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类其实是爱“面子”的动物,正是如此才有“女为悦己者容”的古语和“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长的一副好脸蛋,无论是对女人还是对男人都是一件好事,因为脸是长给别人看的,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就是好事的开端。看来“面子”对人至关重要,也是标定每个人特征的最大关键(图1)。对于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对象之一——固体材料来讲,其实也存在类似的“面子”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个固体的“面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些教师在介绍物理学家的奇闻逸事时,往往过分强调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把他们研究的内容描绘得高深莫测,使很多初学物理的学生认为物理学家都是一些“书呆子”。这种认识当然是片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理学家无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这种特征更多地表现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业余爱好。如此看来,要全方位地介绍物理学家、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学家、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乐趣,也需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作为“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3
伏尔泰的父亲是小官吏。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思想敏锐、言辞锋利、聪明过人的才子之一,他既受人喜爱,又受人诅咒。因为他与别人舌战总能赢得胜利。也许是“祸从口出”,他多次被囚于巴士底监狱;至少有过一次遭受绅士所雇暴徒的殴打,因为这位绅士认为棍子要比语言争论更加奏效。他请女友夏特莱把牛顿的《原理》翻译成法文,并在1737年为该书写了一篇评论。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反正人类一直都对让别人看不见自己兴致勃勃,有些物理学家也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实验。据arXiv的文章美国康奈尔大学的Michal Lipson小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小组分别在这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可将电磁波隐形的波段提高到了近红外线,离可见光隐形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5.
第九讲 生物光子的相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恂 《物理》1995,24(3):166-171
所有活的生物都有自发的微弱发光,它与生命运动的许多基本过程和生物的许多重要功能有着内在联系,以popp为首的生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发光全部或部分来自生物体内存在的高度相干的电磁场,并把这样来源的光子叫做“生物光子”。文章介绍了支持生物光子相干性的主要实验事实,即生物体内远离热平衡态的激发态能级分布、生物群体发光的非线性效应和“延迟发光”的双曲线衰减动力学,还介绍了实验证生物光子相干性的光子计数统计。  相似文献   

6.
胡仁宇 《物理》2006,35(9):760-763
人到老年,经常回忆起往事,岁月流逝,世事纷繁,绝大部分经历过的事情都已逐渐淡去,甚至烟消云散了,只留下一些对自己来说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人和事,我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工作单位虽然变化不多,却遇到了不少老师、同事和朋友,得到了他们的很多鼓励、指点和帮助,对此我都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我一直从内心深处感谢他们。在他们当中,于敏同志是对我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人之一,是我的良师益友.大学毕业后,刚走向社会,我就认识了于敏同志,随后我们又长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有了相当频繁的交往,一起讨论工作,这是我一生中有幸碰到的“机遇”之一。  相似文献   

7.
所有活的生物都有自发的微弱发光,它与生命运动的许多基本过程和生物的许多重要功能有着内在联系,以popp为首的生物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发光全部或部分来自生物体内存在的高度相干的电磁场,并把这样来源的光子叫做“生物光子”。文章介绍了支持生物光子相干性的主要实验事实,即生物体内远离热平衡态的激发态能级分布、生物群体发光的非线性效应和“延迟发光”的双曲线衰减动力学,还介绍了实验验证生物光子相干性的光子计数统计。  相似文献   

8.
 许多参观科学博物馆的人都曾看到过范德格拉夫起电器,这奇妙的机器是实验室和科学博览会中动手做实验主要的装置,它总是让参观者惊喜连连,因为会产生“闪电”,或当他们碰触其标志的中空金属球平滑的球面时,他们的毛发会竖立起来。但没什么人知道最先发明此机器的人——范德格拉夫(Robert Jemison Van de Graaff)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孟拥军 《物理实验》2004,24(8):22-23
人船模型是动量问题中的难点,以前在很多教学杂志和辅导参考资料中看到关于人船模型的解题方法,但都是讨论一个人与船组成的系统,有些动脑筋的同学提出“如果是多个人怎么办?”使用常规方法,要解很复杂的方程组,致使许多同学望而却步.下面举几例谈一下此类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想谈谈有关学生听课兴趣的问题。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讲课学生爱听,引人入胜能吸引学生。但良好的愿望不一定都能实现,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内在的规律性,有必要探讨一番。 一、为什么要研究听课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表明:许多才华出众的科学家,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他们对科学奥秘的探索有着强烈和持续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很广泛,往往旁及许多学科,这些特征也往往是他们成功的秘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写道:“我没有特别的天赋”, “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死板的教学、索然无味的讲课,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