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不同浓度比例的对巯基苯胺和N,N'-二苯基硫脲为功能耦联分子,在光滑银基底表面组装不同表面密度的二维银纳米粒子阵列。通过对组装阵列和粗糙银表面耦联剂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比较,阵列中对巯基苯胺分子拉曼信号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只有微弱的N,N'-二苯基硫脲的拉曼增强信号,说明在这种组装阵列中得到的拉曼散射增强主要来自于银纳米粒子和光滑银表面之间。  相似文献   

2.
银纳米粒子阵列的自组装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聚赖氨酸为表面耦联层分子的玻片基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阵列。SEM表征结果表明,银粒子以亚单层的形式排列在基底表面。比较银溶胶和纳米粒子阵列的紫外可见光谱可见聚赖氨酸耦联层对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甲基紫精在银纳米粒子阵列上的表面增强FT拉曼光谱表明在近红外区拉曼散射的表面增强主要来自于化学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3.
庄严  周全法 《光谱实验室》2010,27(5):1947-1950
在金,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对巯基苯胺(PATP)分子,对其进行紫外及拉曼光谱性质表征。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修饰了单分子层的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生较大的红移,银粒子位移程度大于金粒子的。其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研究表明,对巯基苯胺b2振动模式的极大增强是由电磁增强和化学增强效应共同决定的。金、银粒子上对巯基苯胺单分子层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的差异主要来自金属与对巯基苯胺之间电荷转移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闫月荣  姚开胜 《光谱实验室》2012,29(3):1509-1512
用氢气还原氧化银的方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00nm的银纳米粒子,然后在表面经PVP修饰的载玻片上以自组装的方式构筑了银纳米粒子单层和双层二维有序阵列,在铝基底上通过对氨基苯甲酸成功构筑了银纳米粒子的有序组装体,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对不同基底二维有序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氨基苯甲酸在银和铝基基底上都是垂直吸附,其表面拉曼增强效应是电磁场增强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化学增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拉曼光谱用于检测物质。但由于物质的普通拉曼信号较弱,因此在微量检测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尝试获得了巯基乙胺(C_2H_7NS)粉末、巯基乙胺在纳米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巯基乙胺与纳米银粒子在载玻片上自组装纳米银膜的表面增强等的拉曼光谱。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来对纳米银胶、纳米银膜进行形貌表征。应用Guassian03软件计算出巯基乙胺的拉曼峰,对实验得到的拉曼峰进行对比和归属。对实验得到的拉曼峰比较,巯基乙胺与纳米银粒子在载玻片上自组装纳米银膜获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较好。通过改变巯基乙胺与纳米银粒子在载玻片上自组装时间长短来对该方法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组装结构上罗丹明B的表面增强荧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在玻璃表面构筑银纳米粒子的二维组装结构。银纳米粒子组装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中偶极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组装结构更为敏感而表现出较大位移。组装银纳米粒子可极大增强罗丹明B的荧光。荧光的表面增强效应主要来自银纳米粒子对荧光分子所处区域的局部电磁场增强,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分子修饰对其表面增强效应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和有序组装膜的结构与性质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粒子的表面结构与性质对由其组装成的有序膜的结构与性质有直接的影响。文章报道了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的银纳米粒子与双亲有机分子的单层和多层复合LB膜,通过吸收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银纳米粒子与吸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特性及银纳米粒子的拉曼增强特性。十八胺/银粒子复合LB膜的吸收光谱及拉曼光谱显示,十八胺分子与银纳米粒子表面的活位通过NH2中的氮原子以复合体的形式结合;同时,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复合体可能存在光催化过程。根据银粒子复合LB膜的实验结果,十八胺和十八酸之间的反应产物在复合膜中起空间位阻作用,与银粒子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金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性质及联苯胺的SE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分别制备了较小粒径的金、银纳米粒子.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对金、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金、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别约为16和10 nm,并能以亚单层形式组装于导电玻璃(ITO)表面;CV图显示金、银纳米粒子分别有一对不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而且纳米粒子的浓度对其氧化还原电位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自组装方法,以联苯胺为偶联分子,在粗糙金基底表面构筑了金/银纳米粒子的双层有序结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在有序金银纳米粒子组装体中偶联分子的拉曼散射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以四甲氧基硅烷(TM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作为混合的前体,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制备了具有贯通孔道结构的双孔硅胶整体柱,采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TPMS)对硅胶整体柱表面进行巯基化修饰后,分别将金、银纳米粒子组装在整体柱材料表面。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金、银纳米粒子形貌、吸收光谱及组装金、银纳米粒子前后整体柱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分别采用波长为633和532nm的激发光作为激发光源,研究金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的硅胶整体柱的在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性能。结果表明,该基底呈现出很强的SERS活性,结合整体柱的分离富集优势将在食品/环境领域现场痕量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氨基硅烷化的单晶硅片表面通过静电自组装技术组装上金和金核铂壳两种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基底浸泡在溶胶中的时间控制基底上纳米粒子的密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基底表面上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呈亚单层二维阵列分布。以吡啶(Py)为探针分子,用波长为632.8 nm的激发光作为激发光源,研究纯金和金铂复合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行为。数据显示在金纳米粒子之间引入金核铂壳纳米粒子后,Py的两个特征峰的频率没有明显变化,但谱峰的强度却变弱了,其SERS信号衰减最大可至原来的24%。这是由于引入的铂的d态电子使金的等离子体激发猝灭,从而破坏了电磁场增强,使金的SERS信号衰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物理吸附法,在机械抛光纯银表面引入对巯基苯胺(p-Amiothiophenol,PATP)分子充当隔离层,运用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隔离层对位于银表面附近的罗丹明6G(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经PATP分子修饰的机械抛光金属衬底对Rh6G分子表现为猝灭效应,而经过PATP分子修饰后的银表面对Rh6G分子的荧光发射具有增强效应。根据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及辐射能量转移模型对实验观测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TP有机分子隔离层的引入有效地减小了荧光分子与金属衬底之间的无辐射能量速率,提高了荧光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金属银表面-分子体系中的电荷转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苗润才  潘多海  张鹏翔  李秀英 《物理学报》1988,37(11):1870-1875
本文从光吸收谱得到了分子吸附在银胶、银镜上所出现的电荷转移跃迁,以及KC1对电荷转移跃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凝聚与电荷转移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金属银表面-分子体系中电荷转移效应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从吸收光谱观察到分子吸附在银表面上所出现的电荷转移效应,着重研究分子与表面之间电荷转移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且对其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银分子中电荷转移效应及其对喇曼信号的增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观察光的吸收谱变化觉察到分子吸附在银胶、银镜上所出现的电荷转移跃迁;同时测量了电荷转移对吸附分子喇曼信号的增强.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玻片表面构筑银纳米粒子二维组装结构研究吸附分子对银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表面吸附二硫代乙二酰胺分子可导致金属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红移,主要与金属粒子的微环境改变以及吸附分子与金属间电荷转移而导致的金属粒子内部电子密度改变有关.二硫代乙二酰胺分子通过其氨基和巯基共同吸附于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整体柱的超灵敏表面增强拉曼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整体柱材料的SERS检测方法。通过将探针分子和银溶胶混合后滴加在整体柱上, 我们可以得到浓度低至10-18 mol/L的罗丹明6G(R6G)及10-16 mol/L的对巯基苯胺(PATP)的SERS信号。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对银溶胶及整体柱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测, 整体柱材料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可以促进银溶胶产生“热点”。  相似文献   

