值而产生一系列超声效应。(2)由于超声振动的非线性而产生锯齿波形效应和各种直流定向力(如辐射压力和平均粘滞力等),并…  相似文献   

10.
毫米波技术     
毫米波是波长为 1—10mm(相应的频率为300—30GHz)之间的电磁波.无线电波谱中的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的利用已非常普遍,在技术上也已成熟;光波中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 射线也已有了许多成熟的应用.但在电磁波谱中的毫米波至今尚没有充分利用,而亚毫米波尚处于开发阶段.虽然早在1895年,莱贝杜(Lebedew)曾利用火花隙发生器产生了毫米波,但这远不是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器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由美国首先制造成了可以利用的毫米波电真空器件——毫米波速调管.五十年代中期和后期,许多国家对毫米波的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