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从ITER设计概念外推到发电的托卡马克堆,被称为“标准的”或“传统的”托卡马克聚变堆。鉴于“传统的”托卡马克的致命缺点,比如非稳态运行、聚变功率密度低、装置尺寸大、电成本高等。为此,人们努力寻求一种先进的托卡马克概念,最终建成在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经济上有吸引力的聚变电站。  相似文献   

2.
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的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是聚变能发展的中间应用产物。与传统托卡马克氚生产堆不同,在设计中利用了球形环的先进等离子体物理性能,并具有紧凑的结构特征,尽量利用真空室内的空间安置氚生产包层以减少氚泄露而增加氚增殖率,达到年生产富余氚lkg的目的,相应的堆利用因子为40%。在二维中子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ST-TPR的初步概念设计.为下一步更详细具体的概念设计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因为等离子体最后的封闭磁面(LCFS)最终决定等离子体的截面形状,并且等离子体位形与许多热点的先进托卡马克(AT)和聚变堆课题相联系,例如电流密度的控制、等离子体平衡、刮离层(SOL)、粒子和能量行为、高能等离子体以及MHD不稳定性抑制等,所以目前的托卡马克仍然需要对边界的相关物理进行研究,例如边界确认、等离子体平衡和极向磁通损失等。从控制AT或者研究放电等离子体物理性质来看。获得相对准确的与边界相联系的等离子体平衡性质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托卡马克中的超高真空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高真空技术对于现代托卡马克的设计运行、升级和氘-氚验证实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先进高密度偏滤器和下一代托卡马克工程堆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聚变研究的许多新概念也促使了高真空技术的革新。三十五年来,等离子体密度、杂质和壁条件的控制与真空检漏、烘烤去气、放电清洗、壁处理、氢(氘、氚)的捕获、释放和再循环、壁腐蚀和再沉积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高性能的真空室、耐烘烤和振动的超高真空密封、先进的面向等离子体组件、有效的壁处理方法、大抽速泵组等的研制成果为控制等离子体与壁的相互作用、改善聚变三乘积(niTiτE)和验证托卡马克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那珂研究所聚变堆设计室进行的先进稳态托卡马克聚变堆2(A-SSTR2)概念设计为基础,对SiC/SiC复合材料包层/第一壁热工设计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选取各种几何位形和材料敏感特性参数,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大量的热工计算,以最高温度、最大热应力为基础建立了包层/第一壁设计窗口,选取了满足热工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对今后的工程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球形托卡马克ST聚变堆的研究,提出了ST聚变嬗变堆的设计概念。对堆芯参数作了初步选择,确定了一组适合于嬗变包层的堆芯参数供中子学计算和结构设计参考,给出了在以嬗变次锕系元素(MA)核废物为目标的一维中子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球形环托卡马克作为聚变中子源、处置裂变堆长寿命放射性核废料的嬗变堆作为聚变能早期应用的重要途径。因核废物的日益积累和已具备现实的技术基础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也是目前国际聚变界研究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从托卡马克聚变堆等离子体边界损失的α粒子能谱。分析α粒子的损失机制。建立描述α粒子输运的慢化-扩散方程。同时考虑香蕉捕获粒子、飞行粒子和波纹约束粒子对扩散系数的贡献以及α粒子的直接损失机制。针对典型的聚变堆参数数值求解方程得到待求的α粒子能谱。讨论了解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托卡马克中,热核等离子体的磁约束必须通过有限数目的环向磁场线圈来实现,这就产生了波纹环向磁场结构和由其引起的捕获高能粒子轨道的形变,从而造成高能粒子的快速损失通道——磁波纹损失。在托卡马克聚变堆(比如ITER)的设计中磁波纹损失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将使大量α粒子在未被热化前损失掉,从而降低α粒子加热,并且由于波纹损失的局域性很强,有可能形成严重的聚变堆第一壁的局部损伤。  相似文献   

