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动力:由巨观到微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地震发生时的断层破裂能量和了解一个断层带的孕育与发展都需要地震和地质数据的结合.在一个大地震的发生过程中,藉由地震仪的记录分析,了解地震断层破裂过程中其断层的几何破裂行为及其机制,甚至分析其运动学上的灾害行为.在地震源分析中文章作者将以上行为分析称为地震的巨观分析.而地震的微观分析,则是以探讨当地震断层及破裂前缘持续向前前进时,其所需的破碎能量及其形成的极小颗粒之断层泥的物理化学机制.此断层滑移带中的断层泥之物理机制、化学组成及地震断层滑移带厚度,皆为了解地震滑移时摩擦行为及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地震的巨观及微观行为的结合分析,为地震学上重要的突破,使人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地震破裂过程中的摩擦行为、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并探讨地震时造成的地表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行为.但断层滑移带的断层泥并小易获得,除非有清楚的深部断层几何,并能以深钻的方式取得断层泥材料进行分析.1999年7.6级的台湾集集大地震产生地表或近地表8-12m的滑移,此近地表的滑移足钻井容易达成的,因此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得出大地震滑移带的断层泥了解大滑移断层的动力机制.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为另一了解此巨观与微观机制的地震.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面积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并严重阻碍了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快速获取的震前和震后航空、航天等多源遥感数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数据,首先结合次生地质灾害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上的形态、结构和纹理特征,对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有效监测。结果显示: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次生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各有164处、126处和71处大型次生地质灾害点。并结合GIS技术对这些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特别是同区域地质构造、烈度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监测区存在四个次生地质灾害高发区,其中一个聚集在震中6公里范围内,其他三个沿本区域两个主要地质断层分布;超过97%的次生地质灾害位于烈度Ⅶ~Ⅳ度、坡度25°~50°且海拔800~2 000m之间的区域。最后结合震害遥感监测评估结果,对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理》1976,(5)
在强震发生前后,在震中及其邻近地区往往发生重力异常现象,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出现起伏.这种重力异常同强震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探索强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规律对于地震预报有很大意义. 我们对于河北省邢台、河间和辽宁省海城三地强震前后的重力变化作了调查,收集了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复测.我们这种流动重力测量的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地震前后震中附近一带重力场确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异常和正常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三个震例重力场有相似的反映.可以认为,这种重力变化反映了地质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和地震前后地壳深部物质分布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减轻地震灾害的物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良 《物理》2005,34(3):176-180
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通常包括地震危险性评估、地震危害预测、地震灾害的减轻三个环节.物理学在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强地面运动与地震的工程灾害、复杂系统与地震的社会灾害、地球应力场的变化与地震预测等三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在减轻地震灾害的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物理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目前地震学家、工程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普遍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也同时与当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前沿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高芯蕊 《现代物理知识》2010,(3):I0001-I0008
地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我们感觉不到。古人眼中的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世界上都有哪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地震?地震的那些科学术语是什么意思?震级和烈度是怎幺回事?地震能够引发哪些地质灾害?地震能否有效地预测?这些都是我们亟需探讨的话题。现在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图画来全面了解一下地震吧。  相似文献   

6.
海啸是大规模的水波运动,它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突然迅速位移所造成的.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波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相似文献   

7.
海啸、地震海啸与海啸地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运泰  杨智娴  许力生 《物理》2005,34(12):864-872
简要地介绍了海啸与地震海啸的成因、特点,分析了影响地震海啸的重要因素,阐述了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W9.0特大地震及其激发的印度洋特大海啸为例,说明除了地震的大小、地震机制、震源深度以外,震源破裂过程也是影响地震激发海啸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及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北部特大地震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海啸地震的特征,阐明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海啸地震的特征及其激发海啸的机制对于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校地震测报组在1974年2月建立.一年多来,我们学理论,抓路线,不断提高搞好地震工作的认识.在开展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光辉著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研究工作.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多雨地区用土地电预报地震这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电极埋在水田,观测导线埋入地下的《水田土地电》,取得多方向、受雨天干扰小等较好的效果.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1)的教导,运用长期变化与短期变化相结合,形态指标和数量指标相结合,地质构造情况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汶川县、茂县和理县地震重灾区的灾情状况,对震前2007年4月19日和震后2008年5月23日美国Landsat7ETM遥感图像进行辐射纠正、几何纠正、图像配准,然后使用Otsu最大类间方差阈值法二值化,分别通过二值图像逻辑异或处理、图像差值法自动检测地震造成的地表地物变化。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地表地物变化主要沿岷江、杂谷脑河等河流两岸以及陡峭的沟谷地形地区,分布广且密集,其中杂谷脑河及流入其的溪谷地区的地表地物变化较大,地表地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震引发了陡峭山体的大量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灾情非常严重。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可有效检测出较大山体形态完整的块体滑坡的规模与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探测仪是用于地震、建筑物倒塌等灾害现场搜索幸存被困人员的一种侦察仪器,在5·12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中,消防官兵正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