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紫外线的应用、探测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外辐射在电磁辐射波谱中的波长范围为400~10nm。随着波长的变化,紫外线具有各种不同的物理特性和效应。本文概述了各种紫外线效应及其应用,尤其指出了它在军事应用方面的新发展及其广阔前景,例如:紫外线制导,紫外线告警,紫外线通讯和干扰等。上述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迅猛的发展。紫外技术的应用与探测技术有关。本文指出了紫外探测的三种方法:紫外荧光转换法,分光光度法和卫星遥感法。并着重指出了上述应用中需解决的有关探测技术方面的关键问题:紫外大气传输理论和散射模型及其仿真系统,新型高灵敏度低噪声紫外探测器,低噪声信息处理系统,高性能紫外光源和紫外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技术在军事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建勇  钟生东 《光学技术》2000,26(4):308-312,315
紫外线由于具有频率高、单位光子能量大和具有“粒子性”等特点 ,所以一方面限制了它的应用 ,另一方面使它具有可见光和红外线所不具有的独特性。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军事强国的美国 ,对于紫外线在军事工程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 ,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报告。本文对检索到的 10 0多篇文献进行了综述 ,对美国在紫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紫外告警技术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芦汉生  白廷柱  钟生东  张忠廉 《光学技术》2000,26(4):316-317,320
介绍了国外导弹紫外告警技术的发展情况 ;比较了紫外告警技术与红外告警技术的优缺点 ;分析了国内紫外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探讨了紫外告警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紫外线火焰探测器。紫外传感器采用OSRAM公司的SFH530-R,设计了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获取火焰信号的闪烁频率及其辐射的紫外线强度,通过判断传感器输出交流量的频率及幅值来识别火焰,将直流量转换成0~5V电压信号输出指示火焰强度。  相似文献   

5.
导弹临近报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导弹紫外临近报警器的有关特性 ,我们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本文介绍了导弹临近报警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验 ,为进一步研究在用不同推进器的导弹产生紫外线辐射源时的机制、波长范围、传播特点、所用探测器的特性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TN918.822006054578区域紫外激光保密通信及其应用=Regional ultraviolet la-ser secret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刊,中]/曹付允(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基础实验中心.陕西,西安(710025)),徐军…//光通信技术.—2006,30(5).—59-61指出了区域紫外保密通信的由来,着重介绍关于区域紫外激光保密通信的组成原理。该通信技术在太阳盲区紫外波段的应用非常适合军队近距离保密通信的要求。最后介绍一些在军事上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并对在区域紫外激光保密通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通信系统太大不易携带、信号接收等提出改进方法。参16(王淑平)光通…  相似文献   

7.
军用紫外光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紫外光在自由大气空间分布特性为基础,介绍了紫外光学技术在几种军事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紫外光通信、紫外告警、紫外侦察及紫外制导等技术,讨论了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军用紫外光学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UV-0为母体结构,设计了系列新型含氟衍生物,以增强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涂层表面的含量,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为探讨含氟侧链的引入对几何构型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筛选新型紫外线吸收剂,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电子光谱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含氟侧链通过酯键连接时,随着侧链的增长,O17与环B之间的共轭作用减弱,分子共轭体系减小,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变弱;含氟侧链通过醚键连接时,其在230~290 nm、310~400 nm区间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同时含氟侧链的长度对紫外吸收曲线的影响较小. 综合考虑衍生物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和的表面富集能力,预测化合物Ⅴ最优.  相似文献   

9.
UV-0为母体结构,设计了系列新型含氟衍生物,以增强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涂层表面的含量,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为探讨含氟侧链的引入对几何构型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筛选新型紫外线吸收剂,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电子光谱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含氟侧链通过酯键连接时,随着侧链的增长,O17与环B之间的共轭作用减弱,分子共轭体系减小,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变弱;含氟侧链通过醚键连接时,其在230~290 nm、310~400 nm区间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同时含氟侧链的长度对紫外吸收曲线的影响较小. 综合考虑衍生物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和的表面富集能力,预测化合物Ⅴ最优.  相似文献   

