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书华 《物理》2015,(3):178
建筑古埃及金字塔的人可能向沙漠的沙子中注水,以便于拖动巨大的雪橇。德国科学家Christian Wagner和他在荷兰、伊朗及法国的同事们,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沙中摩擦力与水的含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上述结论。他们发现,埃及沙漠中的沙子在弄湿后变得特别滑溜,这一现象可能被用来搬运建筑金字塔的巨石。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探究沙子与水升温快慢的实验中,利用酒精灯加热,沙子和水分别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热,导致实验的初始时间内,水升温较快,与现实中在海边的感受不符.为此,提出了采用白炽灯上加热的方式,使沙子和水的热传递方式相同,实验改进后,沙子升温较水快,即可得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的结论.该实验还可以采用煤油和水进行对比实验,因两种物质的热传导方式相同,容易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沙漏是一种常见的计时与装饰仪器.在沙子下落过程中,沙漏受力情况会发生复杂的变化.这里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完整地分析沙子处于沙漏上端静止、下落、空中下降、撞击、下端静止等5个阶段的运动情况.我们通过自制简易装置,并利用Vernier LabPro传感器较好地观测到沙子下落的整个阶段,而且所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徐濮  陈乾惕  郭可信 《物理学报》1965,21(5):989-996
对在膜面为(110),(001)和(111)的镍单晶膜上生成的氧化镍取向进行了电子衍射分析,除在(111)和(001)镍膜上肯定了前人已发现的氧化镍与镍的平行取向关系外,还在(110)和(001)镍单晶膜上发现了(111)NiO∥(001)Ni,〈110〉NiO∥〈110〉Ni取向关系以及〈110〉NiO∥〈110〉Ni氧化镍纤维织构。在所有氧化镍与镍的取向关系中均有〈110  相似文献   

5.
对沙子流动过程中沙漏重力变化现象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通过将重力变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对各阶段沙粒与沙漏作用过程进行详细理论分析,并且从沙漏孔径、沙子粒度、沙漏高度三方面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以上3个因素对沙漏重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质量守恒(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能量不灭)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两条普遍适应的最基本的定律。质量守恒(物质不灭)定律在化学问题的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能量守恒(能量不灭)定律则在物理问题中得到普遍应用。一、感应电流的特性笔者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一章的教学中,应用能量的观点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概括和归纳了感应电流的特性,在教学中提出了感应电流的特性这一新概念与新观点:引导学生揭示了感应电流的特性及其具有的物理本质,并归纳出了应用感应电流的特性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应用能量的观点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特性:“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它本身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 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丁香酚(Eug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的非酶糖基化孵育体系中,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EO对LDL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末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对末期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CEO分析发现,CEO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丁香酚。通过多光谱和分子对接对丁香酚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 UV-Vis)光谱表明丁香酚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生蓝移,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采用偏压增加成核(BEN)、两步生长的方法在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的环境下制备了金刚石薄膜.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金刚石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金刚石晶粒在第一步成核及生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层错和孪晶,而在第二步的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层错和孪晶很少,最终形成的金刚石晶粒外表面比较光滑,包含有近五次对称或者平行的片状的孪晶,并可以观察到少量的位错. 而在样品的边缘由于等离子体的不均匀产生了比样品中心成核密度低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非金刚石的碳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熔炼后的真空单辊急冷技术制备了Ag_xCu_(50-x)Zr_(50)金属玻璃,发现在x<12的范围内都可得到完全的非晶态。测量了x=2,4,6和10的Ag_xCu_(50-x)Zr_(50)金属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并采用Kissinger方法测定了晶化激活能E_a。发现在金属玻璃Ag_xCu_(50-x)Zr_(50)中,x值越大则玻璃越不稳定。通过对该类玻璃在氩气氛和在空气中的晶化研究,说明第二放热峰是氧化峰。  相似文献   