10.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已经成为制约裂变能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聚变.裂变混合堆可以用于增殖核燃料和嬗变处置来自裂变电站乏燃料中的长寿命放射性核废物。本文以球形环托卡马克ST作业驱动器,研究了嬗变处置高放废物HLW的物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球形托卡马克堆嬗变中子学计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球形托卡马克(ST)聚变堆的研究,提出了ST聚变-嬗变堆的设计概念。运用一维输运燃耗计算程序BISON3.0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适合于嬗变少额锕系MA核素的堆芯等离子体参数、包层结构及合适的换料周期。在一维计算的基础上,运用二维中子学程序TWODANT进行了二维中子输运计算;结合TWODANT给出的中子通量,运用一维放射性计算程序FDKR进行了燃耗计算,并给出了有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台新一代托卡马克装置─—美国普林斯顿的托卡马克聚变试验堆(TFTR)于去年十二月甘四日开始运行.它是世界上四大新一代托卡马克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证实核聚变研究的“科学上的收支平衡”(scientific breakeven).该装置在二年前开始建造.其参数是:真空室的大半径为2.65  相似文献   

13.
共生聚变堆     
本文提出一种以发展聚变动力为主的共生式途径。它以当前正在出现的这一代聚变物理试验堆为起点,分成两路进行,一路是纯聚变堆,另一路是单个的氘发生器,可能是聚变裂变混合堆,它给纯聚变堆补充所需的氘。这两类堆长期结合共生,配合发展.形成一系需氚的纯聚变堆和一系供氚的混合堆,统一优化,保持氚自给,消耗氘锂和快中子裂变材料,提供净输出功率。 对纯聚变堆方面,放弃了传统的氚自给这一基本要求。能量的有效回收成为设计:的主要前提。优化的结果,用12—15厘米厚的含锂的水作为中子慢化回收能量的介质,附带地还能再生所耗氚的80%。不足的20%稍多的氚,将长期地由一个具有低Q聚变芯并依照生产氚的要求来改型并优化的一比一聚变裂变堆来补充。共生的两个堆,尺寸都较小,在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上有一些优点。对共生堆和具有相等总输出功率的,一般氚自给聚变堆作了比较,表明在动力经济上有相当大的收益。 简单地讨论了几种有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6,(2)
核聚变能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随着国际上一批托卡马克装置成功建设和运行,磁约束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具备了建造和运行反应堆级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条件。基于这一共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共同合作,启动并实施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希望通过建设和运行ITER,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可行性。中国的托卡马克研究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未来5年,将建立近堆芯级稳态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开展高水平的科学实验;吸收消化、发展与储备聚变工程实验堆关键技术;完善聚变工程实验堆的设计和开展关键部件预研,为在2020年前后独立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堆奠定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表面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面,其中包括可离子体边界层物理;燃料粒子再循环;等离子体杂质和控制;边界层等离子体诊断以及壁和材料问题。指出了未来聚变堆对杂质控制,排气和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2006年度聚变堆设计研究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聚变示范堆DEMO设计,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设计,聚变堆安全分析与高温、高压氦实验回路建设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紧凑型聚变裂变混合堆参数优化及放电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变裂变混合堆大、小半径分别不变情况下,通过优化聚变裂变混合堆中心螺管尺寸,用聚变系统分析程序对紧凑型聚变裂变混合堆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了紧凑型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最佳设计点。利用TSC平衡演化程序以该设计点为基础进行了放电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堆具有良好的经济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使用Jsolver程序及托卡马克模拟程序TSC对紧凑型聚变裂变混合堆系统的反剪切平衡位形、自举电流份额及放电模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此探讨该混合堆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在磁约束聚变研究中,一类新的途径,即叫做球型托卡马克或叫做球形环的途径,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托卡马克继续取得进展,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已进入实施阶段。在球形环实验中,经常可以达到高达50%以上的磁流体稳定的比压值。球形环的约束定标关系,虽然不如托卡马克那样具有庞大的数据库,但看起来也不比托卡马克差。于是,基于D及^3He之类先进燃料的聚变反应堆的兴趣有所回升,因为这类反应堆产生的高能中子的数量要小很多,后者对第一壁的损伤使得壁材料问题成为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ITER设计中公认的定标律及运行参数窗口来探讨建立基于球形环概念的D和^3He燃料的聚变反应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D—^3He聚变动力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首先简要地讨论D-3He聚变的物理要求并与D-T聚变作相应的比较,然后运用目前的约束定律和第一稳定区β极限,对计划的近期ETR规模装置(如CIT,TIBER,FER,NET)进行D-3He得失相当和点火实验的可行性研究,并对高径比第二稳定区D-3He托卡马克堆进行参数学研究,最后指出潜在的缩短商用化进程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