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热并供国热燃气轮机及其热力分析张娜,蔡睿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功热并供;回热;当量效率1前言回热和功热并供的主要效果都是降低燃气轮机的排热温度,尽可能地回收余热。本文建议在回热之后,再利用其余热加热热水,以尽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两种采用引射器回收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内的中温中压能量的改进方案,即通过回收热源能量将中温中压稀氨水工质加热至过热蒸汽状态后作为引射器工作工质分别用于:方案一,引射透平排汽以降低背压;方案二,引射蒸发器出口工质以降低蒸发压力.计算表明相同耗能下,相对于基础循环,方案一的净输出功提高0.9%、(火用)效率提高了0.8%;方案二的冷(火用)输出提高了11.1%,(火用)效率提高了0.7%,从而为有效回收系统内部能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变工况的折合参数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原理,确定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标定试验的试验工况原则,并提出简捷合理的修正方法。具体推导多结合较复杂的分轴燃气轮机与排气全燃型锅炉联合的功热并供系统进行。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核能Brayton闭式循环功热并供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把产功和供热有机结合,开拓出新颖的核能Brarton闭式循环功热并供系统;基于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出系统特性解析式,建立四个独立变量的系统数学模型;应用三种不同的评价准则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绘制不同条件下的特性线簇,概括了系统性能随独立变量的变化规律,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作者在本期给出的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变工况显式解析解,本文给出它们的变工况典型性能.当变工况性能均以其设计值的比值表示时,不同设计值机组的各种无因次变工况性能曲线均分别在一条狭带之中,尤其是燃气轮机的效率基本就在一条线上,而且此线与实际数据相当符合.对以饱和蒸汽供热的功热并供装置,本文特别指出当设计蒸汽压力较高时,其余热锅炉逼近温差在低工况下很容易变为负值,要注意其安全运转问题.  相似文献   

6.
程雪涛  梁新刚 《物理学报》2014,63(19):190501-190501
分析和讨论了(火积)理论在热功转换过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对Carnot循环的分析表明,Carnot循环中系统的(火积)是平衡的,但(火积)和熵之间不存在dG=T2dS这样的联系.对于一般热力学过程,分析表明,在热量传递到内可逆循环中间接对外做功时,现有的(火积)理论可用于系统的分析.讨论了热功转换过程分析中(火积)理论与熵理论的不同.分析表明,两个理论的分析角度及优化输出功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的.熵产从可用能损失的角度分析热功转换过程,而(火积)理论则从热量势能消耗的角度.当输入系统的可用能给定或者输入系统的热量及热量进、出系统的热力学力给定时,熵产最小化对应于输出功最大;对于(火积)理论,则当输入系统的热量及热量进、出系统的温度给定时,最大(火积)损失对应于最大输出功.同时,它们各自均有局限性.当相应的前提条件不满足时,最大(火积)损失或最小熵产可能不与最大输出功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力机械变工况性能解析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和联合循环装置性能影响.指出燃气轮机在带有余热利用的条件下,大气温度的影响明显减弱,并对不同燃气轮机设计参数和蒸汽设计参数影响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变温热源内可逆中冷回热布雷顿热电联产装置模型,基于(火用)分析的观点,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装置的性能,导出了无量纲(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的解析式.对热导率的分配、中间压比的选取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大(火用)输出率及相应的(火用)效率和最大(火用)效率及相应的(火用)输出率,进一步对总压比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在联产系统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热功转换过程及其与甲醇合成过程的相互影响.得到部分联产率对系统输出功、甲醇合成压缩机耗功、甲醇产量、合成塔副产蒸汽的影响.并对比了动力独立生产系统和部分联产系统供电效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型分布式功冷联产系统,有机整合了小型燃气轮机、氨水蒸汽动力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燃机排烟的高温热量用于驱动氨水蒸汽动力装置做功,烟气低温热量和氨水透平排汽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装置,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模拟结果表明,新系统的等效发电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45.3%和35.5%,比参比系统分别高出7.5和8.6个百分点。系统(火用)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燃机排烟余热的梯级利用是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新系统为提高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总体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