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谱、退卷、积和曲线拟合等计算机解析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羟基磷灰灰石-碳酸钙水溶性复合物中BSA的二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结构趋于有序化;紫外光谱和紫外二阶导数谱的研究发现,BSA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受到扰动,在生物体内,正是蛋白质结构的这些变化导致生物矿化过程的发生和进行。  相似文献   

2.
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桂皮酸-水杨酸-镍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此外,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蓝移;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使BSA发生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在室温下,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34×105L·mol-1和1.22.  相似文献   

3.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光谱实验室》2013,30(4):1880-1884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壳寡糖-Eu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紫外光谱显示:加入壳寡糖-Eu后,BSA的紫外吸收增强且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壳寡糖-Eu配合物与BSA形成了复合物;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壳寡糖-Eu对BSA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并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了室温下壳寡糖-Eu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0×105L·mol-1和1.29。  相似文献   

4.
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丁二酰化壳寡糖镧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稀土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并伴有蓝移;稀土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5.
美满霉素(Minocycline, MC)是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MC经口服后迅速被吸收,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为76%~83%。研究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与MC之间的结合机理,有利于在分子层面探讨MC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MC与BSA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并为MC的药理毒性、药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数据支持。在模拟生理条件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MC和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MC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且猝灭常数K_(SV)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MC与BSA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静态猝灭双对数公式对荧光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MC与B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n都接近于1。根据Van’t Hoff热力学方程式在298, 303和308 K下求得热力学参数结果为焓变ΔH=-34.14 kJ·mol~(-1),熵变ΔS=32.55 J·(mol·K)~(-1),吉布斯自由能ΔG=-43.84 kJ·mol~(-1)(298 K),-43.88 kJ·mol~(-1)(303 K),-44.17 kJ·mol~(-1)(308 K),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其作用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通过MC与BS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发现BSA的吸收峰位置有明显的红移,表明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根据F?r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的MC和BSA的结合距离为r=1.873 nm,表明在MC和BSA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当MC和BSA相互作用时, 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结合位点位于色氨酸(Trp)残基上。此外,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都进一步表明MC与BSA相互作用时会使BSA的构象变化且BSA中的色氨酸(Trp)残基周围微环境极性减小,疏水性增强。通过MC与BSA作用前后圆二色谱二级结构的定量分析可知:BSA中α-螺旋结构占比为31.75%,逐步加入MC后,α-螺旋结构占比依次变为47.10%(c_(BSA)∶c_(TRO)=1∶1), 54.39%(c_(BSA)∶c_(TRO)=1∶5),说明α-螺旋结构含量占比, BSA的结构以α-螺旋结构为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MC结合在BSA的site I(亚域IIA)位置, MC分子与BSA中的氨基酸残基以范德华力结合作用的有:PHE508, LYS535, HIS534, PHE501, GLN579,VAL546, MET547, LEU528, PHE508,以氢键结合作用的有:LYS524和LEU531,产生超共轭效应的残基有:ALA527, VAL575, LEU531, PHE508,这些氨基酸与MC分子紧密结合, MC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本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助于了解MC和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也有助于了解MC在人体的储运过程中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尿素(0~7 mol·L-1)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SA经过尿素处理后,其糖基化产物的自由氨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与尿素的结合点更接近于色氨酸(Trp)残基;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尿素处理后BSA的糖基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BSA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先红移再蓝移的变化趋势,说明其结构展开,促进了BSA的糖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尿素处理会使BSA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且当尿素浓度为3 mol·L-1时BSA的糖基化反应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盐酸四环素属于抗生素类, 目前有关盐酸四环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报道较少。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了盐酸四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盐酸四环素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结合常数Ka为2.813×105 L·mol-1(298 K)。根据Vant’s Hoff方程确定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ΔS=-151.1 J·mol-1·K-1、ΔH=-76.09 kJ·mol-1 两者之间作用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结果证明盐酸四环素能够改变BSA的二级结构和微环境。根据Fö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盐酸四环素与BSA结合距离为0.49 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盐酸四环素与B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协同作用。圆二色谱(CD)定量测定了盐酸四环素与BSA作用前后的二级结构含量:α-螺旋含量增加了9.16%(1:1)。分子对接模拟表明盐酸四环素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力结合在BSA的site Ⅰ(亚域ⅡA)。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盐酸四环素与BSA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理解盐酸四环素对蛋白质在储运过程中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尼古丁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尼古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起BSA 345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Stern-Volmer方程分析pH5.0,pH 7.4和pH 11.0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pH 5.0体系属动态猝灭,而pH 7.4和pH 11.0体系为静态猝灭。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 7.4和pH 11.0体系在温度为20和37℃条件下尼古丁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20℃=140.15 L.mol-1,k37℃=131.83 L.mol-1(pH 7.4)和k20℃=141.76 L.mol-1,k37℃=27.79 L.mol-1(pH 11.0),表明结合常数在pH 7.4条件下受温度的影响要比pH 11.0条件下小,推测是由于不同pH下尼古丁存在的不同形态所致。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pH 7.4条件下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BSA在210 nm处吸收峰吸收强度减小且红移,说明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即螺旋结构变松散;紫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Δλ=λem-λex=15 nm和Δλ=λem-λex=60 nm)分析尼古丁对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和Phe)残基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尼古丁使所有这些芳香性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由疏水环境转变为亲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对硅酸铅玻璃薄膜和体材料受紫外激光照射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66 nm的紫外激光照射硅酸铅玻璃体材料时,能使其Urbach能量增大,即玻璃结构的无序性增大.电子自旋共振谱研究表明,266 nm激光照射不会在硅酸铅玻璃中产生顺磁缺陷中心,也不会对硅酸铅玻璃薄膜在235 nm附近的吸收峰产生影响,但用248 nm紫外激光照射则观察到了235 nm吸收峰的光漂白现象.  相似文献   

