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由激子动力学方法导出的单吸附组态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隧道电流与各纯相干记忆函数之间的解析公式,具体计算模拟了An(110)2×1、3×1再构表面的STM图谱.  相似文献   

2.
TN249 2005031798 激光对吸附在Si(111)7×7和Si(100)2×1表面上的C60 的不同作用=Different effects of laser on C60 adsorbed on the Si(111)7×7 andSi(100)2×1 surfaces[刊,中]/赵风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 国家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6)),崔雪峰…∥电子显微 学报.-2005,24(1).-6-10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 STM),在室温 下研究沉积了约0.005的C60分子的Si(111)7×7和Si (100)2×1再构表面在波长为266nm的激光束轰击前后  相似文献   

3.
建立起一套工作于真空环境下的基于脉冲电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单原子识别预研究装置.该装王主要由脉冲发生器、真空系统和STM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在5×10-5Pa的真空环境下进行快脉冲STM实验.利用此装置,进行了单个快脉冲诱导的石墨表面超大周期结构的脉冲实验以及脉冲偏压不破坏STM针尖和样品表面的阈值实验.  相似文献   

4.
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氧气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所形成的表面重构结构.在低覆盖度下,实验上观察到了两个有序重构的混合相,分别为c(2×2)O重构和(√2×2√2)R45°-O重构.在氧原子的覆盖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c(2×2)O重构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初始氧化阶段,实验上观察到了呈条状的“锯齿”形的重构结构,这些锯齿形的结构是由相邻的局域化的c(2×2)区域的边界区域(Cu)构成的.STM实验发现,相对于其他重构区域,这些锯齿形的重构区域与有机分子之间存在更加强烈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LEED衍射点的变化,研究了重构结构的热稳定性,发现三种结构的热稳定性顺序是:锯齿结构>c(2×2)O重构>(√2×2√2)R45°-O重构.  相似文献   

