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故事     
 1984年12月22日晚在“纪念扬-密尔斯规范理论30周年大会”的勺园晏会上,扬振宁即席讲了几个小故事: 泡利很有威望,但对人不算十分客气,我当初在一次会上报告规范理论的想法时,刚写出第一个式子,泡利就发问:“质量是什么?”我答曰-时说不清楚。待我写下第二个式子,泡利又问:“质量是什么?”我回答“目前还作不出明确的解释”。泡利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这时,会议主持人奥本海默说让我讲完再议,我才得以讲完。次日早晨,我在寓所里收到泡利的一张字条,写着:“在昨天的情况下,我没法与你讨论。”后来,我与他当面讨论了。他建议我去看薛定谔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江向东先生送我这本《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思曼传》的时候,面容透着诚恳与兴奋,只说了一句话:“交稿后5个月就拿到了书.”朋友又有新译问世,我自然很高兴,当晚我们一起忙着开会,无暇顾及会议以外的“风采”,那本可爱的新书在我办公桌上寂寞了一宿.次日晨捧起它,顿觉相读恨晚.读书引发的共鸣,让人激动,这心情,源自那位受人爱戴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的散文诗:“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读到这里,我几乎喊出来:洋洋30万言的“风采”,尽可用这几行文字来概括了!  相似文献   

3.
入门之路     
 在小学时期,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自然界的千奇百怪、多姿多采带给我好多幻想,也使我产生了好多问题,可大人们总是说:“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我期待着长大.小学毕业,我考进省重点中学武汉六中.雄厚的师资,严谨的学风造就了我,年近花甲的何国贤老师把我带进了数学王国,严格的逻辑思维,高超的运算技巧使我入了迷,学习中的进步增加了我的兴趣,竞赛中的取胜更增强了我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像许多人一样, 以前我对物理学家拉曼和他所作的贡献并不了解, 但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一次失误让我时常想到拉曼, 想起这位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几年前的一堂物理课上, 当学完初中教材中“光的散射”一段阅读材料后, 一位学生向我提出问题:“天空是蓝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散射, 海水为什么也是蓝的?”而我的解释令我懊悔至今, 因为我把海水呈蓝色的原因说成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造成的。我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结论, 更失去了一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1 春蚕——居里夫人“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而同类……。”2 卒子——于敏“研究氢弹原理的,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参加设计、实验的人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中的第一步 我愿意把我对早年物理学的回忆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问题联系起来,人们可使用多种方法,有些人构造唯象理论,有些人思考严格的数学图式,还有些人则作哲学思索,如此等等,我想以我在那段物理时期的经验来分析这种种不同的方法。 我刚进大学不久,当时在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系任教的索末菲教授来到我的房间,问我:“哎,你对原子物理感兴趣,你愿意试着解题吗?”  相似文献   

7.
通常我并非不善于言辞。可是,听完大家的话,我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弗里曼·戴森的口才早就使我艳羡;但是,同事乔治·斯特曼藏而不露,我没有察觉他竟然如此工于辞令。对于在座的诸位,我几乎都怀有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既然吉姆·西门说我对他十分宽厚,我也...  相似文献   

8.
立志说     
 25年前,当我结束学生生活而跨进社会大门之际,母亲送我两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干出来的.”每当我遇到困难,一想起母亲的话,就产生征服困难的勇气来.  相似文献   

9.
<正>永远的老师我与何泽慧老师的直接接触始于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1974年我因高能物理上马从甘肃的长庆油田调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接近我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那时我已30岁,从事宇宙线学科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满腔热情,寻求着一个尽快切入的方式,以弥补岁月带给我的延迟。  相似文献   

10.
<正>一、第一次见面——对我当研究生的要求1964年初,我参加了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1964年夏天,毕业分配时,年级主任通知我,考上了科学院原子能所张文裕先生的研究生。我按时报到,根据有关规定,先到农村锻炼一年,从农村回  相似文献   

