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出生于卑微的家庭,最后晋身于意大利的知识界。他引领意大利,之后甚至全球,解决了两千年来有关真空,以及空间本质的哲学辩论。托里拆利因做了一个简要明确的物理实验,经了解后得到了答案,所使用的设备也是一个实用的发明--水银气压计。  相似文献   

2.
托里拆利实验的改进江铭炎(浙江省安吉县二中,313300)初中物理第一册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但在教学中演示时存在三点令人不满意:(1)托里拆利管在灌满水银后倒转过程中水银不易堵塞,容易漏进空气,导致实验失败.(2)实验过程中手必...  相似文献   

3.
杨晓瑞  李欣欣 《物理通报》2011,40(11):117-121
介绍了维维亚尼和托里拆利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作为伽利略最后的学生,他们不仅照顾了他的晚年生活,还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江舫 《物理》1958,(10)
托里拆利是十七世纪的伟大数学家,伟大的伽利略科学事业的杰出继承着之一。160B年生于意大利的华耶查城(Faenza属拉文那省)。他出身于富裕的贵族家庭。从小在家里就受到了一些数学教育。二十岁负笈罗马)在名数学家贝涅切托·卡斯德利的指导下攻读。卡斯德利对他的影响,决定了托里拆利以后科学活动的方向。在巴都依大学共同工作的时期,卡斯德利就是伽利略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水力技术专家,他的论文获得了广大的声誉,曾被聘请入罗马皇宫作水利建筑顾问。  相似文献   

5.
从伽里略到牛顿的时期内,物理学还有一条发展线索,那便是托里拆利(E.Torricelli,1608~1647年)、帕斯卡(B.Pascal,1623~1662年)、居里克(O.von Guericke,1602~1686年)和玻意耳(R.Boyle,1627~1691年)等人对真空和大气压的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有句格言说"首先发现水的绝不是鱼."是的,同样道理,人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能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的人在地球上出现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可是直到360年以前的1643年才由托里拆利(E.Torricelli,1608~1647)第一次揭示了大气压强的真实存在,并测定了其值与76 cm高水银柱的压强相当.  相似文献   

7.
水银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10~(-5)毫克/升时,人在其中就要发生中毒现象。它能贮积在人的肝脏、肾脏甚至血液中,经常吸入低浓度水银蒸气会损害神经系统,造成四肢震颤、失眠、记忆力衰退、烦躁、抑郁等症状以及产生牙齿脱落.流涎失禁等现象。水银如与皮肤直接接触,它的阈限值为0.1毫克/米~3。经常与皮肤接触能产生皮炎并能被皮肤吸收,损害肾脏。那么,托里拆利演示实验中如何预防水银中毒呢?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长期以来由于这个实验操作不便,演示过程中人体直接接触水银危害教师的身体健康,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157
托里拆利在求学时就己显露出才华出众,为学校主管卡斯泰里(伽里略的学生)所赏识。1641年卡斯泰里将他正式介绍给伽里略。三人相处极其友善,经常讨论学术问题,直到伽利略去世。在伽利略时代,人们看到抽不出10米深以下的水。当时人们认为空气无重量;有一个学者巴里安尼认为空气有重量,因而产生压力,从外面将水柱压起来。托里拆利用比重很大的水银灌入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中,而后将开口端埋入水银杯中竖直,封闭端便出现空间,解决了这个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物理演示实验里(例如托里拆利实验、玻意耳-马略特定律、饱和汽和未饱和汽的性质、……等等),都要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或高度差来测定流体的压强,实质上也就是要利用不同形式的水银压强计。压强计里水银柱很高,水银用量就多。由于水银是一种较贵的金属,一般中学里备量不多;同时,由于它的比重很大,过粗的水银柱会造成演示操作的不便。所以一般的托里拆利管或水银压强计总是选用内径较小的、管壁较厚的玻璃管,这又造成了演示的可见度不大的缺点。但是,水银压强计比起其它压强计来有它很多的优点,因此,如何克服它的缺点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把水银管的内径增大,在管内放入另  相似文献   

11.
托里拆利演示器演示的现象,对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很有帮助。但这个实验操作不便,不小心就会撒落水银。一旦打碎玻璃管,后果更为严重。为了解决上述困难,笔者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整个装置与医用血压计类似,只是在距管子上端约10cm处加装一个阀门(阀门结构如图)。实验时自A处向集气瓶内鼓气,使水银柱上升.当水银上升至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二年級物理教学中,关于飽和汽性质的实驗,是最困难的实驗之一。利用通常的托里拆利管做这个实驗,需要有大量的水銀,一般学校都难以解决。利用玻意耳管做这个实驗,困难也很多,特別是在水银柱面上加了一种試驗液体(例如酒精)以后,不易把这种液体除淨,再用其他液体(例如水或乙醚)做实驗时,效果就不好了。达对于在同一节課上做几个实驗,特别是接連着在几个班上做实驗,影响是很大的。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做了另一种装置,这种装置构造很简单,需要水銀少,实驗操作方便,效果也比較良好。这个装置曾在1958  相似文献   

