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4月9日至12日,由中国兵工学会复杂辐射场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性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等9家单位联合主、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在洛阳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8月23日至25日,2017全国电磁环境预测与控制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圆满召开。本届会议由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指控学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强我国复杂电磁环境研究领域学术交流,拓展科研人员研究视野,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我国复杂电磁环境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拟定于2019年4月中旬举办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特邀请贵单位积极组织参与,踊跃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一、时间和地点时间:2019年4月中旬地点:河南·洛阳二、主办单位中国兵工学会复杂辐射场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0月18至19日,第十届电子对抗试验与评估学术年会在西安建国饭店成功召开,来自国内电子对抗领域多家研究所、实验室以及知名高校的数百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强激光与粒子束》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之一,并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电子对抗试验与评估专业组与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以电子对抗技术领域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旨在拓宽科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4年起,中国电子学会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研讨会,对电磁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重要特性、如何确保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及频谱的动态利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基于前五届的基础上,中国电子学会拟于2019年11月举办"2019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就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强电磁脉冲效应及防护、  相似文献   

6.
<正>经与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会务组商定,《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邀请汪连栋研究员作为客座主编,策划组织出版一期《强激光与粒子束》"复杂电磁环境技术"专辑(正刊),优选发表本次会议的论文投稿。1征文主题(不限于以下主题)空间装备静电充放电规律与防护方法宽带强电磁脉冲场模拟技术新技术复杂电磁环境基础理论复杂电磁环境数值仿真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机理研究雷电防护理论与技术射频前端电磁防护新原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业内普遍接受的电磁环境和武器装备电磁环境效应概念,以及美军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相关内容和理念,说明了电磁环境效应问题与复杂电磁环境问题的关系与本质。通过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分解,从数学上给出武器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的理论方法,这种方法在实施效益上具有全面性、完整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试验与评估结果具有客观稳定性。结合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过程,给出了武器装备论证阶段、技术开发阶段、研制试验阶段、量产和装备部署阶段、形成完全作战能力阶段武器装备复杂电磁环境试验与评估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经与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会务组商定,《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邀请汪连栋研究员作为客座主编,策划组织出版一期《强激光与粒子束》"复杂电磁环境技术"专辑(正刊),优选发表本次会议的论文投稿。  相似文献   

9.
<正>经与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会务组商定,《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邀请汪连栋研究员作为客座主编,策划组织出版一期《强激光与粒子束》"复杂电磁环境技术"专辑(正刊),优选发表本次会议的论文投稿。  相似文献   

10.
复杂电磁环境的研究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飞行器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飞行器电磁特性已经成为飞行器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将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并行三维时域全波电磁模拟软件JEMS-FDTD应用于运输机整机电磁特性仿真,计算并分析了飞机的电磁耦合散射特性,获得了飞行器在电磁脉冲照射下的时域/频域、近场/远场等电磁信息。计算中为保证精度采用了非均匀以及高阶FDTD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经与第三届全国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会务组商定,《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邀请汪连栋研究员作为客座主编,策划组织出版一期《强激光与粒子束》"复杂电磁环境技术"专辑(正刊),优选发表本次会议的论文投稿。1征文主题(不限于以下主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9月20-23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等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发光和光电性质学术会议在北京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举行。在2019年9月21日的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永生教授致欢迎词;参加本届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李述汤、李永舫3人,及国内在该领域的教授、专家和学生共688人。其中国内相关的重要团队都参加了本次会议,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为加强我国复杂电磁环境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拓宽科研人员研究视野,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我国复杂电磁环境相关科技和应用的发展,拟定于2018年10月中旬在西安举办第十届全国电子对抗试验与评估学术年会。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电子对抗试验与评估专业组、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  相似文献   

14.
王玉明  马立云  陈亚洲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12):123022-1-123022-8
无人机在枯燥任务领域、恶劣环境任务领域和危险任务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由于其具有低成本、零伤亡、低费效比等特性,在现代战争中屡立战功。未来战争是智能化、信息化战争,人工智能在给无人机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也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电磁环境下信息的稳定传输与掌控。无人机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乃至电磁制衡能力一定程度上引领信息化装备电磁攻防的发展趋势。综述无人机的电磁环境效应与电磁防护技术,阐述信息层面与能量层面的无人机电磁反制与电磁防护方法,以期从智能化角度实现无人机电磁攻防。  相似文献   

15.
沈隆钧  张景琳 《物理》1998,27(12):749-749
计算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投资建设的科技重点实验室,1992年成立并对外开放,它的承建单位是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物理、计算力学和计算数学的基础性研究.众所皆知,在近代科学中,科学计算已成为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谭康伯  路宏敏  苏涛 《物理学报》2018,67(20):209401-209401
基于系统性电磁兼容的考虑,对等离子环境中在轨航天器导体充放电现象中的能量特征进行了变分研究.通过电磁Collin原理,对等离子环境中导体系统几何尺度与所带电能的变分联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广了更具一般性的数值估值分析方法,并对复杂导体系统电磁参数、等离子环境特征与系统能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对于等离子环境中复杂带电体的能量控制及相关的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耦合模型,对不同频段电磁波环境中计算机机箱关键部位感应电压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非常一致。给出了随机耦合模型应用的简单例子,验证了随机耦合模型在宽频带电磁环境下系统级效应分析和预测的适用性。为电子设备(尤其大型的具有非平行面封装腔体电子设备)电磁环境效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来热议的电磁频谱战入手,分析了此概念群的来龙去脉,并深入解读和分析了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电磁作战环境、电磁战斗序列与传统电磁环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军语》定义出发,透视了电磁作战环境的电磁环境结构,刻画了其对军事力量的电磁影响,揭示出电磁作战环境与复杂电磁环境具有情理之中的同构;通过案例也提醒人们电磁作战环境仍有意料之外的复杂性;最后,指出新老概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秦风  蔡金良  曹学军  马弘舸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10):103203-1-103203-9
近年来,随着大量用频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空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影响车辆的运用效能,而且会威胁车辆的生存能力。电磁环境对车辆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强电磁脉冲,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电子干扰,会引起车辆的电子、电气元件的失效或损伤,严重影响着车辆机动与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将以某车辆为对象,较为系统地介绍车辆可能遭遇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强电磁脉冲防护思路、车辆电磁环境效应分析以及采取的具体防护加固措施,以期提升车辆强电磁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凝聚态物理及相关学科实验室联合网络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系统”)1992年年会于1992年7月16日至2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实验室、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离子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实验室和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的代表16名,《人工晶体学报》的两名代表应邀列席了会议. 网络系统是该领域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自愿组成的从事学术研究的联合体,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冯端教授等领导于1990年成立的.成立两年多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