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扫描声强法确定噪声源声功率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扫描声强法确定噪声源声功率的数学模型。在假定扫描速度恒定,稳态噪声源的前提下,对实际常用的测量面(矩形,园片,半球面)上的简单扫描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扫描法测量声功率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扫描路径的确定,沿一些简单的路线能够获得精确的声功率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DMBEⅣ势能面进行了特性分析,图示出了其主要地貌特征。利用该势能面进行HO2(总角动量J=0)束缚态的计算,计算结果与该势能面特性相吻合。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相对照,说明DMBEⅣ势能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空气中能形成测量分析系统的声强测量技术引入到水介质中,建立了一套水声声强测量分析系统,讨论了此套水声声强测量分析系统的硬,软件组成及特征,实验验证了本系统的可靠性,利用此声强分析系统对水下双噪声源的近场作了平面扫描测量,可以定位和鉴别这两个噪声源。  相似文献   

4.
双全息面声场分离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出一套多通道的声全息测量与分析系统,将其应用于对双全息面声场分离技术的验证。在对该技术进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提高分离声场精度办法。利用研制的全息系统对存在背景干扰的目标声源进行双全息面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全息面分离声场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声源对全息重建结果的影响,从而可以正确地重建声场和识别噪声源。  相似文献   

5.
张林  商德江 《应用声学》1997,16(2):37-42
根据双水听器法测量声强的基本原理,本文提出了基阵在湖中的布放及测量声强分布的实施步骤。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给出了声强分布的三维力和等值曲线图,并利用扫描平面上的声强分布。计算出声源辐射的声功率。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用列阵式双水听器声强测量系统,作平面扫描测量声强分布的方案是合理的;利用所测得的双平面近场声强分布来计算源的辐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束形成缩放声强的声源局部声功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志刚  杨洋 《声学学报》2013,(3):265-271
基于波束形成法识别噪声源时,为计算主要噪声源的辐射声功率,给出了基于平面波模型的声强缩放方法,模拟计算了单极子点声源局部声功率的计算误差,结果显示:当阵列平面与声源计算平面间距离等于阵列直径时,基于波束形成缩放声强计算的声功率误差仅略高于0.1 dB。为克服旁瓣干扰,给出了具有一定动态范围的声源计算平面积分法,模拟计算了单极子点声源的局部声功率,结果表明:该积分法的计算值与主瓣区域积分法的计算值近似相等,均约等于理论声功率。进一步,波束形成法与声强法的对比算例试验验证了基于波束形成缩放声强计算声源局部声功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声强法用于强背景噪声下声源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声强法是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它集中了传统声强法和偏相干方法的优点,可以在声源间存在相干和高背景噪声的情况下,进行声源辐射声强的识别.本文首先论述了选择声强法的理论,并在多输入、双输出的频域模型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利用选择声强法将声强矢量分解为与各噪声源有关的分量,然后结合在强背景噪声下扬声器辐射声强的区分实验,给出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小角激光散射(BSALS)在线分析系统对聚苯乙烯(PS)与顺丁橡胶(PcBR)不相容体系菜混过程中光散射强度(I(q)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自回归模型ARMA(p,q)利用AIC、BIC准则确定了模型的阶数p和q。用此模型对光散射强度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E—E望远镜及Q3D磁谱仪,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5MeVα离子束轰击下,测量56,57Fe,59Co(α,d)58、59Co,61Ni核反应的精细能谱和微分截面角分布,微观DWBA近似用来分析实验数据.在56Fe(α,d)58Co核反应观测的9个强激发能级中,重点分析和讨论了6.79MeV和6.4MeV能级的性质,观测到迄今所能看到的最高拉长组态(1g9/2,1g9/2)9和首次确认了6.4MeV能级Jπ=1+.在57Fe,59Co(α,d)核反应测量中,未看到孤立强激发能级,它意味着强度分散在许多能级上,以致看不到孤立拉长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厅堂音质中的响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厅堂音质评价的各项指标中,响度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但由于长期来缺乏合适的参量,因此迄今无法在完工后的厅堂中去测量这项指标,当然也难以在设计阶段对此参量进行估算.不少人常把仅仅适用于稳态声源和混响场的声场估算法(即以直达声加上混响声)作为厅堂内各处总声强的评价,无论从音质设计和现场测量来看,显然很不合适。近年Lehmann提出以声强指数G(Starkemass)(dB)作为评价参量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鉴于早期反射声对响度起主导作用,因此厅堂内各处的声强指数应取50ms(语言)和80ms(音乐)的早期反射声积分值更符合实际,。以代替t从0积分到∞的评价方法。因此G(50ms)和G(80ms)将分别用于评价厅堂内对语言和音乐的响度评价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