11.
X射线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伦琴射线,但人们更习惯叫我X射线,也有人叫我X光.由于当时对我的性质还不了解,所以伦琴就给我取名--X射线.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硕士生导师沈联芳先生不幸于2013年5月6日逝世.噩耗传来,不胜伤感.我是沈联芳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我今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沈老师当年对我的辛勤教诲.我是于1982年2月从江西来到武汉求学,并师从沈老师开始研究生学习的.短短三年的时间,不但奠定了我从事NMR研究的基础,而且也确定了我的人生方向.沈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所起的作用,用怎样的赞美之词都不过份.  相似文献   

13.
 我参加了《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2008 年组织的“我心目中的现代物理”科普征文活动,承蒙评委厚爱,拙作《与你分享我初步理解相对论的激动》一文获得优秀奖,并刊登在2009 年第4 期上。之后,我乘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又学习了广义相对论的相关文章,收获匪浅,遂撰此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我于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黄祖洽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的何汉新同学。1965年10月下放劳动锻炼回来,我们才第一次见到先生。那时我生病住院,先生来看我,给我开了一个书单,上面列了三本书:Conrad L Longmire写的Elementary Plasma Physics,L.D.  相似文献   

15.
<正>我始终称他为张教授,即使在我作为科学家功成名就,随后的岁月里我步入花甲之年以后,我亦依然这样称呼他。这一称呼与其说是拘泥于礼仪,倒不如说是对他尊敬的象征。并不是出自于他距我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1956年和张文裕先生初次相识,那时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张先生1956年从美国回国,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和所里几位同事到他在北京中关村的家里看望他。  相似文献   

17.
 大会主席希望我谈谈钱三强先生,我想,关于钱先生的事迹,介绍的材料已不少;我还是按国际物理学界的老传统,在此场合,讲点先辈们的掌故轶事,用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我于1951年参加工作。如果把时针倒拨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的高能物理所、原子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上海原子核所,乃至物理所、半导体所以及长春、安徽光机所等诸多庞大的科研机构,都将追溯到一个共同的起点:北京东皇城根甲51号,原“北平研究院”旧址。  相似文献   

18.
话说薛定谔、玻恩和海特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玻恩与我谈及薛定谔 1941年当我将离开爱丁堡的玻恩而去都柏林的薛定谔那儿时,玻恩告诉我说:“薛定谔没有学生”。他指的是,薛定谔当了多年教授但未带出好的能独立研究的青年来。待我到都柏林后才逐渐理解其中道理。原来薛定谔深沉严密,对一个问题没想清楚前不向别人说,想清楚后再讲又是那样清楚,无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埃沃德与我谈及玻恩 玻恩的老朋友埃沃德访问都柏林时对我说:“玻恩过于形式”。指的是,玻恩擅长数学推导而物理直观可能弱些,这表明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埃沃德是想提醒我,向老师学习时要学习其优点而避免其缺点。 三、海特勒与我谈及薛定谔 有一次在店中饮茶聊天时,海特勒谈起薛定谔说:“一开始薛定谔是提出相对论性的方程,而算出的氢原子能级与实验不合。面对失败他不放弃作非相对论近似极限而提出与实验符合的薛定谔方程,开创了波动力学,这种坚定灵活是极难得的。”我从此体会到在进行多条路探索时,每条路都要探索到底,包括拐弯抹角。  相似文献   

19.
<正>1984年6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至今日已经整整三十年.我的指导教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先生.三十年后,回忆我在他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的很多事情,感到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可以说,黄先生是我科学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的人.黄祖洽先生(中)与丁鄂江(左)和冯世平(右)我最初见到黄先生是1981年12月在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20.
<正>我于1950年春从美国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我有幸从那时起就参加了这一事业,虽然40多年来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但仍一直在核技术领域学习和工作。记者约我回顾这段不平常的经历,我在这里就我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