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通过非环前体的分子内成环反应,可合成一类多取代苯,对这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有助于了解整个反应历程和机理。但取代基增多,势必导致各结构因素变得复杂,难以从各芳碳的经验计算式去推测各取代基所处的相对位置,而以一般的光、波谱方法也较难获得这类结构信息。实验表明,核磁COLOC技术是确定这类产物各取代基相对位置较为合适的方法,本文以NMR技术对这类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讨论了COLOC技术在确定其各取代基相对位置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产物的结构确认,讨论了产物取代基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其芳碳化学位移实测值与经验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以及含氟基团对邻位芳碳的碳氟间三键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N′-邻硝基苯酰基取代苯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芳环、碳硫双键和酰胺等的特征红外光谱,讨论了它们随化学结构而变化的一些规律,特别详细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远程基团特征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取代基直至第五个基团的特征谱带仍然受到影响,并且供电子基所处位置对远程基团特征光谱影响较少,而吸电子基所处的位置影响较大。这对该类化合物和远程光谱的研究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一类含氟多取代苯酚的合成及其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类含六个碳的长链叶立德通过分子内维蒂希反应可生成含氟多取代苯酚. 通过对中间产物及最终成环产物的1H NMR和13C NMR的分析,讨论了其化学位移及J-偶合特征. 同时研究了整个反应可能的历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B3LYP/6-31G**的方法在Gaussian03程序下对卟吩(PH2)、m-四氟卟啉(m-TFPH2)、β-八氟卟啉(β-OFPH2)和m-四氟,β-八氟卟啉(12FPH2)的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并进行振动分析.计算并讨论了PH2、m-TFPH2、β-OFPH2和12FPH2在内氢迁移反应中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二级鞍点的结构与能量.通过对结构和能量的比较,发现各物质内氢迁移反应均以异步历程进行,可见取代基对卟啉内氢迁移反应的历程选择没有影响.但取代基会影响同步历程和异步历程之间的速率差异.另外,氟取代基使得内氢迁移反应的异步历程的正负反应速率有所减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这些与化学直观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N’-邻硝基苯酰基取代苯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芳环、碳硫双键和酰胺等的特征红外光谱,讨论了它们随化学结构而变化的一些规律,特别详细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远程基团特征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取代基直至第五个基团的特征谱带仍然受到影响,并且供电子基所处位置对远程基团特征光谱影响较少,而吸电子基所处的位置影响较大。这对该类化合物和远程光谱的研究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用COLOC技术并结合1H-1H COSY谱对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Pd-C-I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该类化合物酰基连接位置可用COLOC谱确定.这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和构效关系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另外利用2D NMR修正了文献中对Pd-C-I部分碳氢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借助2DNMR技术,研究并总结了10个含异戊烯类取代基的黄酮化合物的(13)CNMR谱,着重就取代基与黄酮骨架的连接点进行了探讨,认为C-8位和C-5’位异戊烯类取代基取代将直接影响C-8和C-5’位及周围碳的化学位移值,这一现象可以直接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取代基团会引起电子光谱发生不同的变化,为获得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之间的关系,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使用DFT、CIS分别对基态、激发态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再用TDDFT计算优化结果得出电子光谱。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团都改变了碳氮环基态、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前线区域轨道能量,π电子共轭系统,这些变化都导致电子光谱发生相应变化。得出不同取代基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规律,为电子光谱分析鉴定衍生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三个3(或4)-取代苯甲亚氨酸乙酯(1)和八个N-氰甲基-3(或4)-取代苯甲亚氨酸乙酯(2)的~(13)C-NMR谱。归属了1 和2和各碳化学位移。求得了的取代基化学位移(substituent Chemical Shift,SCS)。碳-13化学位移与单取代苯的取代基化学位移(SCS)的相关分析表明:4-取代苯甲亚氨酸酯1 b~g和2b~e中,除C_(2,6)外,其他各芳碳的化学位移值与加和规则基本相符;3-取代苯甲亚氨酸酯1h~j和2f~h中,除C_1外,其他各芳碳的化学位移值与加和规则基本相符。另外,本文还进行了碳-13化学位移与σ_(I)/σ_(R)~O和F/M的双参数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试了三十三个α、β、γ单取代吡啶和二、三取代吡啶衍生物的13C NMR谱,归属了全部13C NMR谱线。