10.
刘建  刘佳宇 《发光学报》2006,27(6):927-932
以金属Zn(纯度为99.99%)作为靶材,采用离子束反应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溅射沉积了一系列ZnO薄膜样品。通过对薄膜样品X射线衍射(XRD)谱的分析,发现尽管溅射条件不同,但是ZnO薄膜只沿(0002)晶面取向生长。衬底温度和溅射气体的氧分压对薄膜沿c轴取向生长有影响,其中衬底温度的影响较明显。溅射过程中发现衬底温度为360℃最适合(0002)晶面的生长,在此温度下溅射获得了完全沿c轴取向生长且衍射峰最强的ZnO薄膜。室温下测量了ZnO薄膜的发射光谱,发现薄膜在紫外区(364nm附近)、蓝绿区(470nm附近)有较强的发光峰,在紫光区(398nm附近)、蓝光区(452nm附近)和红外区(722nm附近)有较弱的发光峰。ZnO薄膜在空气中退火,对薄膜的结构、发光和电学性质都有一定影响。合适的退火温度可以促进薄膜沿c轴的取向生长;退火后ZnO多晶薄膜的晶粒比未退火的略大;退火使部分发光峰的位置发生偏移并使薄膜的发光强度增强;退火使薄膜的电阻率显著增大,薄膜的电阻率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离子缔合型铕配合物Eu(tta)4·DEASPI中,借助功能阳离子DEASPI的电荷转移激发态可以实现对铕离子的单光子与双光子的敏化发光,其能量传递遵循Förster机制。将Eu(tta)4·DEASPI溶解于多种有机溶剂中(丙酮、DMF、乙醇和乙腈),发现溶剂效应对于该能量传递体系的影响非常显著。借助光谱测量,发现在乙腈溶液中能量传递效率远高于其他三种溶剂。本文对造成溶剂效应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区扫描分析技术研究了经鼻吸入三氧化二铁(Fe2O3)细颗粒后, Fe在小鼠嗅球中的分布及其对Ca, Zn, Cu等其他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经鼻吸入40 mg/kg体重Fe2O3(60—200nm)细颗粒, Fe可以通过鼻粘膜在小鼠嗅球中富集. 小鼠嗅球切片中Fe的浓度比对照组升高了20%.通过SRXRF微区扫描分析发现, Fe在嗅球的嗅神经纤维层(ON)、突触小球层(Gl)和前嗅核外部(AOE)的 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表明Fe2O3颗粒已经由初级嗅神经进入到嗅球小球层, 进而沿次级嗅神经进入前嗅核外部(AOE).同时, 吸入Fe2O3细颗粒还使小鼠嗅球中Ca浓度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2%, Zn的浓度则下降了17%, 而Cu的浓度与对照组接近, 但Cu在嗅球各层中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 升高的Ca主要分布在嗅神经层和小球层.实验组嗅神经层、小球层和外丛层(EPl)中Cu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而在前嗅核外侧部(AOL)、前嗅核外部(AOE)、副嗅球颗粒细胞层(GrA)和副嗅球(AOB)层中浓度降低了. 说明进入脑嗅球组织中的Fe已经对脑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学的研究工作,例如镭的发现而举世闻名,但是她与工业界的广泛合作却鲜为人知。1898年12月28日,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玛丽·斯卡罗多夫斯卡---居里(MarieSklodovskaCurie)和古斯塔夫·贝蒙特(GustaveB啨mont)在法国科学院院刊《论文汇编》上发表了题为《论沥青铀矿中的一种新的强放射性物质》的论文,他们在文中宣布发现了一种具有惊人特性的新元素---镭。  相似文献   

14.
(O)ffner展宽器曲面镜误差对输出脉冲对比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O)ffner展宽器的设计研究中,对曲面镜曲率半径的误差研究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输出脉冲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分析(O)ffner展宽器中曲面镜曲率半径的误差对输出脉冲对比度的影响.参考(O)ffner展宽器的光线追迹模型,建立了(O)ffner展宽器中曲面镜曲率半径存在误差时的光线追迹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详细分析了曲面镜曲率半径的误差对输出脉冲质量的影响;发现在目前曲面镜曲率半径的加上误差在0.2%~0.5%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神光Ⅱ拍瓦激光装置中对展宽器的要求;同时发现如果曲面镜曲率半径存在误差时,应该尽量使两曲面镜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凹面反射镜曲率半径的一半,而不是使两曲面镜保持同心.  相似文献   

15.
将高量子效率的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e iridium(III) (Ir(ppy)3)按不同的比例掺杂到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的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 (PVK)中作为发光层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器件发光机制的研究,发现光致发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Fo¨ster能量转移机制;而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器件的发光性能受Dexter能量转移和电荷陷获2种能量传递形式的影响。器件的I-V-L特性表明:Ir(ppy)3的掺杂比例为5%时,器件的光功率效率最大,能量转移最充分。  相似文献   

