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物理》2021,40(8)
本团队结合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前沿技术、高等光学等研究生课程建设,通过仿真实践综合训练,强化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将光学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纳入到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训练中,开展重理论基础、强创新实践、突科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基础光学、现代光学、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的挑战性实践案例,将基础理论和仿真实践相融合,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融合,加强研究生仿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教学团队本着"重理论建模、强仿真设计、突创新实践、促科学探索"的教育理念,依托"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和"空间光通信创新实验"两门课程,重点开展了小班教学大学生光学仿真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训练的思考与探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其构建的光学仿真设计"阶梯次"能力训练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探索能力、仿真设计能力强和综合素质能力高"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具有突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光学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光学为基础,从课程与周边学科的联系中,从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以及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中提取原料和课题供给学生从事研究。仅就近两年内先后指导的11项共计40余名学生的SRTP项目为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申请专利,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工程素质,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光学创新平台在多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中的构建与实践,光学实验教学如何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特长与优势,以及服务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的提升与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深层次的矛盾的分析。指出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并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分别从教育理念,方法,内容及设施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霞  于丽 《物理与工程》2009,19(4):47-49
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建设为背景,探讨了光学课程在“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推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前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2021,40(9)
教学团队本着"理论建模、可视仿真、创新实践、前沿挑战"的培养理念,重点落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对"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技术"、"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了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手段上,将抽象、复杂、繁琐的理论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仿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大学生更易于理解;在编程训练环节,对光学系统进行创新性设计和三维重构,培养大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在挑战性实践环节,构建光学实验的虚拟仿真平台,加强大学生创新挑战思维的启发.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具有编程仿真能力和挑战性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为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创新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实际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它们?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光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40年来为中国光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光学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正如创刊主编王大珩先生反复提到的“光学老又新”,光学既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又在信息时代不断迭代创新。  相似文献   

10.
邓俊鸿  李贵新 《物理学报》2017,66(14):147803-147803
在线性光学范畴内,人们已经通过亚波长尺度的超薄超构表面成功实现了对光的众多新颖特性的调控功能.其主要理念是通过对具有亚波长尺度且空间方向变化的超构功能基元进行特定的排列,从而实现对光的偏振、相位和振幅的有效控制.近来,超构表面上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本综述中,我们对非线性光学超构表面的设计、超构功能单元的材料和对称性选择、非线性手性光学、非线性贝里几何相位和非线性波前整形等内容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非线性光学超构表面在调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