由其13C NMR谱线变化规律,研究和总结出各类碳数大于2的烷基取代基对α、β、γ单取代吡啶环碳化学位移的经验取代参数和吡啶环作为一个官能团对烷烃衍生物的取代效应,讨论了单烷基和多烷基吡啶的取代基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雷公藤分离出二种新的萜化合物,利用1H-1H COSY,1H-13H COSY和COLOC等2DNMR技术,分析了雷酚萜甲醚和雷酚萜的1H和13C NMR谱,明确地指认出这三种化合物的全部1H和13C共振峰.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戊环唑(1)、甲环唑(2)、丙环唑(3)的NMR谱,对其一般特征进行 了对比与讨论,用13C-1H COSY、13C-1H COLOC、DQF-COSY、DEPT等技术对它们的1H、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并应用1H-1H NOESY谱研究其立体结构.
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COLOC-S脉冲序列)和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研究了香茶菜属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香茶菜醛的化学结构,并对这两个化合物的~(13)C和~1HNMR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4.
COLOC-S脉冲序列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延武  姬昂 《波谱学杂志》1991,8(4):415-424
本文用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COLOC-S脉冲序列)和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研究了香茶菜属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和香茶菜醛的化学结构,并对这两个化合物的13C和1HNMR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5.
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出一种含三个环氧基的二萜内酯酮化合物(Ⅰ),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通过对1H和13C NMR谱的分析,归属了所有和1H和13C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6.
吴帆  彭朴 《波谱学杂志》1996,13(4):393-402
以Sadtler标准NMR谱图集为数据源.建立了烃类化合物NMR谱化学位移数据库系统,并利用此数据库系统归纳出了烃类化合物各类碳氢原子族化学位移统计分布图,该统计分布图可用于指导烃类混合物.特别是石油产品NMR谱峰的归属,同时,可提供一条查阅标准图的简捷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的2D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敏  郑尚珍 《波谱学杂志》1992,9(2):131-140
本文采用FAB-MS,FTIR和NMR等技术对从沙打旺牧草分离出的一种新的三萜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20R,24S)-3,16-二羰基-6α,25-二羟基-20,24-环氧-9,10环羊毛甾酮.用2D NMR技术,包括1H-13C HETCOR,COLOC,1H-1H COSY对,1H和13C NMR进行归属.  相似文献   

18.
The four aromatic amino acids in proteins, namely histidine, phenylalanine,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have strongly overlapping 13C chemical shift ranges between 100 and 160 ppm, and have so far been largely neglected in solid-state NMR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structures. Yet aromatic residu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iology through π–π and cation–π interactions. To better resolve and assign aromatic residues' 13C signals in magic-angle-spinning (MAS) solid-state NMR spectra, we introduce two spectral editing techniques. The first method uses gated 1H decoupling in a proton-driven spin-diffusion (PDSD) experiment to remove all protonated 13C signals and retain only non-protonated carbon signals in the aromatic region of the 13C spectra. The second technique uses chemical shift filters and 1H–13C dipolar dephasing to selectively detect the Cα, Cβ and CO cross peaks of aromatic residues while suppressing the signals of all aliphatic residues. We demonstrate these two techniques on amino acids, a model peptide, and the microcrystalline protein GB1, and show that they significantly simplify the 2D NMR spectra and both reveal and permit the ready assignment of the aromatic residues' signals.  相似文献   

19.
南蛇藤中倍半萜生物碱的二维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PT和二维NMR技术包括:1H-1H COSY,1H-13C COSY,NOESY,特别是1H-13C COLOC对两个多酯基取代的倍半萜生物碱的化学及立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