13.
关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初学普通物理的人来说,关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以下简称麦氏分布)的研究,是自从学习力学、热学以来所遇到的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这里剖析几个与该定律有关的重要概念,并进一步分析这一定律的性质、特点和成立条件,以帮助读者较深入地认识此定律、正确地运用它去处理实际问题.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及其应用 1.麦氏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J.C.Maxwell,1831—1879)是分子运动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第一个认识到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并首先从理论上导出速率分布律的人.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大约过了七十年之后,该定律才得到实验验证. 麦氏分布给…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舍勒1757年在哥德堡做一药剂师的学徒,开始学习和研究化学。1770年在乌普萨拉做药剂师。1775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舍勒发现的有机和无机物不下3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氧和氯。他在1773年以前,研究了燃烧现象,分离出了氧气(当时他称为“火空气”),并于1775年底写成《论空气与火》一书。他还证明“火空气”存在于空气中。1772年舍勒曾研究氮气,他用硫黄与铁粉的混合物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当时他称为“浊气”或“乏空气”。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1774年他对软锰矿做了多种实验并确定它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将这种金属定名为锰。  相似文献   

15.
一、放电现象 --类比猜测 1743年~1744 年间,美国物理学家 富兰克林在费城和 波士顿看到了来自 苏格兰的斯宾塞 (A.Spence)博士利 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 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 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 朋友柯林森(Peter 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 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 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富兰克林就用它 做了一系列实验,他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杨建邺  段永法 《物理》1993,22(9):565-570
约瑟亚·威纳德·吉布斯(Josiah WillardGibbs,1839—1903)是在美国出现的第一个闻名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他的名著《统计力学基本原理》中[1],将热学的唯象论和分子运动论两个基本理论统一到一个整体中,完成了经典物理的又一次伟大的综合,经典物理大厦的三大支柱,也因此最终竖立起来. 由于吉布斯伟大的贡献,他于1901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Copley奖章,这也许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奖赏.1950年,纽约大学的伟人堂建起了吉布斯的半身铜像,他的功绩终于为美国人所肯定. 一、吉布斯的早期生活和前期工作 1839年2月 11日,吉布斯出生在一位著…  相似文献   

17.
两位置交换问题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时域信号的准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知两位置交换分子运动速率对于静态13CNMR谱的影响是由一简单代数关系决定,它已成为分析固体中分子运动的常规方法.慢速的魔角旋转可以保留边带,所产生的边带型原则上也可用来分析分子运动,只是缺乏象静态谱那样的简单的关系,以至于在实际应用上是不可行的.本文给出作者所发现的存在分子运动时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自由诱导衰减信号的解析表达式的理论推导,提供分析固体分子运动的理论谱计算公式.我们选择二甲矾(dimethylsulfone)作为模型化合物,记录其不同温度下13CNMR谱,又计算了两个甲基做两位置交换运动的理论谱.理论谱与实验谱定性一致.定量上,边带强度存在一些差别,但边带宽度符合很好.通过理论谱与实验谱的比较,得到交换速率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虽然本文限于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两位置交换问题,但容易推广到偶极作用多位置交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银清潔法     
水银在物理实验室中,用途很广,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托里拆利实验,水银压强计,水银气压计。还有些电学实验,用水银来代替接线柱等,但水银如处理不当,或使用日久则易变为污浊,变污的原因有时系混入麈埃,有时则因溶有共他金属,生成汞齐结成小珠,与大部水银分离,并容易附着在玻璃或其他质料的容器的器壁上。  相似文献   

19.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固态高分子材料中结构和分子动力学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方法,实现对研究体系中从低频(Hz)到中频(kHz)乃至高频(MHz)范围内分子运动的观测. 因此,固体核磁共振技术非常适合研究高分子体系中各类不同尺度分子运动.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核磁共振研究分子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固态高分子体系的结构和分子动力学特点,然后结合固态高分子体系中的一些例子对核磁共振在固态高分子多尺度分子运动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物理年”,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做出3项伟大成绩100周年。爱因斯坦于1900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为了生活做了专利所的小职员。他认为当时的物理学家“欠缺深度”, 就利用工作余暇自己研究物理学。他的研究工作除了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之外,还涉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化学和生物技术也得益于爱因斯坦关于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见解。在这奇迹的一年(1905年)中,爱因斯坦的贡献足以和牛顿在1665年和1666年发明微积分、万有引力和颜色理论相媲美。1905年3月17日他完成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的论文,第一次肯定地提出光量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有关光电效应的方程,符合实验结果。同年5月11日他完成了第二篇论文《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