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泊  乔少博  封国林 《物理学报》2014,63(20):209204-209204
基于1983—2011年月总降水量、环流和海温的再分析资料,给出了20世纪90年代末东亚夏季降水的年代际调整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内部过程和可能的海温外强迫的年代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北部夏季降水比东亚南部夏季降水由湿向干的表现更为明显,东亚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年代际的转折.此外,东亚地区夏季的500 h Pa高度场、850 h Pa风场、U200风场、水汽输送场和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和东亚夏季风指数等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从大气内部过程的角度验证了20世纪90年代末东亚夏季降水发生的年代际调整.与此同时,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海表温度表现出由偏低向偏高的转变,这可能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外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卢景雾  刘扬 《波谱学杂志》2011,28(4):564-572
自从1945年前苏联科学家Zavoisky在固体中观察到电子顺磁共振(EPR)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以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已经经历了6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上,20世纪50、60年代是EPR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至今,EPR波谱学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其间大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 20世纪60~80年代初是EPR波谱设备研制和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二)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是EPR实验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实验方法及其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阶段;(三) 21世纪以来,开始了新的实验技术和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开始脉冲EPR波谱学的应用和相关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崛起的新科技,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空间科学技术"[1]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预言:"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新科技将成为21世纪科学的前沿和主导科学[2].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物理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是在0.1-100纳米尺度上研究和利用原子与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高新技术。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在60年代就预言:如果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物体就能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他所说的物体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1.纳米材料的分类以“纳米”来命名的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限制到1-100nm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夏冬两季最概然温度分布及其增温趋势减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忠华  封国林  龚志强 《物理学报》2010,59(10):7498-7507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08年夏、冬两季日平均温度资料,基于偏态分布函数提出最概然温度.研究表明,最概然温度比平均温度更能合理地代表气象观测站的背景温度场.就年代际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夏季年最概然温度以相对低温为主,随后呈现波动增温趋势,但自2005年增温趋势有所减缓.冬季年最概然温度在1961—1986年这一时段以相对低温为主,1987年到21世纪初显著变暖,但2000年后增温趋势减缓.总体而言,冬季增温幅度较夏季强,且增温时间早于夏季5—10年.本文定义的1961  相似文献   

6.
1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建议“将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合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就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50年,由于量子力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飞速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等一系列在基础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科学和技术达到了有史以来不能梦想的成就。整个人类都无可置疑地受益于技术发展带来的高水平物质文明。有人预言,21世纪40年代会产生知识大爆炸,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甚至会在这些年中以几何级数迅猛发展。做为21世纪的人,也许我们不会再为癌症,飓风,泥石流或缺少电子设备而苦恼,充分享用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我们创造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戴念祖 《物理》2008,37(5):329-333
吴大猷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物理研究、物理教育和组织管理上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 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和吴大猷先生有一段特殊的联系,起先我们通信往来.1992年,他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太平洋、美国超导能对撞机实验与物理讨论会"(5月21至24日),"流体力为学和理论物理国际研讨会"(6月1日至3日).  相似文献   

9.
欧阳颀 《物理》2012,41(1):25-30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十多年里,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生命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使人们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生命科学研究的质的飞跃不可能由生物学家独立完成.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信息科学在生物学研究中必将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介绍几个作者参与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工作,探讨物理学在系统生物学中应该并能担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朱道本 《物理》2011,40(6):411
人们认为,有机材料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变.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有机半导体,70年代发现了有机导体,80年代发现了有机超导体,90年代发现了有机铁磁体.诺贝尔奖作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