5.
C20与Si(100)-(2×1)重构表面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研究了低能C20与Si(100)-(2×1)重构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将描述C、Si结构的Tersoff势和描述原子间短程排斥的KrC势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混合势作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荷能C20垂直轰击到Si(100)-(2×1)表面后,由于在<110>方向受到非对称力场的作用而产生横向的集体运动,改变的入射能量导致C20与Si(100)-(2×1)表面最接近的垂直距离不同,从而受到不同的横向力场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表面运动特性.C20能量耗尽后稳定吸附在Si(100)-(2×1)表面,且只有两个稳定吸附位置,即二聚体(dimer)和"峡谷"(trough)位,这两个吸附位置的存在可用C20与Si(100)-(2×1)表面之间非对称的表面力场分布来定性解释.最终C20与Si(100)-(2×1)表面有强烈的化学键形成.模拟结果与STM的实验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具有原子显象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不仅能在原子尺度范围内显示定域的表面原子结构的象,而且能同时获得定域的表面电子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对长期争执不休的Si(111)7×7,Au(110),Au(100)的表面再构及氧在Ni(110)表面吸附等复杂问题,首次给出准确可靠的表面原子结构的信息.STM的发明使人们对原子世界的认识大为深化,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为表彰发明人作出的重大贡献,G.Binnig和H.Rohrer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奖(与电镜发明人鲁斯卡分享). 1992年,在凝聚态国际会议上发布STM…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利用在真空中金属表面隧道效应的原理来设计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y,缩写为 STM),它真实、直观,且具有0.1nm量级的超高分辨率.由于它的分辨率低于元素晶体的晶格常数(一般<1nm),因此它是研究固体表面原子结构的理想实验手段之一.1983年用它首次在实时空间内观察到Si(111)表面7×7的大元胞[1],在科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STM的最新进展表明,它将在原子尺度范围内帮助人们揭示表面原子的运动规律,可广泛用于研究固体表面原子结构和外来原子在表面的吸附等问题,为探讨吸附、催化和腐铀等机理以及利用表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分立对称性S, 对SO(2n)×S大统一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我们的结论是: SO(14)×S与SO(16)×S是比较好的代大统一规范群. 作为例子, 本文给出SO(14)×S与SO(16)×S两个代大统一模型. 它们容纳了四代通常费米子, 并保持SU(3)c渐近自由. 模型保留了SO(10)模型中得到的全部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分立对称性S, 对低秩SU(N)×S大统一模型的各种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我们发现, 只有SU(7)×S与SU(8)×S是较好的代大统一规范群. 作为例子, 本文给出SU(7)×S与SU(8)×S两个具体的大统一模型. 它们容纳了四代通常费米子, 并保持SUc(3)渐近自由. 模型保留了SU(5)模型中得到的全部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Using low-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LEED) and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STM) it has been found that glycine molecules adsorbed on Cu(001) can form but only the (2×4) and c(2×4) superstruct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missing LEED spots of the surface,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each (2×4) unit cell consists of two molecules, one being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other; the C-C axis of both molecules lies in the mirror plane of the Cu substrate without a significant shift and twist from the plane; and the two O atoms of the carboxylate group of both molecules locate at the same height level without significant buckling. According to these conclusions, a structural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2×4) superstructure (a model for the c(2×4) superstructure already exists). We argue that the (2×4) and c(2×4) superstructures must have similar specific surface free energy, that their hydrogen bonds must be of N-H-OII type, and that their local adsorption geometry must be similar or even the same. The advantage of combining STM with LEED to determine surface structures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Matlab在PN结特性研究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n结物理特性研究实验中,为了验证流过pn结的正向电流和加在pn结两端的正向电压满足指数关系,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测量数据,选择几种函数关系,把数据代入分别验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matlab工具箱来处理该实验中的数据,比通常的做法简单方便且更直观,能够让实验者对该实验有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电涡流传感器互换性的概念及提高互换性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黄河矿晶体超结构中赝对称性的特点,详述了用于测定黄河矿晶体超结构的直接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大学物理实验CAI软件开发中利用VisualFoxPro环境开发应用程序,在事件驱动方式下,实现FoxPro25过程驱动方式下参数和运行结果的动态显示和子程序的调用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们所研究的共振干涉接收端声压振幅方程以及用微机解此方程的数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潘毓英  郑建宣 《物理学报》1980,29(12):1545-1550
铝-铜-镓三元系合金相图的室温截面已经用X射线方法测定出来了。室温固相截面包含11个单相(即α, γ2, γ′, δ, ζ1, ζ2, η2, θ, θ′,α铝和镓)相区,14个双相(即α + ζ1, α+ γ2, α + γ′, γ2 + γ′, γ′+ ζ1, γ2+δ, γ′+δ,δ +ζ2, ζ22, η2+θ,η2+ θ′, γ′ + θ′, θ′+ 镓和θ+α)相区和9个三相(即α + γ′+ζ1, α+ γ2+ γ′, γ2+ γ′ + δ,γ′ + δ + θ′, δ+ζ2+θ′, ζ2 + η2 + θ′, η2+ θ′ + 镓, η2 +θ + 镓和θ +镓+ α)相区。所有单相和三个二元系内室温存在的单相相同,没有新相出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徐延燕  崔元德 《大学物理》1997,16(9):31-32,42
用自制的线密度为ρ(x)=ax形式的非均匀弦进行驻波实验,取得较好效果,它可以作为对原有的均匀弦驻波实验的改进或开放性实验安排到普物实验中去。  相似文献   

19.
建立飞行器的热走廊物理模型和求解方法对于设计飞行器防热结构、确定飞行轨道和优化气动外形等均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X43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热走廊的物理含义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飞行热走廊的物理模型,给出了该物理模型下飞行热走廊的控制方程和求解方法,通过对X43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位置的飞行热走廊的计算,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走廊规律和特征,研究了防热材料的性能对飞行走廊的限制,明确了防热材料的关键防热参数,通过研究发现: (1)防热材料的发射系数越大,其对应的热走廊越宽阔,飞行轨道的选择余地也越大; (2)不同位置、不同流态对应的热走廊边界不同,推迟转捩发生可以增加热走廊区域,有利于防热.  相似文献   

20.
本借助平行光和双面反射镜对分光计望远镜的视场角进行了分析和测量,并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