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荷移反应用于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对氨基水杨酸与2,6-二氯醌氯亚胺的荷移反应,确定了反应条件,反应在丙酮介质中进行,二形成1: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7×10^3L.mol.cm^-1,用拟定方法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制剂的含量,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试剂8-喹啉偶氮槲皮素的合成方法及其理化性质,显色性能和与Fe(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TweeN-80存在下,PH=10.3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Fe(Ⅲ)与8-QAQ的络合物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Fe(Ⅲ)含量在0-2.6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室温下,络合物至少稳定15h,络合比为1:3  相似文献   

3.
二磺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铝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二磺基苯基荧光酮(DSFF)与铝的显色反应,在PH=4.6HAc-NaAc缓部介质中,非离子型微乳液存在下,DSFF和Al(Ⅲ)生成2:1紫色络合物,λmax=610nm,ε=1.43×10^5L·mol·cm^-1。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对锌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溴化物与锌的反应条件。PH=10.0,在吡啶存在下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其与Zn^2+形成1: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8.6nm,在此条件下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18.2nm,相差10nm,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4.64×10^5L·mol·cm^-1,锌在0-1.2μg/10m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磺基苯基荧光酮(DSPF)与钨的显色反应条件,体系λmax=530nm,ε=1.62×10^5L·mol^-1·cm^-1,钨的含量在0 ̄15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钢样中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Ⅱ)-邻二氮菲溶液配合物各级摩尔吸光系数Δε1=9.03×10^3L·mol^-1·cm^-1,Δε2=1.03×10^4L·mol^-1,其各级摩尔吸光系数的实验值Δε实验吻合较好,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二碘苯基荧光酮与钨的显色反应及其在钢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二碘苯基荧光酮(DIPF)与钨的显色反应,在硫磷混合酸介质中,CPB存在下,二碘苯基荧光酮(DIPF)与钨生成3:1稳定红色络合物,λmax=510nm、ε=2.52×10^5L.mol^-1.cm^-1,钨含量在0-10μg/25mL 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钢样中钨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2—溴甲基萘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2-溴甲基萘(2-BrMN)的荧光及磷光性质。2-溴甲基萘是一种优良的荧光试剂,λex/λem=274/334nm,其浓度在1.0×10^-6~1.2×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最低检测限为4.7×10^-8mol·L^-1。以β-环糊精(β-CD)作保护剂和1,2-二溴丙烷(DBP)为重原子微扰剂的2-BrMN/β-CD/DBP体系  相似文献   

9.
邻羧基苯基荧光酮与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5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邻羧基苯基荧光酮(o-CPF)和Te(Ⅳ)生成4∶1稳定络合物,λmax=560nm,ε=1.25×105L·mol-1·cm-1。Te(Ⅳ)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烟尘中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酸性染料溴酚蓝和碱性染料亚甲蓝以及二者的形成离子对缔合物的吸光性质,测定了它们的缔合能力,Ksp=8.3×10^-15,离子对二氯乙烷中的萃取率为915,离子对形成后溴酚蓝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同亚甲蓝等色化,缔合物在二氯乙烷中的ε=1.3×10^5L·mol^-1·cm^-1,为高灵敏度双显色剂的应用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氟罗沙星荷移络合物在胶束体系中的紫外光谱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π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TCBQ)与电子供体氟罗沙星的荷移反应,结果表明,氟罗沙星与TCBQ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体系中能形成稳定的荷移反应络合物,使其吸光度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氟罗沙星简单、快速、准确和灵敏的分析方法。氟罗沙星浓度在06~24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r=09993。荷移络合物在326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104L·mol-1·cm-1。本方法用于片剂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93%~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9%~23%。  相似文献   

12.
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3,4-二羟基苯甲酸对Co2+离子催化的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首次建立了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分析法,发光信号的降低值ΔⅠ与3,4-二羟基苯甲酸的浓度在1×10-6~1×10-5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7×10-7mol/L(n=11),对8×10-6mol/L3,4-二羟基苯甲酸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n=11)。  相似文献   