10.
大气紫外传输特性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军事上的紫外告警技术和紫外保密通信技术的需要已成为紫外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大气传输特性模拟软件包 L OWTRAN,对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能见度、路径方向以及传输距离等几种因素变化的大气紫外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基本说明目前在国外紫外传感器技术应用中的一些结论 ,而且对于今后深入开展紫外传感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射流式真空紫外辐照模拟设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利祥  何世禹  陈平  盛磊 《光学技术》2002,28(4):322-323
介绍了空间环境条件下真空紫外辐照 (VUV)的损伤效应 ,以及真空紫外辐照模拟的几种主要形式。着重讲述了射流式真空紫外辐照模拟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特点 ,并利用该设备初步研究了几种空间材料的真空紫外辐照损伤效应。结果表明 ,VUV使EP和CF/EP产生了明显的质损 ,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纤维和基体表面受到明显破坏。VUV与温度交变对聚酰亚胺吸光涂层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志刚 《中国光学》2015,8(5):736-743
本文分析了真空紫外分波前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必要性,介绍了几种采用真空紫外分波前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光谱仪的代表性结构、性能和应用,探讨了国内真空紫外分波前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未来发展,为获得高分辨率真空紫外光谱提供了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激光维持爆震波阵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吸收系数和穿透LSD波阵面的紫外辐射功率密度。考虑了韧致、自由-束缚和线跃迁三种过程,给出的紫外辐射功率密度表明,LSD波阵面紫外辐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自由大气紫外光学通信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紫外日盲区光谱在近距离、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并建立了紫外光学通信原理实验系统。所描述的系统是以日盲区紫外光作为信息载体的 ,用被调制的低压汞蒸汽紫外放电灯作为发射器件 ,以日盲型滤光片和光电倍增管或日盲型紫外光电倍增管作为接收器件 ,以达到在任何时间和在任何气候下完成窄频带模拟或低速数字信号的传输。由于近地表大气臭氧层的吸收 ,所以传输距离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构成了短距离的、秘密的、安全的和抗干扰的通信系统 ,并且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天线。由于地球大气上层臭氧的吸收作用 ,阳光中的日盲区 (2 0 0~ 2 80 nm)辐射几乎无法到达地球表面 ,因此 ,采用这个波段的光学通信系统几乎不会受到太阳光的干扰。典型的大气臭氧浓度高度分布大约在距地表 2 5 km处达到最高值 ,在海平面处有一个较低的值。相对较低的浓度值来说 ,虽然紫外辐射传输有限 ,但是具有足够远的距离 ,同时可达到安全、秘密和抗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空间紫外光学遥感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紫外光学遥感技术是除可见、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以外的一个具有突出优势的遥感领域,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空间紫外-真空紫外光学遥感的热点课题。本文对空间紫外光学遥感的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一组紫外光学遥感仪器的功能和特点,给出了它们的主要性能参数;指出我国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星载紫外光谱遥感仪器的应用、积累空间探测数据、建立反演算法等;而未来发展目标将是研制集天底、临边和掩星成像探测于一体的新一代紫外成像探测仪器,高精度观测全天候的整层大气密度和臭氧的三维分布,实时监测大气组分及化学成分(如O2、N2、NO、OH和O3)的变化及变化趋势,以及进一步拓展我国紫外光学遥感仪器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两种紫外-真空紫外光谱辐射标准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紫外 真空紫外波段壁稳氩弧光谱辐射标准光源及基于同步辐射标准的传递标准光源———氘灯的光谱辐射特性 ,建立了高精度光谱辐射计量系统 ,在 16 5~ 30 0nm之间 ,将两种类型光谱辐射标准进行比对 ,相对光谱分布的一致性好于±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