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SDS/TX-100混合体系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MR测量了不同比例的SDS/TX-100混合溶液中质子化学位移,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两态交换模型,分析了质子化学位移随浓度的变化趋势, 求出了不同比例混合溶液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各自的临界胶束浓度及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依据理想混合溶液理论,预测了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计算了溶液中SDS与TX-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SDS在混合胶束中的摩尔分数. 根据所得参数讨论了混合胶束的形成过程. 利用文中和文献中混合体系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协同作用理论改进前后的适用性,表明改进后的协同作用理论完善一些.  相似文献   

2.
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NMR和ES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NMR,ESR和表面张力测量研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磺酸钠(SDEHS)与全氟辛酸钠(SPFO)混合溶液微环境性质,表面张力测定表明长链烷基磺酸盐中嵌入羟丙基后,其表面活性提高,而与SPFO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的SDEHS和SPFO,NMR和ESR研究表明,SDEHS的碳氢链与SPFO的碳氟链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SDEHS与SPFO形成混合胶束,混合胶束“界面”的微观粘度较SDE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8-羟基-1,3,6-三磺酸芘钠盐(HPTS)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其荧光特性的影响可分为两种类型:单分子猝灭(CMC以下)和胶束作用(CMC以上)。它们分别服从相应的Stern-Volmer稳态猝灭和溶质-胶束作用线性方程。按导出方程对应作图,求得CTMAB的单分子猝灭常数K=2.4×10~5L/mol;CTMAB胶束和TX100胶束对HPTS的键合常数分别为7.4×10~5L/mol和7.0×10~3L/mol。阴离子表而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由于其电性与HPTS阴离子电性的不相容性,对HPTS荧光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低(1mg/kg/d)、中(5mg/kg/d)、高(25mg/kg/d)三个剂量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致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发现,PFOA能抑制小鼠体重的增长,对肝组织造成一定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各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减轻,中、高剂量组出现明显的减轻(P<0.01);低、中、高剂量组肝脏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的肝组织中MDA、NO及LDH含量明显增高,SOD、SDH及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5.
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稳态荧光光谱,建立了Tween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试方法,研究了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根据I338/I333与Tween浓度的变化关系,可得到Tween20、40、60、80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1×10-5、3.7×10-5、3.1×10-5、8×10-6mol/L。结果表明,同系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其临界胶束浓度有一定影响。同时,制备温度和外部添加的试剂如无机盐、乙醇、丙三醇均影响其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质化学结构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特性的关系入手,寻找出了SBS特性良好的全氟胺系列新介质——FC-131,FC-3283,FC-40,FC-43,FC-70等,并测定或计算出了新介质的SBS参数. 结果表明,新介质的吸收系数均小于10-3 cm-1,光学击穿阈值均高于100 GW/cm2. 全氟胺系列新介质不仅具有良好的SBS特性,而且还具有无毒、低挥发性和高稳定性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新介质的发现不仅增加SBS介质的种类,而且能够有效提高SBS系统的性能,对于SBS相位共轭镜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 全氟胺 吸收系数 光学击穿阈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计算氟苯类化合物19F NMR化学位移的公式:δcal19F)=-113.5+Δo+Δm+Δp+C, 结合最小二乘法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20种取代基参数, 计算结果以160种氟苯类化合物的263个19F NMR化学位移数据为样本点作回归检验,置信度为99.5%,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0.628,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偏差为4.720,约有93.2%的19F NMR化学位移计算值的计算误差<7.0(相对误差<0.7%).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计算取代苯甲醚17O-NMR化学位移的经验公式(1): δcal0+Δo+Δm+Δp,并通过线性回归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得到了20种取代基的参数,计算结果以78种化 合物 的101个17O-NMR化学位移数据为样本点作回归检验,置信度为99.5%,约有90 %的17O-NMR化学位移计算值的计算误差Δδ小于5.0(相对误差小于.5% ).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聚合物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的1H 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H NMR方法研究了分别在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2 g/L聚乙烯醇(PVA)存在下,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 二维NOESY实验表明,SDS在浓度为2.5 mmol/L时形成胶束,且PVP被增溶到胶束内部;当SDS浓度低于2.5 mmol/L时,PVP与SD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的测量结果支持这一结论. 实验中没有检测到PVA与SDS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烷基极化效应与羰基13C化学位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羰基化合物中羰基碳的13C NMR化学位移与烷基(R)极化效应的内在关系 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分子中R的极化效应增加使羰基碳的13C化学位移值升 高,其关系可表示为δ=a+b·ΣPEI(R),其中a、b为系数,PEI(R)为R极化效应指数.