17.
硫唑嘌呤在银电极表面吸附的SERS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借助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 对硫唑嘌呤(AZA)分子在银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AZA 分子在银表面的吸附位点是嘌呤环上3位的氮原子。进一步研究发现, 其吸附取向随着溶液pH 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一转变过程通过 AZA 分子的 SERS 特征谱峰的强度有规律的显著变化而得以表征。  相似文献   

18.
裴宁  张兴堂 《光散射学报》1999,11(3):283-286
PVK表面增强光谱及粉末拉曼光谱的对比分析表明,PVK分子是通过杂五环和邻 双取代苯环同衬底银表面吸附的,且PVK分子与银原子之间存在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9.
Wenqiang Ma 《光谱学快报》2014,47(10):754-760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charge transfer from isonicotinic acid to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experiment and theory. Compared with UV–Visible adsorption spectrum, the adsorption spectrum of Ih-Ag13 cluster was quite good agreed with that of silver colloidal nanoparticle. So that one Ag13 cluster as a substrate was used to simulate Raman frequencies of th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 Here, it is demonstrated the calculated Raman spectr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Mulliken charge was obtain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hich indicated the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g13 nanoparticle. Once isonicotinic acid molecules were adsorbed on sliver clusters, the charges transfer from isonicotinic acid to silver clusters, so that the surface charges of silver clusters are une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