11.
稀土La(Ⅲ)、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a(Ⅲ)和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和Nd(Ⅲ)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在280 nm处的吸收增强而表现出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La(Ⅲ)和Nd(Ⅲ)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表征了丁二酰化壳寡糖铕配合物,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出增色效应并伴有蓝移;配合物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内源荧光,该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室温下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Sm3 与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m3 与BSA形成 2 5∶1的配合物 ,表观络合常数为lgK =11 0 0。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H条件对Sm3 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以及该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法研究中,经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298,303和308 K温度下的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和猝灭常数,证明BSA与黄腐殖酸(FA)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同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合位点数n都在1附近,FA与BSA体系相互作用比为1∶1;利用静态猝灭双对数方程计算三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得出结论,FA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G<0,说明作用过程为自发过程。采用Fö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距离r=6.340 nm,表明BSA与FA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FA与BSA残基的结合作用力具有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疏水作用力,多种力共同作用使FA与BSA能够稳定结合。通过对FA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发现BSA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红移,表明FA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得到FA使BSA中的色氨酸(Trp)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亲水性增强,使BSA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三维荧光光谱,峰1(peak 1)与峰2(peak 2)的最大发射波长峰都发生了红移,证明FA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FA使BSA周围环境的极性增大,疏水性减小,亲水性增加,BSA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最后采用圆二色谱法进行分析,利用软件计算得出该实验相互作用体系下α-螺旋(α-Helix)减少2.3%、β-折叠(β-sheet)增加7.7%、β-转角(β-Turn)增加0.6%和无规则结构(Random coil)含量减少1.2%,β-折叠(β-sheet)含量增加最为明显, 强有力地说明了FA使BSA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PU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表明,BSA在230nm和278nm处的吸收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葛根素引起BSA中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圆二色光谱表明,BSA在208nm和222nm处的负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BSA中α-螺旋含量也随之增加.这表明葛根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疏水作用增强,导致BSA的肽链结构收缩,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能量转移效率E=0.1091,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置距离212位的色氨酸残基为6.29nm。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维生素B12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曙红Y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曙红Y(EOS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实验证明EOSY具有较强地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25℃时反应的结合常数为3.601×105L·mol-1,反应的△Hθ,△Gθ和△Sθ分别为-20.66,-31.70 kJ·mol-1和37.06 J·K,为研究在人体生理条件下EOSY与BSA的结合方式、EOSY对BSA构象影响和细胞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崔艳  陈建秋  严拯宇 《光谱实验室》2010,27(3):1064-1069
采用同步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下,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盐酸土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温度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判断其猝灭方式可能为静态猝灭,同时考察了不同离子存在条件下盐酸土霉素对BSA荧光猝灭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D分别为4.167×10-5mol·L-1(25℃)、3.6×10-3mol·L-1(37℃),盐酸土霉素与BSA按1∶1的比例结合;根据反应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为疏水作用力;采用同步荧光考察了盐酸土霉素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而酪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改变,从而导致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pH诱导牛血清白蛋白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变化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pH=2.3~11.3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以此推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并讨论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变化的趋热。与中性环境相比,pH为2.3时,色氨酸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蛋白质局部表面疏水降低;pH为11.3时,部分Phe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增强,表明碱诱导蛋白质分子变性使蛋白质分子充分伸展,将更多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