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璐  王玉兰 《波谱学杂志》2013,30(4):516-527
作为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涡虫因其特殊的演化地位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迅速成为实验动物学、细胞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再生生物学等研究中的理想模式生物. 众多与涡虫相关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其在核磁共振和代谢组领域的相关科研报道却极为匮乏. 该研究使用甲醇水提取方法获得了涡虫身体提取物样品,同时利用高分辨的1 GHz NMR谱仪对该样品采集了1H NMR谱图和5种2D NMR谱图(1H-1H COSY,1H-1H TOCSY,1H-1H J-RES,1H-13C HSQC和1H-13C HMBC). 通过归属得到涡虫身体提取物里所含有的53种代谢物质,包括氨基酸、糖类、脂类、有机羧酸、酮体、胺类、胆碱类以及核苷酸等. 这些物质覆盖了多种代谢途径,为涡虫代谢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NMR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DAST 晶体(即 4-N, N-二甲胺基-4’-N’-甲基-氮杂芪的对甲苯磺酸盐晶体)具有优良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和电光效应特性,可用于红外至太赫兹波段辐射与检测领域.为了表征 DAST 源粉分子结构及纯度,选择 CD3OD 和 DMSO-d6 两种溶剂分别对 DAST 源粉进行了1H NMR、 13C NMR、 1H-1H COSY、 HSQC 和 HMBC 表征.通过对谱峰的归属及分析发现, DAST 在 CD3OD 溶液中倾向于以离子对状态存在,而在 DMSO-d6 溶液中倾向于以解离状态存在,并根据谱峰的变化推测了 DAST 在从 CD3OD 溶液环境向 DMSO-d6 溶液环境变化时解离过程中电子云在共轭结构上重新分布的规律和骨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该文合成19个聚酯标样,利用核磁共振的多种技术,归属各聚酯酸单元和醇单元的1H和13C的化学位移. 通过研究酸单元和醇单元 1H和13C化学位移的特点,得出同一种酸单元和不同的醇单元相连,其1H和13C的化学位移变化不大;同一种醇单元和不同的酸单元相连也有同样的规律. 据此建立较系统的分析聚酯组成的核磁共振数据信息,利用该信息可以快速定性、定量未知聚酯的组成. 该研究结果对于未知聚酯的剖析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2;5,6-双-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1)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得到C-3位构型保持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2);化合物1先经过Moffatt脱水生成C-3硝基烯产物1,2;5,6-双-O-异丙叉基-3-脱氧-亚甲基硝基-α-D-呋喃木糖(化合物3),然后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过程中协同发生氧杂-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C-3位构型反转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葡萄糖(化合物2′),两种产物化合物2和2′互为C-3差向异构体.通过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gHSQC和gHMBC等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2′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5.
莽草酸代谢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与某些寄生虫中,是芳香氨基酸、植物激素与多种重要活性次生代谢物的主要合成通路.这些代谢物的系统核磁共振(NMR)研究尚不完备,且5-羟基吲哚乙酸与吲哚乳酸等代谢物的NMR数据归属尚不完整.本文对莽草酸代谢途径介导的26种代谢物(包括2种非芳香羧酸、2种植物激素、3种芳香类氨基酸、19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NMR分析,对这些代谢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为植物化学及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莪术醇进行环外双键断裂氧化和酸催化氧桥开环加成2步反应后,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新型的莪术醇衍生物(2). 应用1D NMR和2D NMR测试了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gHSQC、gHMBC,对化合物2的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结合其红外光谱和质谱,推得化合物2为8-羟基-12-异丙基-2-甲基-三环[6.2.2.01,5]十二烷-10-氧杂-6,9-二酮,并比较了莪术醇,莪术醇双键断裂氧化产物(化合物1),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1H NMR、13C NMR、COSY、HSQC和HMBC等多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MS技术,确认了皂苷Tb的2个糖基化产物的结构,即偏诺皂苷元-3-O-α-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1)和偏诺皂苷元-3-O-α-D-葡萄糖-(1→4)-α-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2).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对其1H NMR和13C NMR信号分别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Suzuki偶联聚合反应得到D-A-D型聚芴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2,7-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9,9-二辛基芴. 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QC,HMBC)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准确归属了它们的1H,13C信号,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柱色谱法从延龄草中分离得到两个甾体皂苷化合物,即(25S)-27-羟基-偏诺皂苷元-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5S)-27-hydroxy-penogenin-3β-O-α-L-rhamn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 1} 、(25S)-27- 羟基- 偏诺皂苷元-3β-O-α-L- 吡喃鼠李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polyphylloside III, 2),应用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1H-1H COSY 和NOESY NMR 技术进行结构解析,并对化合物1,2 的1H NMR,13C NMR 数据进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从马蹄香中分离得到的马兜铃内酰胺IV进行了结构解析,第一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碳谱数据,并通过二维核磁共振(HSQC,HMBC)对其碳和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更正了文献[6, 7]中H-2和H-5信号的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11.