16.
1实验背景 自1897年汤姆孙(J.J.Thomson 1856~1940年)从实验中发现电子;1896年亨利·贝克勒(H.A.Becquere1 1852~1908年)发现铀的放射性现象;1898年居里夫人(M.Curie 1867~1934年)发现镭的放射性现象;1897年卢瑟福(E.Rutherford 1871~1937年,英藉新西兰人)发现放射性中的α射线和β射线;1900年维拉德(P.U.Villard 1860~1934年)发现放射性中第三种射线--γ射线以后,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有结构的.因此,各国物理学家们便开始探索原子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17.
空气和氩气混合气体的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中,在电压升高过程中首次发现了两种由亮点和暗点组成的亮暗点菱形斑图。通过观察斑图照片可以发现: 第一种菱形斑图(菱形斑图Ⅰ)中的暗点处于由亮点组成的菱形单元的中心;第二种菱形斑图(菱形斑图Ⅱ)中的暗点恰好处于周围其他三个亮点的中心位置。利用发射光谱法,通过采集氮分子(N2)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发射谱线和氩原子696.54 nm(2P2→1S5)谱线的展宽,研究了两种菱形斑图中亮点和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密度。实验发现: 两种菱形斑图中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均高于亮点,相对菱形斑图Ⅰ来说,菱形斑图Ⅱ中的亮点和暗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均升高;而菱形斑图Ⅰ中暗点的电子密度低于亮点,菱形斑图Ⅱ中亮点和暗点的电子密度却几乎相等。两种菱形斑图中电子密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在菱形斑图Ⅱ中表现出的规律尤为特殊,因而采用高速录像机对菱形斑图Ⅱ进行短曝光拍摄观察斑图中亮点和暗点的成分,发现暗点是体放电和沿面放电共存的状态。进一步研究从菱形斑图Ⅰ到菱形斑图Ⅱ的演化过程中三种斑图中亮点的电子密度,结果发现: 演化中间过程的斑图中的亮点的电子密度最大,菱形斑图Ⅱ中亮点的电子密度最低。实验结果对于研究斑图的自组织形成过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SE-HPLC/ICP-MS/ESI-MS联用技术用于富镉植物中镉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形态的镉培养液(氯化镉、硝酸镉、镉-EDTA、草酸镉和柠檬酸镉)对不同种类的蕨类植物(狗脊、舌厥、石松、瓦韦和石韦)进行培养。研究发现,镉在植物体不同部位的富集量是有差异的(富集量:根>茎>叶);对SEC-HPLC截取出的植物鳌合肽(PCs)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镉能不同程度的诱发植物体中PCs的合成,从而PCs与Cd配位,降低镉的毒性,发现的配体主要为PC3,iso-PC3(βAla)和iso-PC2(βAla)。文章还研究了不同形态镉胁迫下的蕨类植物各部位中镉的分布情况,并且对植物体中经镉诱导形成的PCs-Cd配合物的形态进行研究,进而对其解毒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第 3期试题解答1 )用天平分别称出 5根摆线的质量 m1,m2 ,… ,m5.2 )将沙子装入空心乒乓球壳 ,以后保持壳内沙子质量不变 .用天平称出装有沙子的乒乓球的质量 M.3 )用钢卷尺测球的周长 ,或粗测球的直径d,只需 1位有效数字即可 ,如 d≈ 4cm.4)用球壳卡住摆线的一端 ,摆线的另一端系于支架臂上 ,形成一个摆 .5)如图 1所示 ,测摆线顶点 O到摆球边缘的距离 L′,实际上 L′≈ 1 m,由勾股定理 ,摆线长为L =L′2 +( d2 ) 2=L′ 1 +( d2 L′) 2≈ L′( 1 +12 .d2 L′)=L′( 1 +440 0 )=1 .0 1 L′  注意 ,以后更换摆线时 ,保持该长度不变 .6)…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JT-60U运行参数下的α诱发的环向阿尔芬本征模(αTAE),由其实验数据得到了s和α的径向剖面(s=rdq/qdr,α=-q2Rdβ/dr )。发现存在α极大值,尤其是在反剪切等离子体和高性能位形下。这证实了托卡马克中存在αTAE的全域捕获条件。在现行托卡马克中发现了多支αTAE。此外,还考察了在中性束注入实验过程中αTAE随时间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