13.
发现盐酸丙卡特罗(Procaterol hydrochloride)在硫酸介质中能与铈(Ⅳ)和罗丹明B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而在该体系中加入盐酸和表面活性剂CTMAB,能显著增强化学发光的强度。探索了该化学发光体系最佳的反应条件,初步提出了该体系的反应机理,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盐酸丙卡特罗的新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2×10-8g.mL-1~1×10-6g.mL-1,检出限为6×10-9g.mL-1;对2.0×10-7g.mL-1盐酸丙卡特罗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该方法用于测定盐酸丙卡特罗片剂并与标准方法(中国药典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罗沙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发生光解作用。依据氟罗沙星的光解产物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能显著地增敏氟罗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了敏化荧光分析氟罗沙星的新方法。探讨了酸度、[Zn2+]/[PHFLRX]浓度比和光照等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mol·L-1,检出限为4.2×10-8mol·L-1。对浓度为5.0×10-7mol·L-1的氟罗沙星平行测定20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对针剂、片剂和尿样中的氟罗沙星分别进行了测定,其回收率为95.0%~105.0%。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铽-EDTA-槲皮素荧光体系及槲皮素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铽-EDTA-槲皮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三元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分子内能量传递,槲皮素能敏化Tb3+的发光,铽的荧光强度与槲皮素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快速、灵敏、简单的分析血清、尿液和芦丁与槲皮素混合物中槲皮素含量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7~1.0×-5mol·L-1,检测限为5.1×10-8mol·L-1,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未经处理的血清、尿液中槲皮素的测定,其回收率在103%~96%。同时利用其方法的高选择性测定了芦丁和槲皮素双组分中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含量的荷移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阿奇霉素与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和氯冉酸(CL)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阿奇霉素与TCNQ间的反应在丙酮介质中进行,形成的络合物在743和842 nm有两个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是2.7×104L·mol-1·cm-1和5.0×104L·mol-1·cm-1;阿奇霉素与氯冉酸的反应在丙酮介质中进行,形成的络合物在530 nm处有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4×103 L·mol-1·cm-1.用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荷移络合物中阿奇霉素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1:2.用以上两种方法测定了阿奇霉素片剂中阿奇霉素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n=6),回收率为97%以上,与标准方法比较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光谱法研究1-萘酚、2-萘酚与瓜环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瓜环与1-萘酚、2-萘酚的相互作用,考察了pH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萘酚、2-萘酚与六元、七元瓜环都不发生作用,而与八元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包结配合物.用荧光法测定1-萘酚、2-萘酚与八元瓜环包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4.2×104L·mol-1和1.6×104 L·mol-1,紫外光谱法测定的稳定常数为4.2×104 L·mol-1和5.4×104 L·mol-1;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1-萘酚、2-萘酚与八元瓜环发生包结作用,形成稳定包结物,而在强碱性条件下不发生包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硫氰酸铵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铁和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Tween-80存在的酸性介质中,Fe(Ⅲ)和Co(Ⅱ)与SCN^-形成稳定的有色络阴离子与阴树脂交换吸附,有色络合物富集显色于树脂组上,进行树脂组分光光度集显色于树脂相上,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和钴的实验条件,Fe(Ⅲ)和Co(Ⅱ)树脂具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分别为490nm和630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2.4×10^5L.mol^-1.cm^-1和2.1×10^5L.  相似文献   

19.
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环丙氟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pH为6.0的条件下,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328和54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的环丙氟派酸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抗坏血酸对DTMC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对抗坏血酸进行间接测定的可能性。试验发现 ,化学发光猝灭率 (R)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1 0× 10 - 7~ 8 0× 10 - 6 mol·L- 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到 8 0× 10 - 8mol·L- 1 (S N =3)。对 1 0× 10 - 6 mol·L- 1 抗坏血酸进行 10次平行测定 ,其化学发光强度猝灭率相对标准偏差为 4 6 %。该猝灭体系不需要额外的掩蔽剂 ,方法简单、选择性好 ,可直接应用于一些食品中微量抗坏血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