N-酰腙类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存在着E/cisE/trans两种异构体,本文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和NOESY)等技术,对基于咔唑-三嗪并吲哚的新型N-酰腙衍生物3,即2-(5H-[1,2,4]三嗪[5,6-b]吲哚-3-硫基)-N'-(9-乙基咔唑-3-亚甲基)乙酰肼的两种异构体(E/cisE/trans)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量了其偶合常数(J值)及两种异构体的含量,确定了其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超声波辅助下,以大豆苷元、正丁胺和37%的甲醛水溶液为原料,通过一锅煮的方法区域选择性合成了2种新型1,3-大豆苷元并噁嗪衍生物.通过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分别对二种新化合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的波谱学分析确证了大豆苷元特定的反应位点.  相似文献   

13.
应用1H NMR、13C NMR、1H-1H COSY、NOESY、1H-13C HSQC、1H-13C HMBC和变温1H NMR等多种NMR技术,对新化合物1,即N'-[(4-N,N-二甲基)苯基]亚甲基-2-(4-甲基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的两种异构体(E/trans和E/cis)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量了相应的偶合常数(J值)以及异构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此新化合物在DMSO-d6中存在着E/trans和E/cis两种异构体的互变,且E/cis异构体含量为74.2%.  相似文献   

14.
对雷酚内酯对照品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NMR)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NOE、1H-13C HSQC和1H-13C HMBC谱图)进行了分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5]的归属错误,确证了雷酚内酯对照品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Aβ肽的多聚化和纤维化在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其中以Aβ_((1-42))的致病作用为最强,因此阻断其聚集成为阿尔茨海默氏症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某些化合物可以结合于Aβ_((12-28))肽段. 该文采用~1H-~1H COSY、 TOCSY、 ROESY和~(15)N-HSQC多种核磁分析方法, 对此肽段的~1H和~(15)N 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和详细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其与小分子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含手性轴的季戊四醇双缩醛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D和2D梯度场NMR技术(包括1D 1H NMR, 13C NMR, DEPT, 2D 1H-1H COSY, HSQC, HMBC),对3,3′-二(2,4-二氯苯基)-2,4,2′,4′-四氧杂螺[5.5]十一烷的4个亚甲基呈现的4组裂分峰进行了明确的归属,也对化合物中其它1H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为四氧杂螺双缩醛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阿齐沙坦为新一代选择性AT-1亚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具有降压平稳、不引起干咳等优点,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文对阿齐沙坦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QC、HMBC)数据进行了解析和归属,综合运用多种谱学方法确证了阿齐沙坦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刘季红  靳焜  王平  罗根 《波谱学杂志》2019,36(3):341-349
七叶亭衍生物含有药效性较高的苯二酚基团,具有各种生物活性.本文以七叶亭(化合物1)为母体,通过将苯基引入到4位、将甲氧基与羟基分别引入到5、6、7和8位,得到一系列七叶亭衍生物2~14.首先以七叶亭为例,以DMSO-d6作为溶剂,采集了它的多种核磁共振(NMR)谱图(包括1H NMR、13C NMR、1H-13C HSQC、1H-13C HMBC),并进行了较详细的化学位移归属;然后对七叶亭衍生物2~141H和13C NMR进行了全归属;另外,讨论了取代基变化对七叶亭及其衍生物上的1H和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最后,使用GIAO和CSGT两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计算了七叶亭及其衍生物上的1H和13C NMR化学位移,并与它们的实测值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1-(4-硝基苯氨基乙酰基)-4-苯乙酰基氨基硫脲的1H NMR 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