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19F-NMR波谱分析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 通过RT-PCR、MTT方法和19F-NMR波谱分析了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 结果显示转基因的肿瘤细胞SWCD2中表达CD基因,对前药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亲本肿瘤细胞SW1116明显增高,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为66 μmol/L, 而SW1116 细胞IC50为16 mmol/L. 19F-NMR波谱分析显示,转导CD基因细胞在774 μmol/L 5-FC浓度培养24 h后的样品,在δ -91.7和δ -93.3显示了2个双峰,分别是5-FC和5-氟尿嘧啶(5-FU)的19F-NMR的信号,提示5-FU是SWCD2细胞内的CD酶催化5-FC的代谢产物. 这些结果表明19F-NMR分析是一种能够用于检测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表达的新方法,它将有助于对临床基因治疗方案实施监测.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氟化膦类系列配位体(GPF2:G=F,Et2N,Me2N,C5H10N,nPrO,PhO,neoPnO,2,5-diMePh,isoPr,etc.)及其与金属镍(0)(I)(0)(I)形成的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氟谱化学位移的定量分子建模,发现了其中的一些有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29Si and 19F MAS NMR spectra of isolated 29Si(19F)2 and 29Si(19F)3 spin systems in two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of the type RR’SiF2 and RSiF3(R,R′=organic ligands). Experimental spectra are analys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iF3 group in RSiF3 is reorienting rapidly around the molecular Si–C bond direction in the solid state. The two 19F shielding tensors in RR’SiF2 have strongly differing orientations relative to the two Si–F bond directions in the molecul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straightforward MAS NMR approaches for the full characterisation of 29Si(19F)2 and 29Si(19F)3 spin systems and other dipolar coupled two and three-spin syst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技术的重要参数,目前对1H NMR、13C NMR已提出一系列估算化学位移的经验公式,但19F NMR化学位移规律研究报道则较少,以δ=B+∑△i+C化学位移通式为基础,分析屏蔽常数对化学位移的作用,并针对19F原子,分析了氟的电子云密度、立体效应、溶剂效应、氢键、标准、浓度和温度等影响因素,对19F NMR化学位移经验公式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因为19F核自身的特性,如自旋为1/2;丰度高(100%),具有与1H相当的灵敏度;化学位移分布广且对环境敏感;绝大部分生物体内都不含19F因而无背景干扰等;19F NMR自诞生以来就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手段. 现在,19F NMR已被广泛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药物化学及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各个方面均有较多的相关文献综述. 该综述将集中讨论19F NMR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蛋白质19F标记方法,19F NMR在蛋白质结构、 动力学、蛋白质折叠、蛋白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In-cell NMR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电负性、极化度并结合表征原子空间连接方式的立体效应参数对醚分子中不同环境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进行关联,将23个脂肪醚中153个碳原子相关参数值和化学位移值带入模型中得到如下估算方程:δC=121.1348+94.3651Qi-2.0823QiΣαx-7.6347SH-47.6149SO(R=0.9990R2=0.9980S=0.85F=18478.97n=153)上式中Qi表示观测原子的部分净电荷,Σαx表示近邻原子极化度,SH,SO为立体效应参数.方程中各参数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比较明确,通过用"留一法"(LOO)检验(Rcv=0.9980,R2cv=0.9977,Scv=0.89)及对模型外4个化合物43个碳原子化学位移的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与5-氟尿嘧啶(5-FU)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1H NMR化学位移滴定结果表明5-FU分子结合在PAMAM分子表面,13C NMR化学位移滴定分析结果表明5-FU分子通过氢键或疏水间相互作用进入到PAMAM的内部疏水空腔.1H核和19F核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的测定结果也说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NOESY实验进一步验证了5-FU分子进入到PAMAM分子的内部空腔.本研究为研究树状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系统的NMR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含羟基化合物的17O-NMR化学位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0  
在系统地归纳总结前人对含羟基化合物17O-NMR化学位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伯、仲、叔醇,i-R-OH型化合物(i-R表示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为非链状烷烃碳原子的取代基)及苯酚类等五大类,提出了计算含羟基化合物17O-NMR化学位移的公式:δcal0+∑aiΔδi,并通过 线性回归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得到15种计算醇和羧酸中羟基17O-NMR化学位移时采用的取代基参数和23种计算 酚羟基17O-NMR化学位移时采用的取代基参数,计算结果分别以伯、仲、叔醇、i-R-OH型化合物四类140种化合物和60种酚类在化合物为样本点作回归检验,置信度均为99.5% ,计算误差Δδ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0.5%)的17O-NMR化学位移计算值均在90 %以上. 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采用三甲基氧膦(TMPO)、吡啶和三甲基膦(TMP)3种探针分子,研究了工业上常用的3种分子筛H-Y、H-ZSM5、H-MOR的Bronsted酸强度,讨论了这3种探针分子化学位移与Bronsted相对酸强度的相关性,揭示了各种探针分子在表征Bronsted酸性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G. Konopka  M. Gari   《Nuclear Physics A》1977,290(2):360-380
Magnetic moments of the nuclei 15N, 15O, 17O, 17F and 19F are investigated. The importance ; of configuration mixing as well as meson-exchange current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Meson-exchange currents are treated in the one-boson exchange limit. Short-range N-N correlations are obtained from solutions of the Bethe-Goldstone equation for doubly closed shell nuclei by the use of realistic N-N potentials which ensure a correct treatment of tensor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