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琴荣 《物理通报》2017,36(9):33-35
2 0 1 6年, 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教育的“ 核心素养年” . 2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出炉; 9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但是目前只有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已公布, 而初中学段 的核心素养尚未确定. 本文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提出了初中 物理核心素养的4个要素: 物理认知、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品格. 然后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核心素 养进行了对比, 思考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由此阐述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育观念、 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国龙 《物理通报》2021,(3):141-145
就科学创新视野下如何培养科学推理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阐述了科学创新视野下科学推理特点及作用;其次,结合物理教学实际确定创新视野下科学推理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最后,结合教学实例对科学推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云梦  徐金保 《物理通报》2021,(1):66-69,90
中国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包含科学探究素养.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4个科学探究要素,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在本文中笔者以2019年高考北京理综第23题为例,从“科学探究四要素”角度浅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这一关键能力是如何培养与测量的.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方面谈谈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5.
刘钦 《物理通报》2020,(2):120-123
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通过后天学习是可以培养的.传统教室更侧重于教学功能,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科教室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教室设置、全面的科学探究条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等,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学科教室建立的背景;学科教室的创建;学科教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所达到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科学的、可信的、精准的评价,能了解学生素养水平的习得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学习干预,进而促进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以物理学科四大素养要素中的“科学思维”为例,从评价的指向、试题的命制和学生的分析三方面对科学思维素养水平评价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增锦 《物理通报》2017,36(3):24-26
目前, 以“ 核心素养”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体系正逐渐取代以知识结构为重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倡 导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 是体现物理课程价值的需求. 物理教师应该加强物理核心概念的来由、 注重物理研究 的科学思维、 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及责任意识, 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2017物理课标中明确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材分析是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转化成教学设计并以此开展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与以往只关注“科学知识”忽略“关于科学本身的知识”的ISM法分析教材不同,研究尝试将“关于科学本身的知识”和“科学知识”大概念共同作为目标统摄,将其中所蕴含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方法、模型建构等核心素养要素和知识要素共同进行提取分析,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部分为研究对象,探索素养导向下基于大概念理念的ISM教材分析的可能性,为实现核心素养的显性化教学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心.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围绕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标,以相关实验活动为载体,以“杠杆”为例展开教学设计研讨.设计任务活动,驱动教学完成;创设生活情境,建构物理观念;学生交流讨论,增强科学思维;师生实验协作,激发科学探究;融合科技历程,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施行HPS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对科学本质理解的重要途径,契合当下新课改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现;基于六段式HPS教学模式,以“楞次定律”一节为例,于物理学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期达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促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整合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